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老妈学摄影

今天,我要给一位每天都给我文章点赞的人写一篇文章(吓~幸好不是情人节),这一位,就是我老妈。

我老妈也是1416微信账号的订阅者,这其实挺麻烦的,导致我不能随便吐糟。她说这里好多文章看不懂,所以,我觉得也应该写一些老爸老妈们都看得懂的文章来赚一点儿点击量。

这篇文章其实是写给各位归家的儿女,准备带回家的礼物大家肯定都颇费心思,但说实话,还是把自己包成大礼包送到家最实在。问题是,怎样才能让春节之后老爸老妈的房间不空落?

事情也赶巧了,正当我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收到摄影师周仰的一封来信,她给上海社区一些老年摄影爱好者做了三个月的摄影培训。让我想拥抱她一下的是,她打破了“老年摄影”惯有的样式。就如同社区布告栏里张贴的老年人的绘画、书法作品,摄影也一样,老年人的题材无非就是花花草草。估计我们很多人也都鼓励爸妈一边旅游一边拍照,并不惜重金把他们培养成器材发烧友。而周仰却教她的学生不用走太远,就在家和社区里,拍摄有关自己的“私人的故事”。

真有点儿奇怪,人生的两个阶段:童年和老年,都被归为另类,不但身体上需要特殊照顾,心理上似乎也要特别对待。没有谁去考虑他们的“自我”。

下面,请悄悄观察你的爸妈,他们有怎样的个性,你是否有一位幽默的老爸,顽皮的老妈……再举个栗子吧——马格南的摄影师,就是那个特别爱拍狗的,艾略特·厄韦特(Elliott Erwitt),他老人家80岁了还去给杂志拍活儿(当然不是为生活所迫);请再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你崇拜的大师的岁数,嗯,罗伯特弗兰克,90岁,寇德卡,76岁,森山大道,76岁。这群人都应该在家里安享晚年才是。肯定有人会争论,大师们可都是从年轻时就开始拍照了。那么,老爸老妈们难道就不能成为扫地僧薇薇安(Vivian Maie),凭神马你只把这个扫地僧绝地大反转的机会留给自己?

还是那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老爸老妈找到精神寄托是重点,我猜他们的人生轨迹肯定不应是,带孩子,然后带孩子的孩子。

好了,我要奉献给大家一份《老爸老妈学摄影》简易教程,不过请一定要明白,我将要说的不是“授人以相机”,而是“授人以摄影”,你教老爸老妈学摄影,不是丢给他们一台相机就完了。

《老爸老妈学摄影》简易教程

第一步:每个人都已经有一台相机

我们完全可以在当下这个“新的摄影”的概念里给爸妈讲摄影,手机在当下就是最好的拍摄工具。人类已经离开了摄影的机械时代(光圈、快门等等)进入了数字时代,各种效果都可以通过“程序”获得。如果我们可以一步就到达摄影,何必还要绕弯子。尤其是对老爸老妈,更可以坦然地将摄影作为记录与表达的工具,而非一定要痴迷各种摄影效果。

相信我——不用买单反、微单,给他们一台智能手机,装一些摄影app,花一点儿时间帮他们找到手机里的拍照按钮,告知他们如何浏览照片。再复杂一点儿就教他们如何用软件调照片。(调照片,这就是加料啦,但是,如果原材料好,不加调料也没有关系)至于一些基本的构图规则以及用光,大家可以根据他们的照片予以指点,这种有实践在先的学习更有效。

第二步:拍什么呢?

拍什么?这永远是一个问题。

周仰同学的授课心得里有这样一句话,“很多人受制于自己的时代,对‘好摄影’的认识依然停留在画意派,甚至因为各种关于摄影的片面信息给自己设定了框架,以为照片必须怎样拍才可以。”

