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个更复杂的编码过程

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一个更复杂的编码过程
在《图片编辑手册》里,对于报道摄影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我将之
总结为两种变化:
第一, 表现形式独特
第二, 融入更多的个体情感。
现在,我感觉这个思考还有些简单,尤其是最近读过一些书后,有了不
同的思考。我在这个博客里不止一次提到报道摄影的艺术化,以及报道
摄影的个性化这些当代报道摄影发展的新趋势,也有很多朋友感到不解
和困惑。我觉得如果用一些视觉传播的理论来解释,可能能够获得一些
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我们可以把拍摄一张照片,然后拿给别人看的这个过程视为一个发电报
的过程,在拍摄照片的时候,摄影师是在从事一种类似编码的工作,把
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转换成视觉符号,而读者在读图的时候则进行解码
的工作,把视觉符号再转换为理性的认知。
研究学者McMahon和Quinn把视觉形象(不完全是图片)里的“密码”
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层面 符号指代层面 语言文字层面
相机角度 主体 标题
镜头焦距 构成 图片说明
景别 身体语言
快门速度 服饰
景深 色彩
用光和曝光
摄影记者在画面中设置的密码越简单,对于读者来说,在解码的时候也
就越容易。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报道摄影表现形式。而一旦摄影记者创造
的画面中隐含的谜思(myth)越多,读者在解码的时候就越要努力参与
解读画面,从而让我们的感觉照片很艺术化或者个人化。
比如说倾斜相机的表达方式,这种技术层面的编码,对于摄影记者来说,
是为了传达动感,甚至动荡不安的感觉,但是这个密码对于读者来说可能
不是所有人都能解开,这种表达方式因此一度被称为是个性化的,但是当
这种手段运用多了以后,读者都能够顺利解读,这种密码就被破解了。
此外,传统的报道摄影表现方式,往往努力帮助读者进行解码,比如摄影师
会特意在照片的前景或者背景中设置非常清晰可读的一些视觉信息,这样
读者就能够清晰的理解摄影师的意图,完成解读的过程,而个性化的报道
方式,画面里则没有明确的提示,信息都被隐含起来,更加具有象征意义。
我们可以把纳赫特威的战争影像和西蒙的战争进行比较,下面的照片,哪
些事西蒙的作品,哪些是纳赫特威的作品呢?为什么?
1

2

3
4

5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摄影记者如何编码更应考虑他的读者如何解码,文化和教育背景的不同,编码也会有很大不同,影响本质上只是一种传播工具

    Reply

  2. 翻翻任老师的旧文,读读总有新感觉。
    “编码/解码”这一理论工具真是一把好钥匙,很多千言万语说不太明白的道理,一下子变得如此清晰透彻。
    从这一角度来看,法国VU摄影师的作品中的密码似乎比较多,解码的过程相对复杂一些,而美联社摄影师的作品密码就少一些,解码相对容易一些。可是我们的新华社的片子似乎不需要观者解码,都已经解好了,而且是格式化的。
    ^_^^_^,新华的朋友,得罪了,当然现在也在改观。

    再延伸一下,可不可以这么讲,大师级的经典作品更具备这样的品质: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时代,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进行多次解码,都能从其进行自圆其说的解码。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

    Reply

Leave a Reply to 汗衫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