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库布里克还不是库布里克的时候

从1945到1950年,著名导演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身份是一枚摄影记者,他为Look杂志工作,凭借其才华,他17岁高中毕业就进入这份杂志。

kubrick-1

这张照片是库布里克进入Look杂志的敲门砖,当时他还是个高中生,在纽约街头报刊亭抓拍到这张照片,罗斯福刚刚去世,小报上净是关于这一新闻的大字标题,他跑回家中的暗房将之冲印出来,当天下午就投稿到Look杂志并得以发表。这位学习成绩不佳的高中毕业生随后进入Look杂志成为专职摄影师。

鉴于这位导演的名气,诸位看客一定很想知道他在Look杂志工作期间究竟拍到了怎样的照片,是否如他之后的电影那样炫目。纽约城市博物馆整理了一个图库,图集开篇是这样一句话:“这些照片拍自其还不是库布里克的时期,那时他还只是斯坦利(Stanley)。”

莫非编者对这批照片缺乏信心?

照片是库布里克为Look杂志完成的129个任务,大概有15000张照片。这么看来,这位摄影师挺费胶卷的……,但或许,兴许,这就是他由静到动演变的开端。

kubrick-3

以上是库布里克Look杂志照片集的部分作品,是颇为典型的摄影记者的底片,这些作为任务而完成的照片非常乏味,似乎任何天才都会被湮没。不过却同时显现出这位摄影师对画面的操控能力极强。

Kubrick副本

在零散的单幅照片里难以寻得库布里克,最好的观察还是看他如何把照片连接起来展开视觉叙事。上面这个页面是他给Look拍摄的一组图片故事:《在牙医诊所里》(Dentist’s Office),各怀心事的就诊者肖像底下的说明是:“美国人最频繁造访的医生就是牙医。在诊所的接待室里,每个人看起来似乎都很想成为其他人。”

库布里克的个人小传里曾提到,在他为Look完成一组拳击图片报道之后,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短片。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我找到了1949年1月他在Look发表的这组报道:

prizefighter-1

——————– prizefighter-2

———————————-

prizefighter-3

———————-

prizefighter1

——————prizefighter-5

——————————prizefighter-6

对于任何一个号称自己是报道摄影师的朋友来说,这组照片的叙事方式都应让你感到亲切,并且,你可能还会想到尤金史密斯的《乡村医生》——被誉为报道摄影的典范,从拍摄到呈现,都几近完美。不过,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库布里克这位小年轻的照片更耐看。尤金史密斯太古板了,库布里克的照片到今天仍然保鲜。

Baisha village

尤金史密斯发表在生活画报上的《乡村医生》,是其用三周时间完成,尤金对版面呈现也相当计较,导致其常常和编辑部闹得不欢而散。

不过,有一个地方,很显然,库布里克比不上尤金史密斯,那位大爷凶啊,他的整组报道十几页竟然是连续的,但拳手这组报道,上面每个单页旁边恐怕都是广告。广告充斥在当年的画报中,是这些廉价的大众读物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没有电视的时代,人们就这样在纸面上阅读故事。从1920年代开始流行的“画报”构建了欧美人民最普遍的视觉经验。在其盛行时期,光美国就有十几份类似刊物,但最后就只有《生活》和《展望》(Look)生存下来。

这种纸面上的叙事,一帧帧照片之间的连接,其所形成的从开篇到结尾的框架,仍然作用于今天的报道摄影。但此种用视觉来讲故事,对于有些人来说,即使学会了“八股文”,最终的故事也不过是被文字推动着前进,看起来索然无味。

在Look工作期间,库布里克就迷上了电影,他决定将纸面上的《赏金拳手》(Prizefighter)变成活的。1950年,面对同样的故事主人公,他拍摄了自己的第一步影片,纪录片《拳赛之日》(Day at the Fight)。

结合库布里克的静态图片报道看《拳赛之日》的体验相当有趣,因为每个静帧似乎都和他的照片没有差别,仿佛就是把库布里克一万多张照片在一个立体的时空中拼贴了起来,最后的结果相当完美。

但一个拳击手的一天,这样一个并无太多戏剧性的日常故事,对于今天那些已经很难对着影像发出Wow的声音的读者们来说,是否还能有人坐住看这15分钟的影片(建议看12分钟的版本更紧凑)。我以一种研究者的好奇看完了,奇妙啊,就是一个人的一天,如何才能像库布里克那样不将其变成流水账呢?

boxer

纪录片《拳赛之日》(1951年)的截图。这些画面让人禁不住想象,如果库布里克没有去拍电影,他会不会成为罗伯特弗兰克?

