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革命

  • 很好——

Lensculture上看到的消息,国际先驱导报头版对伊朗国内的抗议进行报道,刊登了大量照片,照片的署名是:“The Jpeg Revolution”

  • 很不好——

知名艺术家Edgar Martins为纽约时报拍摄了一组照片,文字说明中声称 ,所有照片都没有经过Photoshop修改,但是却被读者逮个正着。现在终于等到这位摄影师本人出来解释。他写了一篇非常高深莫测的发言,其中还引用了不少哲学谈话。不仅仅我看不懂,据说耶鲁毕业的MFA都不明白,核心思想大概就是:世界没有真实可言,摄影也无真相。

发表在纽约时报LENS博客上的这番艺术家的辩解,其后面的评论是我见过的最为一边倒的评论。在读者看来,撒谎是个道德问题,而不是艺术理念的问题,这位摄影师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致歉。

话说回来,用photoshop有什么丢人的么?为何这位艺术家一直掩盖自己钟爱photoshop的事实?

摄人絮语上的这篇博客值得对照一读:LENS的另一篇博客上,所发表的照片为了强调珍贵,标注着:With Film(胶片拍摄)

这些呢,根据Busoni的观点就是:介质崇拜。崇拜介质,证明除了介质其内容本身乏善可陈。

  • 很好?很不好?——

这个叫做“augmented reality”(扩增实境)的新玩意儿,现在看来玄虚,但是已经开始入侵我们的生活。用通俗语言描述这个科技手段,按照Fred Ritchin的话就是给每一张照片上都加一个维基百科。

你把手机对着某人,这个某人的脸上身上就飘来各种各样的信息说明:他的facebook,他的youtube,他的喜好,他的“使用说明”

Fred说,以前人们管傻瓜相机叫做Point and shoot(对准就拍),以后恐怕shoot这个步骤将会省略,剩下的就只是point。也就是说,从前我们还有兴致将照片打印出来,后来我们的兴趣就是将之数字化保存,再以后,我们的兴趣将仅仅是看看,因为你打算保存什么呢?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图像化和虚拟化了,且就放在你手边的位置。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保存的是那独特值得留恋的一刻了, 只是我们越来越容易的保留的太多那一刻, 最后不知道那一刻是最心动的。

    Reply

  2.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问我的图片是否经过了数码后期,貌似数码后期是低人一等的或者不可告人的。而在我的意识里(我也是这样向人们宣扬),用软件是和暗房一样的手段、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本无高下之分的。

    不知我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再到任老师这里来求证一下:)

    Reply

  3. Aaron,任老师虽然每天很忙要证明许多东西,但根据我的了解,你要让她做权威弄个论断,她将毫不犹豫地干掉你,因为对于一个需要求证的项目来说,最好的方式是讨论,古希腊式的。这也是1416最吸引我的地方,各种观点在雅典上空横空飞舞。

    你的说法是无懈可击的标准答案。但只有结果,没有运算过程。特将我的解法、步骤共享,或有跑题:)。

    我一直觉得,数字摄影后期给了摄影最后的成品一种“真的真实”的可能,这是一种靠近你感觉的“真实”。而摄影还是原来的那个摄影,没变过。因而你的结论正确,正所谓“方式无差,镜后有别”。

    数字后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如果面对初学者,为了加强理解,我经常很煽情的说:“数字后期,是图像在公共化的过程中逐步接近自我理想图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会发生,但有一件事情不会改变,那就是“人决定图像”。

    摄影在我看来,是所见到所见的接力。我所见的,要给你所见。因而摄影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个人观看体验的公共化。个人的立体体验转化为二维平面过程中的损失必然影响接力中精神层面的传递效果,相机拍下,完成了个人体验的公共化(照片),数字后期在这个过程中会用摄影者自己的体验,重新改良图像,使得图像的公共化不仅形似,也更容易达到神似。在这个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就只能是人。

    现在的摄影有了很多变化,在高的层面上来说,摄影是智力竞赛、执行力竞赛和技术竞赛。这真是一个糟糕的局面。摄影本没有竞赛的感觉,但因为有生意和利益会驱使人用摄影行为的结果来进行竞争,这样才有了摄影工业。然后有了职业摄影和业余摄影的分野,有了派系、思想和理论。如同巴别塔的倒掉,面对摄影这样的复杂介质,当一个真的爱生活的人拿起相机,需要的是远离竞争的意识,在中国特别是得奖意识,回到问题的起点。

    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拍一张照片。因为什么,眼前的什么?你感觉到了什么,你看见了结构、无名的运动、韵律和张弛的空间,你看见了什么?换句话说,是你与一个氛围偶遇,而它激发了你的一种欲望。摄影总是遇见的过程。我相信,在潜在的层面,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摄影是辅佐记忆并安慰记忆的方式,一种证明自我的传统。

