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看,总统的脸

最近有一件事想不明白,马修布兰迪(Mathew Brady)的人生为什么那么悲惨~~

这位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摄影师,被一些无聊的家伙命名为“新闻摄影之父”,原因是他拍摄了美国南北战争,但事实是,大多数照片都是他征募的摄影师完成的,而这位先生也不是不想去拍摄,因为他当时的视力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这场战争却把布兰迪拽进了泥潭,毁了他的大好人生。

布兰迪是个精明的商人,战事刚刚开始,他就在报纸上打广告:“当你明白的时候,一切可能就都迟了。”广告的目标受众是士兵的父母们,希望他们能带着自己的孩子来自己的肖像影室拍照。但不知道怎的,他思路一拐,忽然觉得自己应该亲自上前线去记录这场战争,而且他有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内线可以帮他去战场拍照,这个人就是时任总统:林肯。

不过,今天这篇文章却不是讲早期纪实摄影以及战争影像,而是关于如何把一个难看的人拍好看。在继续下面的阅读之前,建议你去看一下这个网站:林肯的外貌(The Physical Lincoln),这里面汇集了目击者对林肯外貌的描述:

“难看得要死。“(一个本地女孩的描述)

“无论怎么看都非常难看。”(Thomas Webster)

”比想象得要好看点儿。“(一个纽约客)

……

维基百科林肯中文条目里也特地谈到:他有半边小脸症,当林肯的左眼往上瞟移的时候,右眼竟然会丝毫不动。

1860年2月27日,这样一个人物出现在了布兰迪的影室,林肯先生要拍一张肖像。

cooper-2

这就是那张让林肯当上总统的照片——“是布兰迪和库伯学院的演讲让我成了总统”,这是林肯的原话。(拍照的同一天他到库伯学院演讲。)

目击者们再怎么描绘总统的丑陋也无济于事,因为照片传播开,总统就是照片里的这个样子。

后来有人对这张照片感慨:照片技法娴熟,隐去了总统所有的粗糙外形,而是将他智慧和坚定的性格展示出来。他看上去很像一个政治家。

人像摄影师布兰迪当时已经鼎鼎大名,他有多厉害?有种拍摄人像的道具,以布兰迪的名字命名,叫做布兰迪支架(Brady stand),但据说它根本就不是布兰迪发明的,就是为了凑个仙气儿。

Daguerreotype_tintype_photographer_model_studio_table_brady_stand_cast_iron_portrait_photos

  支架是为了解决当时曝光时间太长模特长久站立姿态僵硬的问题,支架会让其感到舒适。

harper's lincoln

1860年11月林肯正式当选总统,Harper’s Weekly 封面就是根据布兰迪的照片绘制的。(当时照片在报纸上的印刷技术还没有解决,必须经过雕刻工添油加醋刻个版)总统这个站姿似乎是支架的第三种用法。

但总统很快就不需要支架了,从1860-1864年,林肯频频造访布兰迪的影室,拍下了三十多张照片,他还给布兰迪带来了新道具——一把椅子。椅子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优雅、学究,免除站立的呆板,同时也掩盖了拍摄者身材上的问题。

3a17428r

101linc

1861年4月Harper’s Weekly根据布兰迪照片所绘制的总统肖像,文章里声称,这是林肯就职以来,第一张蓄胡须的官方肖像。(请注意,报纸上的总统似乎被画肥了一号)

Mathew-B-Brady.-President-Lincoln-239x395

上面这张肖像,总统侧脸沉思,在大多数照片里他都是这样一种平和而又深思熟虑的样子。不过,对于照相馆师傅布兰迪来说,侧脸的目的恐怕也是为了掩盖林肯两边儿脸极不对称的毛病。除此之外,他还修了总统的衣领,为的是遮住他瘦骨嶙峋的脖子。这些伎俩对于这位在学画的路上走了一半的人来说并不太难。

1694a_itempage

这张照片拍摄于1864年,林肯对此颇为满意:“我不清楚自己是否有真正满意的照片,但是我认为这张是有史以来最像我自己的。”

不过,严格意义上,它不是照片,而是一种当时非常流行的印刷品——称作carte-de-visite(名片照)——就好比九十年代街上流行的港台明星小卡片。当年的铺子里卖各种名人照片,专供名人的粉丝。柔光加虚化,总统这一忧国忧民的形象就这样传遍了天下。

参考其他人给总统拍的照片,真的很令人惊讶,布兰迪如何给总统做的美容,弄得即像他又不像他?

