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诚信——来自荷赛的报告

毫无疑问,新闻与纪实类影像在当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挑战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荷赛去年底发布了一份由英国学者大卫坎贝尔(David Campbel)博士提交的研究报告,大胆地将“影像操控”这个新闻摄影业内的顽疾放到台面上来讨论。

报告的中文版,由南都感光度和1416教室联合发起翻译,十几位志愿者参与。报告的中文翻译工作得到大卫坎贝尔博士本人和荷赛的授权(具体的翻译用语上可能仍有纰漏,请各位读者多指教)。

不过,这份题为《影像诚信:新闻与纪实摄影中静态影像与操纵相关的现行实践和可接受标准》的报告,却并没有提供一个关于“影像操控”问题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自去年六月以来,大卫坎贝尔对全球15个国家的45名业内专业人士展开调查,最终的结论是,行业内关于“影像操控”的问题已形成共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 影像操纵被视为涉及图片上的素材改变——图片内容的增减,通常在新闻和纪实图片中不可使用。
  2. 对照片的微调(例如小幅度的裁剪、减淡及加深、影调与色彩调整、灰度转换等)是可接受的。上述操作通常被称为“较小的”操作,源自以往的暗房技巧,被认为可以接受。但“过度的”的调整则依旧不被许可。
  3. 对于“较小的”和“过度的”处理的界限为何,有必要留下一定的回旋空间。受访者们认为这一判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讨论,但与过去的暗房技术进行类比的方式往往已经不合时宜。

以上结论似乎已是新闻摄影业内的老生常谈,报告也并未解决“可接受的微调”具体的操作标准,仍将其视作灰色地带。那么,这份报告的看点何在?

事实上,报告中蕴含着一些相当有启发性的观点,提示我们影像世界已转移至新的场域,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些导读:

看点一:关键词——影像诚信         

报告谈论的是影像诚信(Integrity of Image ),而不是影像的真实,这个说法本身就相当有启发。报告中提到:“要换一个角度看待关于操纵的种种争论。……影像的真确需要与影像本身的功能与作用而非哲学意涵联系在一起考虑。我们需要从影像是用来做(do)什么的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影像是(are)什么。”

这帮助我们明确一个事实,对传播中的影像的讨论,更需要站在交流的层面,将影像信息置于传播的语境之中,有传播者、媒介以及读者共同参与其中,而非静态地讨论照片本身。 事实上,“诚信”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基于传受双方立场的说法。

报告中还提出:“新的技术环境下,我们不得不把讨论从影像的’本体论’转移至‘语用论’,把关注点从‘什么是影像’转移至‘影像做什么’。” 而大卫坎贝尔之所以如此干脆地越过影像的本体而讨论影像的使用,这就需要说到下面这个关键词:

看点二:关键词——“计算机摄影”           

上文所谓的新技术环境,坎贝尔指的是,我们现在处于“计算机摄影”(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时代,数码照相机是捕捉数据而非图像。这个说法在文内还有进一步说明:“在数码时代,人们若还是理所应当地认为相机是制造影像的工具,这样想就错了。数码时代,我们应该将相机理解为收集数据的工具,其作用是将场景中的数据尽可能地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成最后的影像。这使得‘原始影像’的定义变得模糊,因为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得到的影像并不是一张完全成型的照片。”

这也就是说,即使摒弃一切人为因素,就基于影像生成过程而言,影像已不是纯粹客观的;我们已从模拟时代进入数字时代,影像和其原型之间不再是一种拓印,而是一种重组。因此,对于传播中的图像,更为迫切的是讨论如何借助影像产生更好的交流,而非奉行一种“原教主义”,或者干脆对影像写实能力全面否定,后面这两种态度只会让我们离所讨论的问题越来越远。

数字摄影已不是传统的摄影,这个观点早已被一些学者提出,影像信息的交换已在新的系统中展开,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报告中所指出的——仍用暗房时代的标准来规范影像的后期处理,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看点三:关键词——影像认证

报告对影像操控的问题,在文末做了一个假设和展望,这也是作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的一个业内的迫切需要:在新闻和纪实领域,应该有一套影像认证体系(Verification)。

影像认证问题的核心是把对影像的诚信问题从后端提到前端,也就是说,从影像开始拍摄的时候就要注意证据链的留存,整个认证体系应该包括摄影者个体的诚信记录,影像发布组织机构的诚信,以及影像数据文件的技术细节(包括拍摄的技术信息,后期处理的信息,都可以随时调取查证)。坎贝尔指出,这些过程的公开以及透明将保证读者和观者的信心,它们是一种关于影像信度的主动声明,并且在任何关于操控的疑问被提出来的时候,都可以成为打消疑虑的证据和讨论的基础。

当话题说到这里,就呈现出另一个问题,影像认证显然是一个高成本的过程,需要时间、人力乃至资金的投入。它同时也说明,在当下看似到处都是影像的世界里,诚信的影像却是极度稀缺的。因此,请不要认为时尚杂志中的大片是高成本图像,新闻与纪实影像才是高成本的图像,它并非是到场者按下快门这么简单,必须经过采访,对事实的不断探究,图片说明的确认,各个环节的诚信保障,最终到达读者才能禁得起质询。

怕麻烦吗?那就别干了?因此,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我希望这份讨论影像诚信问题的报告,能够使得仍然从事报道与纪实摄影的工作者们,在各种质疑声音,在身份的焦虑中,发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稀缺性所在。新的影像系统正在构建,在其中,新闻与纪实影像仍然被迫切需要。

最后,再次感谢报告的联合翻译小组:

统稿:黄一凯

翻译:陈伟斌,谭庆驹,刘一,卢禹凡,丁依宁,杨宇辰,黄月,张志韬,任惟,钟华连,田漪, 黄一凯

点击这里下载报告的英文版

点击这里下载报告的中文版。

Comments (2) Write a comment

  1. “通过化学药剂的曝光来显影,这类影响可称作原始图像”
    “数码做为计算摄影,已经没有原片的存在,不可避免需要处理”

    不太理解
    1.化学曝光=原片,数码计算≠原片?
    2.化学药剂显影就不算处理吗?

    Reply

  2. 化学药剂是不能人为设定处理程序滴,我觉得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Reply

Leave a Reply to Yue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