    在所见接力的过程中,损耗不可避免的发生着。因为再次亲历现场即使对摄影者来说也异常困难,因为现场过后的真实已不复存在了。现场,除了照片,你还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会在一个真诚的工作方式中推进真实在图像介质中的重现,反之亦然。那个容纳最多现场经验的图像,就是“理想图像”。

    如果有人问,图像是否是PS过,也并非总是恶意的,或许,它类似一个接头暗号,要拉开话题,讨论一番这样的热点问题。这样理解,能证明发问者的眼力、智力和判断力,甚至能证明他和你一样拥有PS战力。这一切,从后面每个人都会接茬的阶段性的、程序性的回答中也可以得出。

    换句话说,听的多了以后,我突然觉得这就是行业内部的“你吃了吗”,一种搭讪方式。Aaron, PS了么?

    [:Admire:]

    Reply

  4. “崇拜介质,证明除了介质其内容本身乏善可陈。實在可圈可點,值得崇拜介质的人反思。
    最近認識一位攝影師,說他年少時用Nikon,被崇拜120的朋友嘲笑,後來他轉了Hassel,又被一幫用4×5的朋友抨擊他用的6×6底片沒有價值,到他用4×5後,又有崇拜8×10的朋友說4×5還是不夠大,說認真的作品要夠大;他今天甚麼相機都有,但他最賣錢的作品,還是90年年用Nikon拍的一幅黑白照片,別人買的該作品是因為影像的內容,管它是那一種種機格式。

    Reply

  5. busoni,十分感谢这样的脑力激荡,我们常常缺乏的东西,挺痛快(但还没过瘾 [:Sao:] )。

    继续。

    为什么说“数字后期,是图像在公共化的过程中逐步接近自我理想图像的过程”呢?难道传统暗房不是“图像在公共化的过程中逐步接近自我理想图像的过程”吗?

    “数字摄影后期给了摄影最后的成品一种‘真的真实’的可能,这是一种靠近你感觉的‘真实’”也有同样的疑问:难道传统暗房不是这样的吗?

    [:Bow:]

    Reply

  6. Aaron,今个上午PS了么?呵呵

    1、传统的后期和数字化的后期,本是相同的东西。主语都是后期。之前我已经支持了你的观点,他俩没必要用……难道……这样的句式。真得都是一样的,但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段位差别还是蛮大的。

    或许应该作以界定,这里可以尝试用例子来说明这两者的关系,在名作《恐龙特急克塞号》中,数字化的后期,是战斗力增加版本的变身后的人间大炮克塞战士。传统后期也是人间大炮,只是没变身前的真人版本。因此或许不具备什么的“逐步接近自我理想图像”的能力,因为接近是需要本事的,相较数字不断增值的战斗力和浩如烟海的可能性,传统暗房在配合人类经验进行理想化(注意,“理想化”是个很高的要求)的过程中几近无能,因而仅使用这句话修饰数字后期。

    2、同理,在1中已做回答可以参考。扩展一下。真的真实,是“理想图像”的一种,更多是感觉层面的。即使回到最基本层面的数字方式和传统方式比较,数字方式有了更多的控制自由性,因而更能折射人的性情。真实或是一种幻象,惟有人是真实的。是以。

    Reply

  7. OK 谢谢!:)

    还是不要过于数码后期吧,我视为与传统暗房等同效果的数码后期,其能量仅限于“美容”,如果达到“易容”的程度,距摄影已甚远,可独立出一门艺术了,类似绘画的,这也是PS“坏”名声的源头。嘿嘿

    Reply

  8. 这个观点很对,量变造成质变。而今的摄影乱像,多数是因为混淆了这两种东西,另一方面也说明,多数摄影者无法抵御视觉冲击力的魔咒。

    数字方式和传统方式的“后期”,目标是一致的,是依据经验需要的“改良”,区别在于能力大小(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绝对不要认为效果目标一致就一样了,即使是非常小的加光减光,在非常细的深入的部分,数字方式是有超强战斗力的)。真正强的数字方式,会将图像改良的脱胎换骨。但不是“改变”。

    无论传统还是数字后期,只要有后期,说明目标是在前期的基础上改良前期。但也无法避免,一些艺人依据创作的需要,发散性的使用了克塞战士的能量,那基于摄影的立场来批判,实在力有不逮。

    人间大炮有力量,但也要看发射者为谁、目的为谁,因而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有一05年的老土文章似乎可以拓展,可搜索 “数字化的危险 opps”。以及“数字化大跃进 opps”辅佐。

    Reply

  9. 啊 这个数字比传统强的概念倒一直没有意识到 因为我从来没有亲手冲洗过一张照片 很遗憾 我喜欢拍彩色胶片 个人的力量却很难控制彩胶的冲洗 所以只能对着暗房意淫了

    不过可以想象 胶片的构成是相对比较简单稳定的 而数字的空间的确可算无限 所以更要小心用好数字大炮 避免误射

    您的大作已拜读 2005年的文字至今仍然震聋发聩!

