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pix workshop问答

最近有一些朋友写信询问工作坊的情况,加之以前的帖子下也有一些问答,我把问题做了个汇总,如下:

1,为什么你和沈玮要举办这个工作坊

工作坊在国外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举办工作坊的有艺术家,也有图片编辑甚至策展人。他们都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和学员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我和沈玮也出于这个目的,我们希望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带到国内来,与中国的年轻摄影师一起成长。

另外,国外工作坊一般都在一周左右,主要针对学员作品进行点评分析。但我们将之延长到五个月,因为我发现国内摄影师缺乏作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很多人没有自己的长期项目。我在博客上传播的信息都非常发散,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工作坊把知识系统化,并促成摄影师开始完成自己的长期作品。

2,这个工作坊给每位学员提供80个胶卷,学员必须要用所提供的胶卷拍摄么?

柯达公司是本次workshop的赞助方,胶卷是对方无偿提供的,因此我们也无偿提供给学员。但学员不一定要用这些胶卷完成自己的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内容选择介质。不过,如果采用数码拍摄,希望要保留原始拍摄数据,如果用胶片,要提供拍摄小样。

3,工作坊如何挑选学员

最重要的一点是,学员和导师对摄影的理解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将摄影当作一种叙事抒情的语言,而不是仅仅关注摄影本身。我们会根据学员的提交的自己的作品和未来的项目拍摄设想来选择学员。

不过,个人作品和未来拍摄计划并不一定要重合。

4,学员的拍摄计划是否有规定

拍摄设想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在任何领域,针对任何主题展开拍摄,但主题应该具有延展性,可以深入持续拍摄。课程开始之后,导师还会和学员就拍摄主题进一步研讨。

5,长达五个月的拍摄学员如何和导师沟通

首先我们会把学员分成两组,每组五人,分别由沈玮和我带领。我们将根据课程进度,先确定选题,然后逐步督促学员展开拍摄。

学员和老师之间可以通过邮件交流,上传作业。

全班同学也会建立一个互相可以沟通意见的网络学习小组,相互促进。

学期中的时候两位老师将有一次和学员一对一的进行网络视频点评。

6,面授的地点是否确定

为了让学员更为方便地参加面授,我们将努力把面授地点定在学员比较集中的城市。不过,如果大家都比较分散,我们还是倾向于北京或者上海,因为这两个地方我们可以更容易找到场地。

7,作业是否会举办展览出版,导师是否会推荐学员作品

我们希望把工作坊的重点放到学习和交流。如果学员作品优秀,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向媒体和画廊推荐他们的作品,但这并不是工作坊的目的。不过,我们会考虑举办网络展览。

8,年龄是否有限制

年轻摄影师只是针对职业生涯的年轻所说的,因此没有年龄限制。

Comments (14) Write a comment

  1. 任悦老师,我现在在读photojournalism MA,有个课程写论文,在几个题目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till journalistic image in the era of the moving image? ”,不过在我们的资料库里搜索了一下,似乎没有很多相关的书籍或者论文,你对这个题目有什么看法?有什么书目或者相关文章可以推荐一下吗?

    Reply

  2. 一个长期的项目,SULI也对此有评论

    我自己也计划了几个项目拍摄,但是最近发现一个问题

    工作,生活等烦琐事件是客观的最大阻碍,这些是非职业摄影人的困苦,而

    自己对摄影和被拍事物的理解的游动,这个让我非常苦恼,

    如楼上所说,当摄像可以媲美摄影的时候,新闻摄影怎么办,我们的专题摄影怎么办,—这个问题让我想过很久,结果是让自己选择黑白胶片(从07年开始)

    这样的游走,让我从06年就有思路的一个摄影,到现在没什么进展,牢骚一下

    Reply

  3. to 罗宾,你的这个选题仍然很大,你需要进一步缩小范围。然后才能检索资料。你现在可以先建立一个数字时代摄影发展现状的坐标,有这样的背景信息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个角度深入探索这个选题了。可以参考fred Ritchin的after photography

    Reply

  4. 今天听课的时候突然想到你上次在这里讨论的,摄影的敌人是娱乐化而不是数字技术,这个观点我很喜欢,或许也可以跟这个题目结合起来深入发展一下?

    Reply

  5. 我跟我们导师讨论了论文的题目,他认为2500字不是很长,所以不要写overview类型的,最好是case study,正好最近Eugene Smith基金出了结果,我想可能以这个基金为切入点来讨论可能会比较好,不过目前只看到基金网站上那一小段文字,不知道任悦老师手头有没有相关资料?

    Reply

  6. 唉,找遍了他们网站,都没找到邮箱地址,写信的话恐怕等回信我论文都交了。。。你有基金会人员的邮箱地址吗?

    Reply

  7. 现在一听讨论摄影被各种冲击和诱惑的外力牵引后,最终如何方向的时候,我就脑仁疼。这个话题越论越热,以至于优点成了 ,谁先想明白找到合适的对策就有可能在下个阶段出头。
    但是,我从不这样认为,多思考下适合自己的下个阶段如何发展 ,如何拍摄更有意义和切合实际。
    还有一定不要在一生中太单一乏味的指望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生存的基本 ,财富,或者快乐 。 越是简单的食物链就越容易蹦盘。
    就是再喜欢摄影,再觉得现在摄影很适合自己生活方式,就请稍微的留出时间和精力让自己推桌而起,看看周围的世界。就算做点眼下看来很无聊和无趣的事情,只要踏实的去尝试下,都早晚会有用处的。
    就算有天摄影进行到很不适合自己感觉 ,百无聊赖 磨皮擦痒的阶段,我都还有心情和能力转行做个别的 。并且能继续开心和享受感悟生活。
    摄影仅仅是目前生活中最合适自己表达的一种方法。今天是,明天未必就是。。这不是没有韧性的人生,也不是虎头蛇尾,而是要上升到真正感悟生活的境界 回来看一个区区小事--摄影。
    [:Sao:]

    Reply

  8. Robin, you wrote: “在几个题目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What is the role of the still journalistic image in the era of the moving image? ”

    this question has a much deeper meaning in today’s context.

    In America and European media, editors and clients are starting to expect their contributing photographers to know how to use their DSLR cameras to shoot videos as well.

    A good website to understand this new trend is
    http://www.digitaljournalist.org/

    cheers,

    Lance Lee | 北摄

    Reply

Leave a Reply to 罗宾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