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只有一个地球

《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摄影杂志Lens刊登了荣获今年尤金史密斯大奖的中国摄影师卢广有关中国环境污染的报道。这些照片显示了纪实摄影作品的力量,同时照片之下的留言与辩论也值得一读,一方面读者对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表示担忧,另一方面,又同时在激辩是否要将“污染”这个标签仅仅与中国挂钩,因为环境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

你可以移步到英国《卫报》,这里也有一组关于环境的影像报道,这些照片来自由韩国驻英国大使馆在英国举办的展览《地球的警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像报道》( Earth Alert A Photographic Response To the Climate Change,影展中的照片来自韩国以及世界各地,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这些从不同侧面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摄影记录,真让人感到悲哀。

Nick Cobbing/Panos

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家园?

去看看刚刚荣获时代周刊年度绿色英雄称号的Yann Arthus-Bertand拍摄的高清视频作品《家园》(Home,它真切地记录了最美的和最丑陋的交织在一起的我们的家园。

是的,就是那个从空中俯瞰地球的摄影师Yann Arthus-Bertand,他的摄影项目“the earth from the air 所出版的画册,被翻译成19种语言,发行量上百万册。

现在,Yann Arthus转向了视频,《家园》这个空中俯瞰纪录片,拍摄自54个国家,全球大约两亿观众收看了这部影片。

谈到空中俯瞰,自然会想到加拿大摄影师Edward Burtynsky的上帝的角度。他的作品《石油》( oil)正在美国画廊hastedhuntkraeutler展出。

水是人类生命的起源,它现在变黑了,成了石油。


去岸边看看!

你必须要看这些照片。它们不是某个当代艺术家的行为艺术作品。

摄影师Chris Jordan记录了北太平洋中部一个偏僻小岛上信天翁胃部的“食物”,小鸟的父母误以为人类所丢弃的花花绿绿的塑料垃圾是食物,它们全都填赛到了小鸟的肚子里。死去幼鸟的残骸被摄影师原封不动地拍摄下来。

埋葬这些幼鸟的是距离最近的大陆两千英里的一个孤岛——灾难的传播速度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快。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前几年浙江沿海的农村全是在搞电子垃圾熔炼,污染很大。被媒体曝光了,现在好多了
    中国需要像卢广这样的人 [:Yeah:]

    Reply

  2. 我还记得贺延光写过一篇文章,叫卢广,为什么出错的总是你。
    是纪实摄影成就了卢广。没有股倔劲儿,他不可能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但我感觉他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也许是由于最基本的素质的问题,很难说。

    Reply

  3. 只谈论照片好了。至于幕后的故事,我们很难知道。
    这组照片从形式上,操作手法上很熟悉,太熟悉了。失去了新鲜感。
    成熟的作品。却没有太多震撼

    Reply

  4. 在国内这个环境卢广获尤金奖当之无愧,拍了这么多年危险题材,而已经被招安的贺大师,站在体制内拍颂歌,说说卢广的闲话,太猥琐。
    而国内另一个尤金奖是怎么得的?因为参加过大师班么?
    她获新闻传播奖比较恰当。记得出书时要像个学者一样注明每短文字的出处。

    Reply

  5. 谈论人总比谈论作品过瘾,没劲。就如鲁迅过世那么多年,还有人津津乐道他的下半身。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只谈论作品。管他为什么拍的,给谁看的。
    获奖和不获奖又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好就是好。觉得不好就是不好。

    Reply

  6. 关于卢广的讨论和争论真是很多。1416不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人吧。另外,拍摄中国污染的摄影人很多,卢广片子的脱颖而出是因为什么呢?

    Reply

  7. 雖然在下對此人此事只是略有耳聞,因此並沒有結論;
    不過樓上王先生說少談論操作,多思考事實,
    愚意以為,如果所謂操作是指拍題時的操作,
    則事涉專業,而這個操作的專業性,
    也涉及最後所相關關注的事實和真相的本質性,
    則還是應該討論。甚至是深入的探討。

    只是,資料訊息不足–至少對我個人是如此,
    於是能討論的依據就更貧乏,目前個人寧採存而不論。

    就廣泛而論,操作操作,一個人真發狠勁去拍東西,
    很多艱鉅的情況就和拍攝者撲面共存,
    他所採取的態度是甚麼,決定是依據甚麼,策略是甚麼,
    想到如果能深入討論這些,其實是很令人興奮的。

    但這種hard cole的東西有時只屬於少數的苦戰份子,
    我暫且退到一邊旁觀去。

    Reply

  8. 新闻摄影就是新闻摄影 ,人家定语写的很鲜明“新闻”之后是摄影。
    评奖和欣赏也是应该这个顺序去欣赏的。

    Reply

  9. 卢广在中国的纪实摄影圈子里,永远会是最特殊的,也十分 [:Wakeup:] 重要的。争议永远会有,但是 照片的价值不是争议能够抹杀的。

    Reply

  10. 卢广的片,在过几年,肯定会挂在知名画廊上,作为艺术品卖个好价钱。
    我坚定不移地相信那一时刻的到来!

    Reply

  11. 补充一句,在什么都能放进艺术展的当代,最不缺的,其实是艺术展品。稀缺的倒反是好的新闻大片。

    Reply

  12. 中国,喜欢“摄影”的人太多太多,卢广 则太少太少!

    中国人不应该麻木,你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不为之担心?

    以把自己生存环境搞坏为代价发展“经济”,值得吗?

    Reply

  13. “另一方面,又同时在激辩是否要将“污染”这个标签仅仅与中国挂钩,因为环境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

    所谓的另一方面,看那些评论人的ID,大多是中国人,说的话基本在扯淡基本带点民族主义感觉他自己的娘被人羞辱了一样,甚至有中国人在质问NYT编辑为啥只报中国的丑闻。

    Reply

Leave a Reply to 五好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