自我营销时代来临

如果你有一个疯狂的想法,那就要做到极致。
移居英国的荷兰人Roelof Bakker在他的网站上这样描述他的拍摄项目:假如你一年内的每一天都带着照相机,每天都至少拍一张照片,会发生什么?一年内每天都要拍一张啊!
这个想法并不新鲜,去年,我参加了鲍昆老师乙酉年的观看,365天拍摄活动,很辛苦的拍摄了一年,(悄悄地说,中间也有偷懒),实话说,我的照片不比这个在2005年一天拍一张照片的外国佬拍得差,但是我却没有他出名。
我没有他出名的原因之一是我没有他够狠。为了推广自己的365天项目,Roelof Bakker的公寓成了伦敦一个最热闹的地方,他将自己不到一年的部分作品就在自己家里展出,他的公寓成了世界上最私密的画廊。除了照片,他还展示了一个录像装置作品,叫做365天365秒,他将一年的31,536,000秒钟浓缩到了365秒钟的照片展示中,让我们体会到时间的流逝。
Roelof Bakker自曝隐私的做法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同时也让前来参观展览的人纷至沓来,
但是我最喜欢来自美国摄影博客上对这一问题的评论,并且也与我们现在谈到的摄影市场有关联。Bakker的展览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是关于媒体的民主,就好像博客让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出版商,廉价的录像设备和数码照相机让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一个自由摄影师。但是这些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创作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作品的自我发行工作,就好比你现在可以用几千美金拍摄一部电影,但是你还要通过传统渠道将其卖给电影公司,才能与大众见面。在这方面,新闻摄影看起来是变革最大的,在网络的支持下摄影师自发地组织起来,他们的作品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出口。
但是艺术摄影是否也可以沿着同样的轨迹运作呢?Bakker的卧室展览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影像收藏者可能仍然会依赖策展人和画廊经营者经过训练的眼睛来指导自己的收藏,但是有更多的大门向摄影师打开,比如Bakker在自己的作品进行之中举办的这个迷你展览,对自己的作品形成了很好的推广作用,现在他的作品已经应邀参与了一个伦敦的作品展。
可能Bakker的作品至多也就到他的卧室就结束了,但是他仍然留给我们很多关于媒介民主运动的思考,假如一个画廊不愿意展览你的个人作品,你可以自己展览它们,当艺术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人行为,然后生活本身就成为了艺术。
美国摄影博客原文http://stateoftheart.popphoto.com/blog/2006/08/a_photo_a_day.html#more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任老师您好,我昨晚在民生银行听了您的讲座,今天又在您的看到不少文字和作品,受益匪浅。

    这两年我在摄影上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比如说,摄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网站里面有一些我的摄影作品,也有一些我在困惑之时写下的文字,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前来指导一下呢?http://yeezi.net

    email: yeezi@yeezi.net

    感激不尽!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