6 10 14

以上是当时另外一些摄影师给总统拍摄的头像。

而最终,布兰迪拍摄的林肯肖像还给印到了钱上。

Abraham_Lincoln_seated,_Feb_9,_1864 New_five_dollar_bill

我们已经接近了故事的尾声。当年布兰迪真的实现了他的心愿,记录了美国南北战争的战事。这是一份珍贵的档案,尽管参与者们在和布兰迪的合作中频频反目。在他出发前,总统就明确告知他,所有开支都要自己负担。最后,他的照片对于厌倦了战争的普通人来说毫无价值,政府也无意从他那儿购买这批档案,大批投资无法收回,布兰迪迅速破产,卖掉了自己的影室。

一个对总统如此重要的人就这样在穷困潦倒中了结了一生。布兰迪死于一场车祸之后的并发症,视力不好,是的,开始我们已经提到了——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这是多么糟糕的事儿。

而总统的摄影师,这个传统大概也就从此流传下来。直至今天,不光白宫里有专门的总统摄影师,那些政治风云人物身旁,都少不了这样一位摄影师。

 

 

 

 

Comments (18) Write a comment

  1. 可算是摄影商业模式的鼻祖吧。搞到破产,最大的原因是:投资太不谨慎了,他赌博战后会有美宣部,五个一工程来买他的独家照片;最大的遗憾是:林肯不是林登(Lyndon Johnson)…
    虽然也装。。。,但他拍的南方军刚投降后的李将军照片还是装得好一点。

    Reply

    • 看样子还是政府关系没有做好,据说这家伙还是现代广告的发明者……投资这个事儿,哎呦~

      Reply

  2. 哈,任老师这篇里要是把林肯的头放到John Calhoun身上的故事也写进去就好了(貌似那个头像用的就是美元上面的那一张照片的头)

    Reply

  3. 哎,投资啊。有点儿像龟仙人用魔风波封印大魔王,虽然失手身死,不过时移势迁,换了别人来做,也还是有能成的。

    Reply

  4. 任老师,有次记得你说“documentary photography”应该翻译为“文献摄影”或者“档案摄影”对吧,然后今天看到这个词“documentary art photography”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怎么说呢?

    Reply

    • 木木木,这个词儿又出来搅局。还是不翻译最好。 [:Orz:]

      Documentary, 纪录片,John Grierson 1926年使用它来描绘Robert Flaherty非虚构电影《Moana》, Grierson认为这个影片所提供的是未经渲染的事实,对好莱坞滥情影片的一种对抗。 特点在于事实,而不是主观。

      后来FSA摄影出现的时候,一干人等将之引入了摄影领域,搞出了个documentary photography, 关于它具体是什么,没有人有清晰的阐述,但基本上,很多文献都会提到documentary photography这个组合的出现是从FSA项目开始的。

      因为实在说不清,后来,沃克伊文思干脆提出,documentary是一种风格,一种手段(在于手法而不是结果),萨考夫斯基也认同这种观点,认为是一种美学策略。不过他也特别提到,FSA的特点是:systematic recording of the visible world provides information that is use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hap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at world.(系统记录可见世界,提供有用信息,有助于理解甚至推动世界的进步,当然萨考夫斯基认为这观点也不新,摄影术一诞生大家就这么干了,不过在FSA的表达里,对美学层面的东西更看重)

      Documentary的词根来自拉丁语doc,意思是教育,教化。所以,Documentary photography 记叙现实、参与现实(引发改变)的动机很强,于是也就有了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说法,以路易斯海因等人的实践为代表。

      按照以上说法,我比较认同documengtary photography 的拍摄是沿着建立社会档案的目标行进,有一定的系统性,并且要回应现实问题。但如果说“应该”翻译成“文献摄影”或者“档案摄影”这也有失偏颇,如果我说过这样的话,可能是没有表达清楚。它还是可以翻译成纪实摄影,不过在使用的时候可能需要更多的阐释,才能达成更好的交流。

      至于你说的documentary art photography,没有上下文我不太明白。但关于翻译,我觉得并非一定要用某个词语来对应,多一些阐释可能更有助于理解原意,翻译是用来交流的,而非是用来占有意义的。另外纪实和艺术也并非是绝对的矛盾,因为如果你将纪实理解为手段,并且跳出艺术机制来理解“艺术”的内涵,两者并不是对立的。

      关于documentary photography我就说这么多了,准备写一篇文章,所以之后再细说,如果大家还有疑问,也许不能一一解释和回应了。这个词儿肯定有很多异议,这都正常。不过,我觉得我们辨析的目的肯定不是说它应该怎么翻译,而是我们怎么理解,以及怎么帮助我们完成拍摄。

      Reply

      • 说得蛮全面的。Documentary Photography似乎从1970年代开始变化很多,眼花缭乱。摄影师对社会生活的姿态从”参与“到”干预“,两者差很大。想起一个人Allan Sekula就蛮”冲动“的(他也蛮会写的哦),呵呵。不知您看法如何。等着欣赏任老师的美文啦。

        Reply

          • 恩,主要是从60年代开始,行为、观念艺术家大量使用摄影作为媒材展开创作,并从“管它是什么”拿来就用的态度,逐渐转变成“它究竟是什么”的思考,这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对摄影的认识。所以70年代不仅是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大发展呢。

            你提到的Allan Sekula ,和另一位Martha Rosler都是讨论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毒舌。他们也更新了我们对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认知,但我觉得不是“灭掉”

            哎。。离文章写成还距离遥远着呢,太多东西要看。 [:Cry:]

  5. 哇,好详细的解答!!我的知道该怎么处理我的翻译问题啦,多谢任老师啊 [:Admire:]

    Reply

Leave a Reply to 北京动物园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