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消失了,这次是Holga

去年十一月,美国加州一家器材经销商在其博客上透露了这个消息:Holga相机工厂停产了!

除了在标题后面加一个叹号,恐怕也没别的方式来表达对此事的感慨。对于胶片帝国的衰败,人们早已习以为常。这粒小石子儿激起的那一点点涟漪,很快就会平复。

据说Holga的停工很彻底,没给粉丝留下任何怀旧的可能。工厂的模具悉数毁掉,嘎嘣脆地关门大吉。看样子,若想仿效“拯救宝丽来计划”发起个“拯救Holga”已经全无可能。将目前的库存销完之后,Holga就将彻底和这个世界说byebye。有人对Holga的存在甚为不解,我看有一个哥们留言:“都做成中画幅了,为什么还要弄成个lomo味儿……”

我是在两个月之后才知道这个事儿的,透过新闻我了解到,Holga相机竟然产自中国,工厂在大陆,创始人是香港人。华尔街日报2014年对李定武(Lee Ting-mo)先生做过专访,报道题图非常有意思,是其肖像拍摄现场,一切都颇为正式,灯光各就各位,三脚架上稳稳地支着的,却是一台Holga相机。华尔街日报形容Holga相机的拍摄结果是,效果不可预测,焦点不实,还会常常漏光。但遗憾的是,李先生被他所创造出来的相机所拍出来的肖像——在这篇报道中并没有出现。为什么呢?还会有人嫌它不好看?

leeholga

图片来自华尔街日报网站

李先生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他和相机工业打交道是在1966年,当时担任雅西卡香港工厂的经理,几年后,他和自己的兄弟开了一家工厂,名头很大:“宇宙光学”(Universal Optical Industry),最开始给收音机做电容,因为竞争激烈,随后开始做外置闪光灯,打出了一片天下,和爱克发等公司合作,但大概有10年的好日子之后,一家叫做柯尼卡的公司开始做带有内置闪光灯的相机,宇宙光学的生意一落千丈。

Holga就是在这个时节里诞生,1981年,Holga品牌建立,李先生的目标是将此低廉的120相机营销到内地市场,当时大陆也有自己的相机工业,但相机价格普遍颇高,一般家庭都无法承受。针对当时主要流行的制式:120胶卷,于是便有了这款全塑料的玩具相机Holga,1982年正式诞生。但他没想到,135小型相机却迅速占领整个中国市场,柯达等洋品牌捷足先登。这是普通中国家庭接触摄影的开始,中国的大众摄影开始与世界同步。

Holga在大陆一台都没有卖出去。但最终却东方不亮西方亮,在西方市场找到了群众基础,人们对这种相机所产生的不可控的效果充满兴趣,Holga由此风靡一时,其拥趸者包括森山大道。

david

喜欢古怪相机的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包里也经常装着一台Holga,并且还用其完成正式的采访报道任务,在其网站上就有一个专题叫(Holga Eye

2014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先生已经透露出Holga经营的颓势,对于胶片相机来说,已经大势已去。Holga开始针对iPhone做一些滤镜,但据说很快便被大陆厂商拷贝,李先生说他随后所有的新产品都只针对海外市场,即便香港也不卖。

“Holga有独特的效果……摄影师可以把Holga的镜头装在数码相机上获得同样的效果,他们喜欢这么干,还不会浪费胶片……”

李先生的话语中充满了矛盾。因为毕竟胶片和胶片相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这复杂的态度是时代更迭带来的尴尬,李先生生命里那些与之相交的相机制造商,都已经辉煌不在:

雅西卡,1983年,雅西卡被京瓷公司合并,京瓷在2005年停止了旗下的康泰时、雅西卡、以及其他品牌的胶片以及数码相机的生产。随后雅西卡被卖给另一间公司。

 

爱克发,2004年,我们熟知的爱克发胶片业务被公司剥离出来,公司的整个民用摄影业务都卖给了新成立的“AgfaPhoto”,这家公司一年后破产,2008年虽然卷土重来,但也动静不大。

 

柯尼卡,2003年与美能达合并,2007年退出照片冲印和相机业务市场。

爱克发公司还在,影像也仍是其业务,但却和模拟时代的摄影没有关系。早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其董事长就使劲儿撇清自己公司和胶片的关系,那文章的标题就叫做《别叫我们胶片公司》。

为iPhone生产滤镜肯定不是Holga们的转型之道,要知道,下一拨儿iPhone没准儿会有两个镜头,老式的模具还真不管用了。

再说句题外话,据说Holga的英文名字是来自中文“好光”,但后来人们将之翻成中文,却称其为“猴哥”。这可倒好,猴年的时候,“猴哥”却不在。

holga图片来自Holga网站

 

(注:关于Holga停产的消息源主要都来自Freestylephoto这家器材经销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报道)

题图照片:”Holga 120 GCFN”  by Mark Wheeler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