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中国停留在想象

几年以前,我参加学校的英语培训班,讲课的是一个耶鲁大学研究清史的博士,
也不知道怎么把他给弄到我们这个英语写作班当老师来了,不过,他对我的影响
还是蛮大的。我记得当时的一个话题是聊东方和西方的不同,然后我们说到沟通、
说到误解,他说美国确实有很多人一点儿也不了解中国,但是,问题是他们并不需
要了解,因为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是有目的的,从事纺织品工业的美国人可能需要了
解中国,因为这关乎生计,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中国确实只停留在一个遥远的
想象,而且这种想象与一种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刚刚买了一本《新闻周刊》,在这本杂志里我又看到了既熟悉但是又陌生的中国。
这本9月25日出版的新闻周刊,封面故事讨论中国形象,导语里的一句话是这样的:
“在中国对自己的认知和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之间,存在着很大并且危险的差距。”

我们不讨论政治话题,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句话的含义在这篇文章的图片
编辑中非常清晰的显示出来。

这一系列照片,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图片选择意图明确,
传统的政治符号反复出现——天安门、解放军。而西方生活的代表则是麦当劳、朋客。
更重要的一点是,表现现代中国人生活的照片,充满了危机、迷惑。这种表达可能
和我们自己的感受相差甚远,但至少是一种观点,在探讨中国的变化。然后回到封面,
却似乎回到了几十年以前,国旗、毛的雕像。

这些符号的选择从实践角度来说,是图片编辑的偷懒,因为
延需传统的视觉形象对于读者辨析度高,从心理因素来说,似乎他们更愿意停留在传统
的对中国的认知。看来,在外国人对中国现在和过去的之间的认知之间,
也存在 “很大很危险”的差距。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首先,外国人还停留在认为第三世界的中国仍然还在发展中,其次,中国近些年能提到的符号型事迹也属实太不容易总结出,最后,难道这些差距中国媒体不需要付任何责任?

    Reply

  2. 作为一个中国人,现在中国给我的印象也只能用一个字形容——乱!从外到内。也难怪外国人更找不着北。

    Reply

  3. 哈哈,说的是,怎一个乱字了得,我们自己也真的有点找不到北,胡哥今天还召集学习呐,前一段的左派噤声,等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如老师所说,“在探讨中国的变化”,点到!

    Reply

  4. 内页版式好,封面太土,这样的封面做到中国的杂志上都会被人骂。

    Reply

  5. 好的乱,有其内在秩序,跟好照片一个道理。
    无序的混乱,其可能性之一,是崩溃的危险。
    “乱”是个好主题,不过不好拍。

    Reply

Leave a Reply to 小荷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