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复杂”越简单

昨天的解码,呵呵,大家没有兴趣。实际上1和2是纳赫特威的照片,其他是西蒙的。
如果有谁把《战地摄影师》这部纪录片看三遍,你会发现纳赫特威在拍摄照片的时候
非常喜欢利用前景,比如——废墟为前景然后一个行人正巧走过。1和2也是这样的,
1可能不太清楚,前景是破烂的网状物,2的前景是柱子,这样就让我们很容易理解
故事发生的地点状况。
编码复杂并不是说画面里要放很多内容,有的时候反而是相反的,就好比画面里加
前景,看似内容多了,但是实际照片却容易理解了。利用前景是在帮助读者解码,
帮助读者设置解读照片的语境,而西蒙的照片则不一样,他拍摄的场景虽然似乎
更加简单,更加直接,但是阅读起来却有些费解,除非事先了解他的拍摄意图。
当然,在摄影记者日常的新闻摄影工作中,我们需要以读者易于阅读为目的,以
他们可以了解的方式编码,不能过于晦涩。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有的时候
如果编码过于简单和直接,也容易让照片好似白开水一样阅读起来没有味道,成
为空洞的图解照片。下面是讲述同一个新闻故事的两本杂志的封面,你怎么看呢?
因为明天是一周要闻扫描,周一的时候再来接着说。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个人看来,讨论编码的简单与复杂,和讨论一张图片的好和坏一样,没有意义,只是从业者的一厢情愿。

    Reply

  2. 和标题文字的呼应来说,感觉三联的更到位一点。新闻周刊的哭泣的大头像,有点泛泛~
    恩,胡说九道,呵呵

    Reply

  3. 我看两幅图都选用了老人(父亲)的悲伤的脸,老突出孙之死,但是第二副加入了一个年轻人,好像要多说些什么。

    Reply

  4. 这两张都为了配合封面主题,第一张采用特写,纯悲。第二张带着迷茫无助。

    Reply

  5. 同意bresson的意见,不能孤立讨论一张照片的传播过程,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所有的前提之一,这个前提自然也不是决定性的。

    Reply

  6. 要我来选,这两张照片都不能放在封面上。要表达的东西太少了,根本不足以打动人。

    当时来讲,而且孙志刚事件,不是家人的悲,而是这个社会的悲。

    如果能选择一张警察围住孙家人的照片警察被对着摄影者,可能比这些都有效果。

    我们很多摄影记者,一出现新闻,就往前跑,扎在一起使劲拍,却不知道,有时候拍到基本的新闻点后,再退出新闻点,从外围看看,比什么都好。

    悲情照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俄罗斯核潜艇沉默后的一系列照片?

    Reply

  7. 要先认知事件,然后才能认知影像,这个逻辑是很多摄影记者缺乏的,因为缺乏想到,所以才无法拍到,谢谢你提供的建议,很有启发

    Reply

  8. 这里的讨论很有意思,我也加入吧!
    看后我想到的是几年前一张法新社关于俄罗斯学校绑架案的片子,好象是环球时报的头版,只一眼,我眼泪就掉下了,所以印象很深刻。前景是一个母亲的半身,可能刚找到自己孩子的尸体,她以手扶额,强忍泪水的脸,紧闭的双眼,并没有哭天抢地,但人可以感到她的悲痛欲绝。旁边是陪同的一位女士,视线向左下望去,但并没有把遇难儿童的掺状,遗体之类的摄入,反而是远处可见地上一排排尸体,及认领的家属。也很简单,含蓄,但很优秀,我想在于选取人物典型,事件交代清楚,环境气氛渲染得当。
    既清楚又含蓄是中国这类摄影所缺乏的。常见的要麽是一群人或一个人哭天抢地,太直接太没韵味,太假,太空,千篇一律,看哪个都是这样,其实悲痛有很多种,未必是看谁声音大,动作夸张,谁就最悲痛。有时最让人心痛的反而是强忍悲痛的努力。记得马丁路德金被刺后,他的妻子在庭院里坐着做活的那张(纽约摄影学院教材上有),平静看着相机给我心灵的震撼,达到的效果是被摄平静,观众并不平静。很不幸在中国的这类摄影的效果是正相反。还有事件交代不清,要去文字里找,其实图片是要有信息量的,通过环境,他人也能构成些提示吧,发生什麽事都看不到,也就没什麽信息量了,只是悲痛的脸,而观众不为所动,真糟蹋了受害家属的悲痛,是摄影记者的错!

    Reply

  9. 在繁与简之间要拿捏好,确实不容易。

    感谢你,提供了这么多有意思的想法。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