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看电影,别人在看看电影的你

让我先把话题扯远一点。你说,一张照片能挂在哪儿?

比如下面这张:

Jacques Henri Lartigue

1912年,18岁的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 )拍下这张照片,对于这位7岁就开始捧着相机四处乱拍的家伙来说,此刻他已然是老手,只是相机本身在拍摄动体方面显然还不够在行,画面变形了。

拉蒂格的汽车最近出现在一个名为《移动中》(On The Move)的展览里,13位世界知名摄影师的一百来张照片参展,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一直到当下,这些艺术家都在探索同一个主题:动感。

Chien-Chi Chang                               张乾琦  维也纳机场  2010年

那么,这些照片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呢?

答案是: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总部的墙面上!

太棒!这种组合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照片主题意义上的关联,展览的场所甚至是观众,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解这些照片的场域。我最喜欢照片的变身术,意义从不固定,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逐渐探入照片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话题从汽车扯到电影——我们今天要聊的主题,兴许是,它们都可以让人类处于移动中,腾云驾雾坐地日行八万里,不信可以瞅瞅下面这组照片:

3. Weegee_Boy with finger in his mouth in a movie theater, New York

8. Weegee_Girl eating popcorn in movie theater

5. Weegee_Girls laughing at movie, New York

这些照片是维加(Weegee)拍的,上个世纪40年代,他在好莱坞开始了自己冒险生涯,这位粗声大气的先生,跑到电影院里拍了一套照片,用红外胶卷抓拍人们看电影的神态,观众的精气神儿似乎都在移动中……

那么,这些照片挂在哪儿呢?

答案是,纽约Bow Tie Chelsea电影院的墙面上。这个影院里的展览现在还在进行。

Weegee-At-the-Movies-exhibition-Bow-Tie-Chelsea-Cinemas-Inter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NYC                                               Photo by Pauline Vermare, ICP.

一样东西恰如其分,亦或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一个地方很重要。就比如一个摄影师,他出现的场域可能一辈子都是摄影——与光圈和快门有关的那个(除此之外都不叫摄影),这也就决定了他的世界——也就这么大,他将从来都不会想到自己能够和汽车、电影扯上什么关系。

好啦,我今天这盘儿大拌菜最终的落脚点,其实是要给大家讲一个摄影师到乡村放电影的故事。焦冬子去乡下给人家拍照,顺带也给村里人带来一些娱乐项目,她和维加一样,拍下了人们看电影的样子,也写下一段有关露天电影院的童年记忆。

我真喜欢这些有生命的东西。

IMG_1303a

                                                                             《露天电影院》

图/焦冬子 ,在四川大凉山

一听说要演电影,最先知道消息的的人们就自发的跑到各家去通知,不一会周边的人们都来了。电影结束都十二点多了,一位老人还坐在那里盯着空白的墙壁,等待我们放第二部。这大山里的夜实在太漫长~

IMG_1775 2a

IMG_1796a

IMG_1818

IMG_1838

IMG_1841

 

IMG_1685

《露天电影院》

文/焦冬子

露天电影是我幼年时为数不多的期盼且盛大的欢乐之一,至今仍时常怀念。

那时的农村还没有电视,月亮又早又好的晚上可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玩过山羊,踢蹬脚儿,其他的晚上则是牛铃和狗叫陪伴的长夜。遇到哪家牛下了牤牛犊,或者媳妇儿生了大胖小子,新房顺利盖起来了,主人事先许了愿实现的,才会请一场电影。无奈一个小村一年也遇不到几件喜人的大事,更何况有喜事也未必都有钱舍得请,所以放电影是当时村人能办得起的头等娱乐。一个村庄放电影,附近三五里内睡不着觉的男女老少都会提着凳子,背着儿女来赶热闹。

放电影的消息总会提前三五天就散布出来,人们在期盼,喜悦,猜测,各种掺杂的亢奋情绪中度过难熬的几天。饭后的话题从哪家媳妇儿跟谁好了变成这电影是谁家放的,为啥放,武打还是喜剧,要和谁一起去看,到时候可别下雨了……成了村庄里的世界杯。

到了放电影的那天,从下午开始,村里的气氛就变了。

最先坐不住的是一群娃,吃过午饭就开始在人家门前转悠,想从这家人的各种迹象中探听到最新消息,比如什么片子,放几个,电影布搭哪儿,等等鸡零狗碎。大人们反而平静不再议论这件事,只在孩子们跑进跑出大呼小叫跟电影相关的消息时,偏着脑袋骂上一句,不就看个电影嘛,闹腾的。然后加一句,今儿黑早点回来喝汤。

