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坦白

今天随便讲两个故事

1,画廊女孩的坦白

这是一个在德国某画廊工作女孩的自白,谈论的都是画廊里面的那些事儿,比如讨厌的收藏家们……

说到讨厌的收藏家,画廊女孩谈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哥们,个儿挺高,法国人,但说话都是文言文,用语比母语是英文的人还讲究。话说他在今年纽约画廊博览会看上了一个当下正红的年轻摄影师的作品,然后在开幕那天买了一张,花了三万块美金(带装裱的)。

他不断带着其他藏家来看,给他们看这个作品的价格以及这位艺术家有多厉害。他让你觉得他可能是全场最了解这个艺术家的人。但是,你错了。

“他用什么材料画的这幅画?” 在画廊的ipad上,他一边给他的朋友翻看这个艺术家的作品,一边问。

画廊女孩说她张大了嘴,瞪大了眼,不知道要怎么说,完全惊呆了,因为他竟然以为自己买的是一幅画。

“这是一张照片,先生。” 她最后还是坦白了。

他听了这话,却连眼睛也不眨一下,就仍然接着和他的朋友谈论这件艺术品了。

女孩说,五年之后,他手里的这个作品,恐怕到不了现在一半的价值。年轻艺术家被画廊从学校里拽出来,拼命炒作,一般生命周期也就五年,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再也无人问津。

(点击这里看更多画廊女孩的自白,还有很多爆料。)

屏幕快照 2014-01-23 上午10.05.56Stampeder Motel, Ontario, Oregon, July 19, 1973  Stephen Shore
2. Stephen Shore的坦白

在一次访谈中,Stephen Shore被问起来,为什么他现在展览的照片,颜色做得那么的鲜艳,显得太新了,和他1970年代的照片那种怀旧色调一点儿也不一样。

Shore的回答是:

“这和我当年在纽约做展览时照片的颜色才一模一样,当初就是这个颜色。我也听说有人说是喜欢我1970年代的颜色,但他们不知道这是因为色彩变了。”

访谈人还是不愿意相信,始终觉得当年的照片色调更让人怀念,新做的照片就没有这种感觉。

Shore说:

“你必须要知道,这些照片里没有丝毫的怀旧色彩。这是一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揉进去的感觉。这根本就不能归功与我,除非是因为我这个老家伙活得够长。我在不断做展览,而这些照片初次和观众见面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从中感到任何怀旧的意味。”

——————————————

还乡第三季现在越来越有样儿了。欢迎大家到instagram上玩儿,关注OFPiX的官方ins(@ofpix),拍了故乡的照片也可以@ofpix。还乡计划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在于,这里每个人都很坦诚。前两天,在一次研讨会中,严海蓉谈到,离乡背井的移民,尤其农民工,平时辛劳工作,通常只有春节回到家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获人性的过程。我觉得,其实这句话可以用在我们每个身上:回家,是一个重获人性的过程。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