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我说了

上周五,和几个朋友有一次愉快的谈话。我们争论人们到底能否读懂一本影像构成的摄影书,不是画册,而是用照片来叙述、建构意义空间,如同小说一样。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它是否可以和小说一样达到同样的地位,其中一些被奉为经典,广为流传。

我们中有的人悲观,有的乐观。我是后面那一种。这样的谈话如果搁在十年之前,我也肯定不会如此自信,因为那时候,谈及严肃的书写,摄影始终是文字的辅助,而在大众领域,摄影又只是被少数专业人士所使用的工具。

当今情况却已经大不相同。这两日,和几位摄影师一起去一所乡村幼儿园采访,随老师去学生家里转。一家农户讲起春节放的劣质烟花,竟然将整座房子的玻璃都炸掉了,他起身拿过来照相机,找到当时拍的照片,翻动屏幕给我们看。

一个老爷子给我们讲小孙子的可爱,言之不及,拿起手机给我秀照片,然后又往前翻了几张,是他抓拍的老师在操场上的背影。“什么时候拍的啊?我都不知道你拍我了。”老师咯咯咯乐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北方村庄,村儿里的人不是和我们谈起他们的交通不便,就是诉说他们经济的窘迫,但即使在这里,摄影也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不过,在大众的书架上出现“摄影小说”,这真的可能么?是不是太夸张?我猜你对此也会很疑惑。

今天写这篇博客,不是我来抒情。《财富》杂志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相当有劲:《文字正在死亡,这儿是它们的替代者》(Words are dead. Here’s what will replace them),此文是《财富》关于当下摄影改变文化、技术以及商业系列报道的开篇。事实上,在我的阅读列表里,已经看到不只一篇文字将摄影当做一种语言工具,而非艺术,非技术,非少数人用的专业工具。

这篇文章的开篇举了一个例证,分别是2005年时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逝世,人们参加教皇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场的照片,以及2013年,教皇弗朗西斯一世上任时的现场照片。这两张对比图也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八年过去了,人们已经完全沉浸在一种“我拍即我在”的生活中。正如财富这篇文章所提到的: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视觉语汇的兴起,照片、各种表情符号,视频,GIFS以及其他影像正在替代书面语,过去那些我们曾用文字来表达的事物正在变成这些视觉符号。

世界正在改变,正如今天博客的标题:《看啊,我说了》,摄影已成为我们的口语,而其作为一种书面语,我猜想这将并非是痴心妄想。

以下就把财富的文章摘录翻译给大家。

Words are dead. Here’s what will replace them

文/Jessi Hempel

廉价,简单之极的相机当下已经横扫一切。根据一项统计,在2012年,有约莫十亿个摄像头装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这些相机使得数十亿人变成摄影师,借助这样一些基本的技术支持,他们能够拍摄以及分享任何所见事物。人们不再需要了解相机如何工作,不必学习什么是光圈快门,了解暗房里那些化学药剂,人们也不需要为了成为专业摄影师、拍摄好照片而去拍照。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对准,拍照,分享。

根据5月28日Mary Meeker公布的互联网趋势年度报告,人们每天上传分享的照片有十八亿张,这种照片的极大丰富已经完全改变了摄影的性质。照片不再是宝贝,它们太多了,它们过去曾被珍藏,当成艺术品,或者作为保存记忆的文献档案,但是现在其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是一种普天之下人人皆懂得,以及可以接触的语言。

我们曾见证这种文化素养的变迁。过去,文化教育只限于某些专门人士——少数受教育的书吏以及宗教人士,他们可以翻译圣经,撰写文书。1400年,在欧洲,如果能够拼写自己名字就被看做有文化,但百分之八十的人却都做不到。随之而来的是印刷术的进步。仅仅一个世纪之后,可以阅读和书写的人就大大增加,并且逐渐能够通过书写表达更复杂的观点。这种文化教育的转变同时引领了科学,普通教育以及艺术领域的进步。现今,我们则在影像上进入了同样的阶段。

如同大多数美国人,我在1999年向一个叫做Shutterfly的网站上上传了我的第一张数码照片。2005年,我有了自己的facebbok账号,当时还是第一拨儿尝鲜的人,大约过了三年,我的家人和朋友也都来了,我们在这儿可以展开交流。我在2007年春天有了第一台iPhone,乔布斯把这台机器革命性地从一个手机变成了一个相机。现在是2014年,我过去一个月已经拍摄了500张照片。这里面有我每天早晨遛狗时候拍摄的照片,假日和家人朋友聚会的照片,我在采访中的一些记录、名片的翻拍,我要买的衣服的标签,准备买的牛奶的照片。其中有不少是我自拍,或者用流行的说法是“selfie”,有我在看牙的照片——发给我的朋友告诉他我有多恨牙医。但总体来看,这些照片不是为了记录某一次旅行,它们是一种视觉缩写,出于某一刻情感的需要,比文字更有效能。

这种传播倾向的转变可能会对文化、商业以及政治产生相应的影响。它已经重塑了从广告到新闻到时尚这些产业的变化。它是政党宣传中的力量所在,有助于选民做出决定,它改变了美国人对外交事务的接触,它改变了艺术以及我们和文化机构的关系。那些提早拥抱这种转变的人将有机会在其领域获得影响力,比他们的同行更强大。

怎么才能做呢?你肯定要问。在这个月,我要撰写系列文章,给你介绍各个领域的先进人物,谈及他们对摄影的应用,以及技术领域的变化。

(题图: Vatican throngs in 2005 (left)—and in 2013, with a panoply of digital displays Luca Bruno/AP; Michael Sohn/AP )

 

Comments (12) Write a comment

  1. 设想:
    大众不愿意再阅读文字,然后就有很多从业者把深邃的文字翻译成不仅限于照片的图片形式给他们看。这些做翻译工作的人,逐渐掌控了话语权,等到大众已经无力再阅读文字时,他们就建立了一个新的世界,并作为利益集团存在。国号是全球统一的,叫做美丽新世界。
    [:Yeah:]

    Reply

    • dididdi, 奏是这样的。。。。其实这个文章里忘记说了,我觉得文字变幻无穷,永远充满魅力。我喜欢阅读,不愿意失去阅读的能力。

      Reply

      • 可否这么说:摄影本来就是一种“书面语”,经典摄影“小说”多了去了。现在则是摄影极大地“口语”化了,“口语”人人都会,哪怕你是从前被定义的摄影“文盲”。

        Reply

  2. 以前看过儿童绘本,全书没有一个字,但却能看懂故事。我想照片应该也能达到。

    Reply

  3. 请问我可以问一个很离题的问题么?
    ……
    请问 1416.me 是用 wordpress 搭建的么? me 域名也是单独申请的么?

    Reply

Leave a Reply to 田园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