太阳还高悬在西天,小伙伴们传来新消息,东村那个电影放映员已经来了,在人家里喝酒抽烟,待会说,电影布已经扯起来了,待会说,前面已经被二黑他们占满了,顶着凳子风一样跑出去,待会说,放电影的桌子搬出去了,石头儿他们坐反了,待会说,放电影的让我帮他给桌子腿垫了块石子,待会说,娘,汤烧好木有?木有就不喝了!这时锅底一把柴灶上一把面的娘才发话:“看看这龟孙子的魂儿都掉了,馍菜汤都好了,赶紧吃,去占好座。”小娃儿怎么有耐心坐下细嚼慢咽,揣起个馒头又风一样去了村里最远的那家,等在白亮亮的幕布前。

二黑,今儿这日头咋落地恁慢,真想一脚把它踹到西河去!

终于擦黑了!鞭炮从来就是大事情的前奏,远远的劈劈啪啪声震的人饭碗都端不稳了,锅等明天再洗吧,玉米明晚再剥,急匆匆的提着凳子,披着夹衣抱着娃往外赶。幕布前黑压压的人群不断向周围蔓延,渐渐的连幕布背面也人头攒动。电影机子亮起来了,亮起来了,泛黄甚至还带着补丁的幕布上数双黑色的小手在互争高低,狼来了,鸽子飞了,乌龟跑不动了……一场小小的战争在正片上映前的电影布上打得热闹非凡。

电影开始了,农人们忘记日日劳作的辛苦,忘记交不起的学费,买不起的盐巴,沉醉在另一个世界里,随之悲喜。

娃尿了一身不知道,旁边的光棍老张使劲往身边挤也没察觉,眼里心里只随着蒙面大侠佐罗起伏跳跃。当然也有青葱岁月里生机萌动的二黑们,在露天电影院最黑隐蔽的角落里上演着自己的故事,谁知道这一场场的电影成就了多少对鸳鸯。

偶尔遇到一个好电影俩村抢着放,就得跑片子。主人家就专门请一个胆大的年轻人干这个活,通常两个村相距五、六里地,跑片人驮着全村人的期待,风一样掠过在黑魆魆的乡间小土路,有时还要经过一片坟地,经常是电影看不上,还要挨点骂,即使这样也不是随便谁想干就给干的,那得是村里年轻壮实的靠谱青年才轮得上。露天电影院里没有爆米花,没有可乐雪碧,但是人们有无限的耐心,在满天的星光下等待故事的另一段。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大冬天被娘抱在怀里看电影,上二年级被娘牵着到邻村看电影,答应好了路上背会乘法口诀,记得念初三时听着在家门口放的电影告诉自己不能去看,要复习备考。

电影内容永远也记不起来了,我看的只是热闹,只是封闭乡村看不到的新鲜,记得的唯有那份期待那份欢乐。

今天我把这份新鲜带进了这片电视仍不多见的大山深处。看着他们一如我当年的欢乐,一如我当年一遍遍到电影放映员门前围观打探,我的心里满满的,不只是欢乐,感动,还有很多复杂的情绪,我已理不清楚。

 


Comments (4) Write a comment

  1. “看看这龟孙子的魂儿都掉了,馍菜汤都好了,赶紧吃,去占好座。”冬子浓浓地北方味的露天观影前的情形,真是有趣,也挺感动的嘿。
    在这我也快速回忆一下老家电影院。老家曾经有个电影院,不记得看过什么电影,只记得上小学时,多场文艺汇演是在那举办的,还有影院外大厅经常聚集一帮人玩桌球,后来这地也拆了;前几年在家时街头偶尔还会有露天放映。如今脑中回想小时候的情景:喊着邻居玩伴,带着小板凳去占前排位置,安静地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美滋滋的。
    今儿看着这篇文章,腾云驾雾地穿梭在汽车和电影,还有故事里,有个感受,拍什么内容的照片,以及如何呈现它,似乎比怎么拍来得有意思,这也使摄影变得更广阔。(⊙o⊙)嗯,冬子拍的肖像真心好~{蹦跳的兔子飘过~}

    Reply

  2. 太生动了,一下子勾起了对小时候老家看电影的经历,和一部部当时不知道如何选择的老片子《焦裕禄》《乾隆下江南》《联手警探》《少年犯》等等

    Reply

  3. 在我编辑这篇文章的时候,图片和文字是两条线索。并非是图文结合。但我觉得它们都是耐看的。这让我又想到一个命题,能拍好照片的摄影师一定很会写文字,不信么?你写几行试试。

    Reply

Leave a Reply to 七弦里拉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