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课堂笔记

土门拳 日本的寺庙

这一堂课的笔记着实发生在10年以前,我刚刚进入新闻摄影方向,晋永权先生刚刚完成他的唐山大地震20年的专题,我们10个新闻摄影方向的学生坐在小板凳上,印象里还有晋先生带来的巨大的萨尔加多的画册。从笔记中依然可以判断我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因为记得非常仔细。不过,这种恨不得把一切都记录下来的心态也许更是因为这些知识对我的冲击很大。而当我现在逐字逐句的将这些文章读完,我惊奇地发现,他所谈论的一切都发生了,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这几页笔记的题目叫做:晋永权——我们今天如何来做摄影。

提纲是这样的:
第一 ,我们面临的三个困境
困境1 我们仍然沉浸在传统的人道主义情感之中
困境2 在西方经历很长时间发展起来的流派在今天三五天很快可能就被演绎一遍
困境3 从布列松到弗兰克摄影语言的变化
第二,摄影观念的变迁
第三,摄影的纪录与表现
第四,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我们的位置

我们面临的三个困境

困境一,我们仍然沉浸在传统的人道主义情感中。

1, 过去我们试图从混乱中寻找秩序,但是现在世界本来就是混乱的人心,理念变了,价值观变了,我们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以什么样的根基展开对世界的观看?

这种问题在西方摄影界已经存在20年了。70年代,美国一位摄影理论家苏珊桑塔格横空出世,第一次对摄影伦理作基本反思,她认为时间是无情的,一切都是易逝的,而摄影就像挽歌。

2, 我们所处的混乱秩序还有来自观念摄影艺术家的影响,比如李晓镜的众生相(对照片进行的数字处理,变形,异型)在众多观念摄影艺术家手中,“Images”这个摄影的根本发生了变化。

3, 在这种状况下,仍然处在传统的人道主义情感中的摄影家似乎遭遇困境,但在我看来,无论观念摄影的影响如何之大,坚守传统仍然是我们的信念,在下面一小节的介绍中会有进一步阐释。

任悦添加的背景:摄影如何进军美国艺术领域: 1960年代,观念艺术家开始使用摄影作为呈现自己作品的载体,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后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摄影化的现象非常突出。后现代艺术家们对摄影的接纳是在挑战传统艺术,颠覆传统艺术的构成。接下来的事实是,籍着这些后现代艺术家之手,摄影作品在艺术市场的地位被逐步奠定。因为虽然收藏家们还是非常小心的把纯摄影师的作品与使用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家的作品小心地区分开,但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对摄影媒介的运用,同时也激起了收藏家对摄影作品的极大兴趣,随后90年代摄影作品在艺术市场上的热潮也就此拉开了序幕。此段文字编译自:Over Exposed的前言,这段文字中可以印证晋老师的讲座观点,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当下也在中国发生。

困境二,在西方经历很长时间发展起来的流派在今天三五天很快就可能被演绎一遍,在摄影领域内也有表现。

艺术创作更多变为一种行为,一种表态。那么在这种变化之中,摄影师应该如何应对这种碰撞。日本摄影师土门拳,早期的作品关于关广岛受难者,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一致。但当1953年日本经济开始腾飞,日本新艺术开始兴起,个性化得到极大的张扬,土门拳却开始拍摄寺庙里的佛像,开始认认真真做文化。中国摄影师也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口上,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也十分重要,应在影像泛滥的时代中寻找一种坚持。

困境三,从布列松到弗兰克摄影语言的变化。

布列松是一个行者、隐者,他不愿把自己的目光从镜头后移到镜头前,他让人们看到人世百态而不是看到摄影者自己。他无功利的工作,将许多事情做到了极致,从而达到超然于世的境界。而到了弗兰克,他拍摄作品时只相信自己的直觉,不相信光影、焦点、构图,老一辈的摄影理念被打破了,在他们眼里,他们的作品简直是垃圾。

但弗兰克却成功了,语言体系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对旧有语言的否定呢?

二,美国摄影理念的变迁。

摄影语言的体系的变革是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的,弗兰克的成功源于他在二战后人们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后,他恰到好处的把握了当时人们的状态和时代脉搏。下面关于摄影理念的变化也说明了这点。

1, 1955年斯泰钦组织了轰动一时的人类大家庭展览,当时人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人类在进步。

2, 60年代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们重新评价美丑,看到了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扭曲。阿勃斯的摄影就体现了这种思潮,她的作品视美丑如一,拍摄对象只是拍摄对象而已,对他们不抱任何感情,而许多观众看过展览之后发现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状态。

3, 80年代,彼得威金(Witkian)拍尸体,扭曲的尸体,在相片上划道,把现代人的精神表现为极致,而摄影师本人在商业市场上他也颇有收益。

这些人为什么能够成功?还是摸到了社会理性的脉搏,理念的转换,并且以完美的影像表达出来。

三,记录与表现

纪录的目的源于历史情结,而表现的原因是摄影师的个体情结,也就是主体意识。

两者之间应该如何把握?今天的摄影师应该将历史行为缩小,突出主体意识。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的影像已经太多了,以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太少,也许一张即是精品,现在则不然。二是纪录的手段也太多了,可以从多种途径入手。

因此,如果你仅仅因为历史情结纯粹的纪录,这样产生的只是产品而不具灵性。主体意识是你成为你的前提,是靠个体苦苦追求才能得到的。不要用你的照片讲故事,传达你的感受。

四,东西方交叉视野中我们的位置

在做摄影时直面人,直面人性,这是东西方视野的交叉点,最终达到从他人的身上观照自己的目的。因为你看的似乎是别人,而实际或许是自己。

由于年代久远,有些观点可能和晋老师原本的观点有所偏差,带有演绎的成分,请晋老师谅解

Comments (11) Write a comment

  1. 改:

    吓了一跳,这些陈年旧账!念你还记着。晋某更该努力啊!
    ——————————————————
    "唐山大地震10年的专题“应改为”20年“。 1996年,为大地震发生20年。
    ——————————————————

    Reply

  2. 请教老师,以及老师的老师:)
    所谓“传统的人道主义情感”,这个困境是什么意思?
    另外还有“现代的人道主义情感”么?
    拍记实摄影,是否必须具备人道主义情感?(我觉得是)

    Reply

  3. 答复ZY69,你别那么急嘛!传统的人道主义情感,就是人道主义情感的传统,这里面怎么会出来什么现代的人道主义情感,这个咬文嚼字可有些离谱。

    Reply

  4. 答复晋老师,你消息好灵通哦,我本来想都整理出来再吓一吓你的。
    错误已经改正

    Reply

  5. 答复Xray,博客上就有很多上课的资料,还有很多就是当下的报纸杂志,不知道你为什么对上课的资料感兴趣,呵呵

    Reply

  6. 这里全是宝,俺得仔细找。
    看到原汁原味的课堂资料,权当重回一次课堂。当年没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来班上报个到,迟不迟?

    Reply

Leave a Reply to 逆光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