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小小的谈话

马格南摄影师Patrick这两天在北京拍照片,我们又见面了。谈话中提到两代
摄影师的不同,我觉得很有启发。

Patrick认为他们这批活跃在七八十年代的报道摄影师,心头的梦想
就是用照相机改变世界,他们要做的就是冲锋陷阵,把真实的世界
带到读者面前,在他们那个年代,对于摄影技术手段,语言运用的
追求不是很强烈,重要的是内容。而今天的报道摄影师,他们面临的
压力首先来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为优秀的摄影师层出不穷,要试图
与众不同变得非常困难,在这种压力下今天摄影师对于技术技巧,表达
方式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今天的报道摄影师的作品需要更加“艺术”。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逆光老师不相信老帕也开始数码了吧,其实去年就看见他用了,他心态比较好,不唯黑白不唯胶片

    透露一下老帕送你什么书了?是那本比较个人化的家庭小册子,还是别的?嘿嘿,更想知道北京来拍的是什么肖像题材:)

    Reply

  2. 外行发言,老师不要见怪。我怎么觉得现在有很多摄影师拍的东西不是在追求艺术,而是在追求标新立异呢?似乎让人的第一感觉是“看不懂”才是有境界的……

    Reply

  3. 好奇那些来中国拍片的老外~他们都是中国通?都会说中文? 那去三峡,四川方言也能搞定?  不需要和当地人沟通?

    他们在中国是怎么工作的?真的很好奇~

    Reply

  4. 老外来拍照片,他们总是找中国人帮忙,但是FM2说的也对,其实语言的障碍也让他们对中国的观看站在局外人的眼光。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摄影在表现一部分真实的时候,也会掩盖另外的真实,因此他们记录的是他们自己的三峡罢了

    Reply

  5. 对艺术作品解读中的读不懂,有的时候是观者与艺术家情感之间不能沟通造成的,读不懂不一定是坏的,当然也未必是好的。评论家,策展人,都是在帮助我们读懂艺术与艺术家沟通。

    Reply

  6. 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些人为国外的摄影师的作品比较有形式感

    而沟通问题不同的摄影师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