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话题——关于一个封面的两种看法

这个封面你觉得咋样?美国杂志纪念911的。看起来这是一个不错的理念,
在美国摄影的博客里,
Jay DeFoore却发表了他的批评。

如果你知道这照片幕后的新闻,可能也会和他有同样的看法,这张照片也是
一张经过修饰的照片,关键在于画面中人手持的明信片中的画面被换掉了,
下面就是原作和更改后的照片的比较。

原作


改后刊登于内页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作者David Butow在他的博客里表达了对于这一事件的不满,原来的照片
是他在
911事件过后两周,自己手里拿着一张明信片拍摄的,但是后来杂志的编辑将
明信片中的照片改变了,换成了一张美联社的双子座的照片,原因是原来的明信片放
大后不清楚。
David ButowJay DeFoore都很厌恶这种做法,在他们看来经过更改
后的照片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照片的感觉,失去了原来照片中的语境。

但是另一位美国摄影的博客作者Russell Hart明确表示自己对这个封面的看法不同。
他认为从根本上讲,这本杂志不是一本新闻类杂志,因此对封面的评判标准应该有
所不同。杂志的封面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第一, 杂志的封面有着很苛刻的要求,首先需要是竖片,这就很难找,此外封面上还要
加杂志的名称,标题导读等文字,因此很难一下子找到特别合适的照片。

第二, 杂志的封面一般要体现其内页封面故事的主题,一般都通过插图摄影表现一个概念,
且封面要和内页呼应。

第三, 杂志的封面往往是一本杂志的脸面,同时还要受到市场销售因素的制约,挑选照片
需要十分谨慎,同时人们往往把杂志封面看作杂志的广告,因此对于封面的标准就更高。

基于这样一些原因,很多杂志的封面都在使用合成照片,就这个案例来讲,编辑所作的改动
并没有影响到内容的表达,带给我们的感受依然强烈。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呢?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另外,我想起了新京报的赵钢用同样的理念
拍摄过相似的照片,这组消逝的城楼的照片,如果再认真经营一下的话,应该是一组很棒的专题。

新京报的专题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封面的是非不去说它了。这种摄影思路倒是蛮有创意的,我想除了建筑外,其他也都可以去模拟:整个一条马路过去的景象、河流清浊对比、逝去的xx。。之类的。。甚至包括人

    Reply

  2. 认同Russell Hart,做过杂志的编辑都应该会理解。

    摄影师有的时候对自己的作品有过分自恋的倾向。这个可以理解,可以尊重,但不表示一定要认同。编辑要脱离这种摄影师压力来工作,否则很难有创造性的视觉呈现。不要被摄影师局限住,要跳出来,这个非常重要。其实这也是互相尊重的过程。

    摄影师真的想完整呈现自己的摄影意图,又不想被编辑或者商业意图左右的话,我看也最好就是去出画册了。

    有人说,我就是不喜欢这样被修改,哪我觉得这也难,首先,如果你不够大牌,就要想到这年头找份工作不容易。如果你够大牌,可以学一下尤金史密斯,不满意编辑可以离开《Life》。

    顺便说一下赵老师的北京系列做为一个整体也非常出色。这一组是个代表。其实这一组这么编辑版面也是无奈只举,都放成大图才有气势,做展览就好多了。报纸有时候对影像呈现是很无奈的。

    Reply

  3. 赵老师的这组北京,我和他聊过,我觉得很可惜,如果能够给他更多的时间,不仅仅将之作为给报纸完成的任务,将这个理念深化,将每一个画面拍精到,是一个很精彩的专题

    Reply

  4. 关于这个,我觉得既然不是新闻记实类的照片,应该允许改,但与改编影视作品一样,须有原作与改编的注明。

    今天刚刚发现俺在网上贴的一张照片被CCTV盗用并修改,请教老师我该怎么办?

    发现盗版: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177508&forumid=0
    盗版证据: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4009/20050518/101943.shtml
    俺的原作:
    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opic_show.cgi?id=66391&h=1#267273

    Reply

  5. 这种事情,摄影师总是弱势群体,按照常规的方式,你应该客客气气地打电话给他们,让他们第一,给你署名,第二,支付你的稿费。但是我估计对方肯定会很无耻。所以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但是这种劳神的事情,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值,于是盗版就越来越猖獗。以后贴自己的图片,要加水印。

    Reply

  6. "这本杂志不是一本新闻类杂志"应该是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利益驱动或许算是一种解释。从这则消息中同时也看到了摄影师的无奈,毕竟稿费(工资)才是现实的。

    Reply

  7. 赵老师的这组北京,我也觉得很可惜,如果他不以发稿为终结,发稿后还是继续拍的话,可以把专题经营的更好。

    Reply

  8. 中国的记者太现实了。能否发在报纸上成为终极目标,相当程度上对摄影师的成长呈负作用的影响。

    Reply

  9. 问号提出的“能否发在报纸上成为终极目标,相当程度上对摄影师的成长呈负作用的影响。”我很认同,但是我不认同将错误完全归咎到记者自己的身上,体制、环境都有影响。不过话说回来,这个观点绝对值得年轻人借鉴。

    Reply

  10. 多谢指教:)
    以往都是DC随手拍几张,网上贴着玩的,没想有加水印的必要。CCTV之无耻我很了解。

    Reply

  11. Cross-references Improve technical accuracy and streamline production with cross-references that update when you change content or rearrange text within a document. ,

    Reply

Leave a Reply to 逆光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