我们应该让爸妈了解,摄影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张漂亮的照片——》

  • 摄影可以有情感交流的功能,拍照是一种人与人的互动;
  • 摄影可以带有研究目的,拍照是对事物的深入观看;
  • 拍照可以是探险,进入一个自己不敢去但又好奇的世界去偷窥;
  • 摄影兴许还是一种“叹气”,以此为渠道释放自己的负能量(负能量。。88~~~)
  • 摄影带给我们一种观看世界的方法,拓展我们的眼界。

laoma-2 《看见风》

laoma-5

《地砖里的秘密王国》

第三步:故事与个人长期项目

不仅可以拍单幅照片,我们还可以鼓励老爸和老妈拍个人专题(哼哼哼,别以为他们不行~)。周仰在自己的摄影课堂里,把国内外优秀摄影师的故事带给爷爷奶奶看,希望可以破除一些偏见,让他们了解日常生活中值得纪录的内容比想像的要多得多。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从听说要拍图片故事而“不知所措”,学员们最终呈现了很多美好的故事:拍摄孙子孙女的成长、拍摄邻居、拍下爱人癌症康复后的积极生活、记录老年日托的故事等。

photo1 photo2 photo4 photo5

我老妈手头也有好几个个人长期项目(哈哈),比如小区后面的“都市种菜人”、农贸市场的百态、以及包含十二生肖的各种店铺。这种项目也很有趣,可以不必刻意去拍摄,而是通过积累慢慢获得,拍的时候心态也就不是那么急。

laoma-6

《都市种菜人》

第四步:不要低估老爸老妈的能量

我老妈喜欢的摄影师有——合肥的街头摄影师刘涛,一次她跟我说,看到有个大师风格很像刘涛。手机里翻出这位大师的照片,哈哈,原来是艾略特厄维特爷爷。这让我觉得老妈的进步空间相当大(插播一句,你们可以给老妈再订阅一些摄影微信公共账号,日常的时候补一补)老妈也冒险尝试了一下街拍,颇为心惊肉跳,并且竟然连卖糖葫芦的都来让她删照片,也有了这样的体会——照片里要有人才有人气,但拍到人很难很难。

周仰在授课之后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在对于摄影资讯的兴趣上,11人中有9人选择“新奇趣味的照片”,9人选择“名家经典”,比较意外的是,选择“先锋实验作品”的有6位,而选择“器材与技术”的只有5位。另外,还有3位选择了“历史与理论”。

1

学员戴培忠的作业,在周仰的课后调查中有人提到,之前的观念是,拍照都是拍人的全部或半身等,拍局部会觉得别扭,甚至是感到有断手断脚的不适。但后来发现,局部也可以拍摄得很美,因此接受了这个拍摄的理念。

IMG_7564

老妈的街头摄影作品《一个理发摊儿》

第四步:照片的分享

这一步相当重要,就是——你要给你老爸老妈的照片点赞。相信我,谈论照片比拍照还要重要。

你要教他们如何分享这些照片,在家庭的微信群里分享,在朋友圈里分享。

现今的世界已经很难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科技也让我们多了很多联系父母的纽带。通过微信与父母讨论照片,它们为什么拍,怎样拍下来,还可以怎样拍,也许需要年轻人的耐心,但你同样也能分享父母的见识、知识与阅历。你会发现,借着这张照片,两代人可以展开很多交流,而这就是摄影的美妙之处。

第五步:照片的整理和归档

照片如果未经编辑整理,就构不成可以表意的句子,乃至文章。你可以在回家的时候,与老爸老妈一起对照片进行挑选,把好的照片单独放在一起。这一步如果缺失,成就感就大大下降。

挑出的好照片做什么用?如果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印一本小书,现在手机照片的像素也足以支持你把它们打印出来挂在墙上。

此外,整理照片的同时还会为下一步的拍摄带来更多灵感。

做这些麻烦吗?

我们做这些,其实同样也是为自己,为将来做一个快乐的老年人做好准备。

(文内照片除署名之外皆为我老妈摄影,题图照片为《雾霾过后》)

点击这里看周仰关于在社区教老年人的心得和笔记

Comments (2) Write a comment

  1. 因为觉得这篇文章很重要,特别来补上留言。博主这里说的,实际为照片提供了一种与无限相联结的可能。在照片的产生上不多加限制(来自器材、技术等),而后把照片投入到一种动态的批判和选择中去(进行编辑、与人分享)。这其实已经类似进化论的自然选择方式了,既保有了变异带来的新鲜因素,同时又让物种都经历复杂的不断选择。这样照片就不只是时空的静态切片,而本身成为有生命历程的进化体。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在《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里,认为这种方式是真能获得进步的源泉。在面对照片的问题上,绝大多数时候都在洗耳恭听别人谈论灵光、不可言说,还是第一次看到有那么实在的“科学”式思维。

    Reply

  2. 看懂了“无限相连接”……,因为照片天生就有一种social的功能,本人对此很关注,所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啦。

    Reply

Leave a Reply to 北京动物园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