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景观社会”

是现实改变了影像还是影像改变了现实?法国理论家居伊·德波提出“景观社会”(the society of spectacle)的概念: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representation)。这个表征说到底就是图像。今天图像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物质性力量,如同经济和政治力量一样。当代视觉文化不再被看作只是‘反映’和‘沟通’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它也在创造这个世界。
居伊·德波的这段话并不容易理解。不过昨天看到的这则消息则让我对“景观”这个概念有进一步理解。
如果这不是一条出现在社会频道的新闻,或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观念艺术作品,或者说,如果把这张照片当作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摄影作品的话,那还真要感概这个艺术家的创造力——请注意看画面的背景,看上去是一个小城市里照相馆的布景,这个布景与男孩的姿态以及他胸前的牌子,以一种只有在艺术作品中才存在的极端的矛盾冲突呈现出来,让我们对时下的现实展开联想。
但事情的有趣就在于,这不是艺术,这不是所谓现实的象征物,这就是现实生活中一幕真实的场景。
少年的照片令我想到另外一些场景,就是频繁出现的有关绑架的影像。我认为二者存在着相似的意向,甚至我推断两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没有选择在自己的家里随便拍一张照片,而是如此“正式”地选择了一个严肃的照相馆的背景,他一定将这种模式认作是一种公众借可以理解的模式,一个非官方的但是却正式的发布模式。
当代视觉文化不仅表现同时也在创造着这个世界,恐怖分子的照片影响了真实的现实,也许这个现实又会影响新的视觉文化
这张照片让我如此惊骇,行为艺术家们以及观念摄影师们还有纪实摄影师们都可以对着这张照片稍作停顿,生产所谓的影像和艺术已经不是我们这些人的专利,此时再想一想居伊·德波的话“真实的世界已变成实际的形象,纯粹的形象已经转换成实际的存在”,在一个现实比影像还精彩,现实与影像完全混淆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工作?

注:此文经过修改——本来将the society of spectacle翻译为奇观社会,后经jin 的指正——这个词学界约定俗成的译法为:景观社会。因此改正。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潜水了那么久,实在忍不住感慨一下,这里真高级真有意思真好看……啦啦啦~

    Reply

  2. 翻译错误:
    the society of spetacle
    学界约定俗成的译法为: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文译本《景观社会》也有不少错误,似乎译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有些东西并不熟悉。还出现了把孟子译做“门修斯”之类的错误。

    Reply

  3. “奇观社会”,概括得真好,这种交替混杂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大众都在参与制造,他们更生动~~其实这也是影像消费对生活潜在的影响,他可以借用你的经验,却可能比你更有原创性,问题很严重,现实很严峻:)

    Reply

  4. 哈哈,刚刚在新浪上看见这个.
    层出不穷的人质挂牌照片出现的时候,还在想有没有敏锐的艺术家借助这种形式创作,
    没想到大众有更敏锐的行动.
    E6说的好:借用你经验,比你更原创,问题很严重,现实很严峻

    哈哈

    Reply

  5. to jin 那套视觉文化丛书里,也将之翻译成奇观——经你的提醒,似乎翻译成“景观”更加恰当,“奇观”有夺人眼球的效果,但是容易引起误读。

    Reply

  6. 这个spetacle是个合成词还是spectacle?我第一眼看到男孩的照片时,真的以为是艺术家的观念作品呢。看来社会现实远比我们能想象到的要复杂啊…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