拳击和库布里克的故事没有结束。拳击手作为主角继续出现在他的剧情片中,1955年,他的第二部影片《杀手之吻》(Killer’s Kiss)出炉,主角还是一位拳手。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库布里克回溯了当年拍《拳赛之日》时的一些场面,并根据这些画面搭景。但与当年拍图片故事和纪录片的时候不一样的地方是,这一次,库布里克可以跳进拳击场中间去完成拍摄了。

kubrick-6

库布里克拍摄《杀手之吻》的现场。

kubrick-7

左图是纪录片《拳赛之日》里的截图,右图是电影《杀手之吻》里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似乎有些刻意,不过,那些好看的画面,却是在这几部片子里从始至终都存在。

这个时候,当我再回过头来看当年库布里克的Look作品集,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比如下面这组拍自某个无聊事件的现场抓拍照片:

kubrick M3Y32236

这些照片似乎是库布里克电影里的一幕,又和Weegee的犯罪现场照片颇为相似。(巧了,此时的Weegee刚离开纽约去好莱坞玩耍)

kubrick-11a

左上图:来自图片故事《赏金拳手》的静照。右上图:纪录片《拳赛之日》截图,左下图:电影《杀手之吻》截图。右下图:一次平常的杂志拍摄任务。

也许“黑色”一直就是库布里克的视觉基因,他只不过在电影里将之放大。都说库布里克的电影好看,这位摄影记者出身的导演,也曾在纽约地铁里偷拍——和伊文思一样,如果他这样拍下去,兴许也会成为摄影史里的某位大师。不过,他带着他那独特的视觉拐弯儿离去。

Kubrick-2 Kubrick

47年左右,库布里克在大衣下面藏着一台小相机,抓拍纽约地铁里的通勤乘客

那些干巴巴的配文照片,所谓的摄影报道为什么那么烂呢?其实每一帧画面里都可以包含着一个论说,不是对一段文字的证实,对一个场面的白描,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对人性的刻画,这让其脱离古板的文本变成活灵活现的小说。视觉的东西就是这么奇怪,正如库布里克的这些照片,其实和摄影技巧全无关系,它们每一个都那么显而易见,但得到却又绝非理所当然。

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库布里克们在拍这样一些片子的时候,同时也在向他们那些久久不得门路的同行们告别——看不见,看不见,看不见,你就是看不见。你为什么看不见呢。

————————————

欢迎进一步阅读如下文章:

From Photography to Film: Stanley Kubrick Enters the Ring (来自时代Lightbox)

How Boxing Made Stanley Kubrick a Better Filmmaker  (来自Vice)

点击这里观看纪录片Day of the fight  (想拍好图片故事?那就多看几遍)

( 题图照片:Showgirl – Kubrick photographing Rosemary Williams, 1949 (Museu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Comments (9) Write a comment

    • 哈哈,最开始打开的时候,我的感觉可是相当无聊。不过,拳击手这组照片,真的比史密斯大人拍的好。以后上课决定抛弃史密斯改用库布里克做案例。

      Reply

      • 感觉很像小时候听楼下的一个阿姨闲聊,都是街坊邻里人尽皆知的鸡毛蒜皮,由她讲起来就特别引人入胜。也琢磨过怎么才能变成她那样一个会说故事的人呢?后来放弃了,就像看见路边小孩儿玩捉迷藏玩得十分带感,难免蠢蠢欲动。但真要亲身参与,铁定无法做到像他们那样忘乎所以。

        Reply

  1. 第一张,看到库布里克那个衰样,永远的黑眼圈就想起蒂姆波顿的电影,哈哈哈。

    Reply

    • 所以,他把拳手也拍成了一个“衰样”,难道这是他热爱顶光脚光神马的原因?。。。

      Reply

      • 任老师,能否把一个联系电话电邮给我——不填电话,快递不收件。抱歉迟滞今日才带回那本书

        Reply

  2. 王小波说中国最好的作家都在搞翻译,我觉得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都拍电影去了~~~

    好久没来,打卡………………

    Reply

    • 本来以为错过了好多文章啊,没想到任老师最近更新这么慢…………

      Reply

      • 哼哼。。。。就是错过了好多文章,大家都不在,该写的都没写!!

        Reply

Leave a Reply to roamer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