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想2007 之三

狂想五 摄影功能主义化

风光?还是风景?当我们仍旧在为风光大片究竟在艺术的殿堂里是否入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位叫做柯里斯蒂娜·米特密儿(Cristina Mittermeier)的女子已经着手改写人们对风光糖水片的印象,她参与创办的国际环保主义摄影师协会(www. conservationphotography.net),汇集了当今顶尖的自然风光摄影师,打开协会的网站,扑面而来的就是奇美的风光,但是与在摄影比赛、画廊、影展观看这类照片的感觉完全不同。“环保主义摄影”这个名词的发明,给我提供了另外一个解读眼前照片的语境。

事实上,当大批风光摄影师急切地想在形而上的艺术殿堂里寻求位置的时候,他们可能忘记了,在摄影术诞生后不久的1870年,美国摄影家W·杰克逊随地质勘探队8次前往偏僻的黄石地区拍摄,记录下那里美丽的风光,他的照片促使政府将其开辟为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而另一位风光摄影巨匠安塞尔·亚当斯,保护自然其实就是他开始拍摄风光的一个重要动因,他说服总统福特向国会提交环保法,被时代周刊评选为百年环保人物之一。

柯里斯蒂娜·米特密儿也是摄影领域的异类,她是海洋生物学家,同时热爱摄影,正是这个学术背景,让她扯下摄影的皇帝新衣。柯里斯蒂娜一方面目光敏锐地捕捉到了风光摄影的本质,它仍然是一种实证的摄影,是现实的证据,另一方面又为其更名为“环保主义摄影”找到了现实的土壤——今天不是讴歌自然的时代了,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和自然环境危机。

将风光摄影的概念更换为环保摄影,这不仅改变了对影像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功能主义转向,不是把摄影当作形而上的艺术,而是将其视为形而下的工具。不错,摄影在这个领域的确大有可发掘之处。曾有人非常严肃地问我怎样用照片赚钱,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网站——art.com,它充分发挥了摄影的装饰功能。art.com是一个面向大众的在线艺术品交易网站,其中大部分摄影作品不是大师的名品,也非限量销售,花20美元就可以买一张18英寸的漂亮照片用作你家的装饰,还可以根据家里的墙壁颜色选择各种不同的像框。更加有意思的是这里专门有一个叫做“从摄影到艺术”的专区,名字很诱人,但实际就是你可以在线上传自己的照片,随后选择油画等各种画面效果,选择尺寸,然后选择画框,最后就可以得到一幅你自己的可以挂在墙上的“艺术作品”。

这种套餐的销售方法,本质仍然是麦当劳套餐的策略,照片加画框变成艺术品,似乎是一种讽刺,但是当我面对自家空空的墙面,若不是这网站远在大洋彼岸,真恨不得也点几下鼠标省事。

这是我想买的照片!——我家的大狗,:))

话说到这里,我的第五个狂想,就是期盼在国内出现一些摄影旁观主义者,打破摄影圈内唯艺术论的怪现状,把摄影当作工具,充分发挥它作为一种工具的各种功能,1991年,米歇尔(W. J. Mitchell)发明了“后摄影时代”这个名词,后摄影时代是数字时代的摄影,简便易用的数字技术,给摄影功能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土壤和无限可能。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功能主义的发现和发掘,在当下的确是一个现实的出路,其实也是部分原始功能的回归~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