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一代与摄影的真实(二)

图像的一代与摄影的真实(二)
这文章太好了,尽管很长,但是希望你能耐心看一下

从纪实摄影转型
作者/Andrea Kroksnes挪威艺术史学家

我们怎样解释图像一代从传统的以关心人为本,推动社会改革为目的的纪实
摄影的转型?我们怎样看待这一代人对已经进入博物馆的经典影像的戏谑?当我们
看到了香烟广告和著名的艺术作品出现在他们的照片里是怎样的感觉?在早期,
摄影扮演一种自大的,有教化色彩的角色,压迫、剥削、屠杀是这类照片的主体。
这些照片不仅仅因为其视觉刺激获得关注,同时也激起人们的道德谴责。而同时
也对于照片中受害者的同情,把我们最初的那种对死亡毁灭的强烈的偷窥视欲合
理化,道德化。苏珊桑塔格也曾经提到过,这些照片怎样由于其过度的杀伤力,
而最终失去了他们对观看者的影响。
唐麦卡林1970年戴拍摄的瘦弱的比拉夫人,比起沃纳比肖夫1950年代拍摄
的印度的灾荒已经缺乏影响力了,就其原因是这些照片已经因老调重弹而变得陈腐,
而1973年出现在无数杂志中的撒哈拉沙漠中因饥饿濒临死亡的一家人,对于观者
来说,他们如此无动于衷,就好像在观看一次暴行展览。
这种反映犯罪,自然灾害,战争的照片在1980年代中期达到高潮,1984年
NBC和BBC报道了致使一百万人死亡的埃塞俄比亚干旱,同年,前好莱坞演员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80年代进一步被无处不在的媒介占领,以及到处是无止境
的媒介上的商业化的影像。
照片只有当展示一些我们不知道和出其不意的影像时,才会让人们震惊,
而在一个信息为主导的社会,任何一个人都对所有事情了如指掌的时代,摄影
已经明显丧失了激起人们道德谴责的能力。恐怖事件到处皆是,已经充斥着我们
的媒介。当我70年代在德国上学的时候,当地电视台每周五晚上都会播放对纳粹
大屠杀的回顾,是一些纪录片,当时我姐姐9岁,我六岁,我们都在电视前和父亲
一起观看这些纪录片,父亲认为这是记住并且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方式,并且阻止
同样的事情再发生,我不是德国公民,持挪威护照,我非常希望了解这段历史,
并且了解我祖国的屈辱,我知道观看这些非常重要,而且是我的职责,尽管我可能
仍然缺乏对事实的判断能力,但是我尽可能的去了解。可是,问题在于这些恐怖的
影像太恐怖了,几乎没有留给我思考的空间。没有比这更加不可思议的影像了,
当我在看这些照片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我感到痛苦、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但是我的意志却同时变得坚强,一些东西死去了,但是一些东西仍然在呼喊。
6岁的我,大概是周围邻居中唯一知道屠杀是什么的小孩。我后来发现我的小
朋友们没有看这个纪录片,他们的父母都知道每周五晚上都有这个节目,但是认为
不适合他们的孩子观看。
直到10年后,我的一些朋友才第一次看到了这些屠杀的纪录片,当时是在我们
10年级的历史课上,他们中的一些人无法忍受这些影像,离开了放映室,但是我留下了,
我仍然流着泪观看。但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对任何照片感到震惊。一些调皮男生从
父母那里偷来的色情照片,我无动于衷,都市小报上的死亡、屠杀、战争、自杀、
灾难的照片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感觉,这不像我的朋友,这些东西对于他们一直充满吸引力。
当观看了纳粹集中营的故事以后,其他关心人的纪实作品已经不能够有同样的冲击力,
激起我们的同情。我认为无论是在6岁观看还是12岁,或者他们观看的不是大屠杀而是其
他我们这个时代的可怕照片,最终的影响是我们将对这样的影像无动于衷,坚信照片是在
阐释这个世界的想法最终因为已经看得过多而丧失了。尽管影像的确是纪录真实的一种最
好的证据,但是不幸的是,它们仅仅给我们展示事情的表面,很少去解释这个戏剧化世界
内在的东西。摄影在传递信息方面的限制在于,它可能带来良心的谴责,但是却不能表现
出观点。这就是后现代摄影,如同整个后现代艺术,所关注的,他们不希望展现事实,
而是要解释事实。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通过反映苦难关心人的摄影师,至少是将其作为
政治观点表达工具的摄影师,认为纪实已经过时了。这些影像同时也失去了揭示照片背后
事实的能力,尽管也能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但却很少能够解释它们捕捉的影像背后政治的、
经济的和社会的动因。进一步来说,这类纪实影像被后现代批评家拒绝,因为在摄影对象
和摄影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完全是以一方压倒气势的感觉来反映,男人和女人、
人类和自然、主流社会和亚文化。这是一种单向的摄影。一些评论家认为经典纪实摄影
对于被摄对象采取了双重镇压“第一,是社会制造了这些苦难,第二,在照片王国里,
在同样的体制下,这些照片再次被展示。”
图像一代看上去是第一代社会政治艺术家,致力于打破潜在的,只有摄影才能为我们
社会苦难代言的这个准则,而且他们就从已经存在于我们周边的影像下手,他们似乎在表达
这样的观点:“我们如何才能相信摄影记者们和艺术家们的这些宣称为社会民主和公平代言的
照片呢?假如我们在广告活动中看到的是同样的影像。”

Comments (11) Write a comment

  1. Andrea Kroksnes的故事不够有说服力。他的意思是小时候吃过猪肉,长大后也就不觉得猪肉香了。而没吃过猪肉的孩子,才会无法抵挡猪肉的诱惑

    Reply

  2. 我的观点,以及翻译这篇文章的目的,都不是一定要打倒哪个,支持那个,只是本着探究为什么会出现一种现象的,探究它的原理出发的。
    作者可能有一些自己很个人的观点,我们不妨用平和一些的态度去观看。

    Reply

  3. 是你教室忠实的旁听者,提个意见啊,博文字体太小,版式也不好看,缺乏阅读便利和阅读美感。换个地方开博吧。

    Reply

  4. 提意见提的好,我先把字改大。你说有什么地方好一点的么?当初乱选了一个地方,最好的地方就是这里自由,没有人搞排行榜

    Reply

  5. 嗬嗬,我一直觉得这挺好,阅读挺方便的,倒是有的地方博克搞得太花哨

    Reply

  6. 我觉得摄影人的博客应该有点艺术美感嘛。你这里的东西相当好,资料性和见解度都极高,但编排问题着实影响阅读,我尤其不明白,为什么每篇文章的每行字数都不一样,搞得右边参差不齐的。大旗的模版有些尚可。总之颜色太多太乱不好。建议选自己可修改模版的地方。李锋的博客就很清爽啊(不是广告)

    Reply

  7. 我改了,是不是好一些?每行字不一样,是因为原来那个模版每行字太多了,于是我就自己分段,嘿嘿。。分得就参差不齐。

    Reply

  8. 恩,清爽多了。
    还是建议做个网站啊,因为里面的东西不是过眼就完,有资料备查价值。做个分类目录更加清晰和有检索功能的网站,值得的。
    可以在学校里找学生帮你做模板。

    Reply

Leave a Reply to 提意见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