    Reply

  10. 既当“教案”,就说多一点,这位摄影师在香港的「摄影村」没有知名度,但他自己卖照片,那幅Nikon F90拍的作品,至今累积销售过百万港元,是香港摄影界的奇迹。

    Reply

  11. 任老师嘿嘿 半夜好

    busoni老师 我们这里讨论的可能对研究更有意义些 实际创作不应受这么多拘泥 今年以来在我自己的系统里面 我都刻意不叫那个为“摄影”而宁愿叫“拍照”了(或者有更好更模糊的词?) 就是想淡化定义和门类意识 我们创造的那个东西 是什么、归哪类、“好”或“坏”、值几个钱 分别是老师、学者、政府和商人们考虑的问题 我们创造者自己开心就好 [:^^1:]

    Reply

  12. 各位陶醉在自己的语境里,“他写了一篇非常高深莫测的发言,其中还引用了不少哲学谈话。”

    我的大学物理老师说个比喻:两点一线是最短距离连狗都知道,因为狗有目标,你扔块骨头,狗会直奔过去,不会绕弯弯的。

    讲究的人要放个屁,会走到卫生间,脱了裤子,悄悄的放了,再斯文的回到餐桌,继续谈摄影。

    这里有两个观点,一是没有目标和范围的谈论摄影连犬都不如。

    二是,没有意义的谈论摄影的技术形式,形同放屁。

    摄影不过是支画笔,过多的谈论这个“笔”有啥意思?

    Reply

  13. Edgar Martins的作品拍的很好,感觉也好,大可不必贴“without photoshop”这样的标签。他忽略了,只有低层次的才会关注with or without。而这个摄影的人在一个其实并不被公众多在意的细节上多虑了。他的所谓“哲学谈话”,实际看起来也是有思考的,如果在此前放出来,将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不幸的是是在事发之后才抛出来,有些擦屁股的嫌疑。

    但是还要说,作者的阐释(或辩解)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者说很有道理。但无论如何有道理,总是在挽回错误,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但如果是因为错误就推翻作品品质和阐释品质这样的既定事实,那还是有过于武断的嫌疑。

    两点间直线最短这样的知识,狗是不知道的。狗只知道吃。我们之所有知道两点间直线最短,也是人类在类似看了狗跑这样的行为之后思辨得出的。狗的行为,在本例中是一个知识的证明形式之一。

    但即使是这样的被称为自明的问题,仍然有许多疑问。古往今来,在对这个“公理”的证明上,人类中的精英、那些城邦中的智者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论证,也提出许多质疑。也就在对这些最无聊的问题的讨论中,人类建立了今天的世界理论,建立了光学计算体系,有了弥散圆和DIN,有了精密车床和生产线。因而即使假设狗能知道,我们人类还要知道的更为清楚,更为明白,因为人是创造性的动物,人不只有条件反射记忆,人的生活不只是觅食和不被觅食那么简单。

    “狗的奔跑理论”,似乎在说的是摄影阐释。我不喜欢多数摄影阐释,特别是假意的、堆叠的哲学术语,那种不发自内心的、堆砌典籍和引用的形式,但我不排斥真的摄影阐释,因为摄影有时候,真的需要阐释。而且在这种阐释中,也可能蕴含真正的感受而不是故作的姿态。同样的道理,不要拒绝和反对任何形式,仅仅要抵御对这种形式和方式的滥用和崇拜。

    对于“讲究的人放屁”的案例,我有两个观点,1、寻找特定的空间以特定的方式放屁,如果是在特定情境下,是一种正确的行为,是负责的表现。2、直接放屁,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此类民间俚语的智慧源于粗犷的生活方式,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俚语所描述的行为并不一定适用于各种情况。扩充观点是,如果所有的表述(本例中屁的类比)都这样的话,请想象一个仅有主语、动词和宾语构成的动物世界。

    如同之前逻辑,即不能因为早熟的花季儿童而green.ba掉一个合理运转的成人世界所构成的广泛网络需求,也不能因为低质居多而消灭高质。任何需求,均有其存在的自由和权利,如果对一种方式以不理解就消灭的方式来处理,我们只怕还要倒退。如同对于Edgar Martins的案例,Yale的MFA可以表述他不理解的态度,但这是他的一种观点,只适用于这个MFA本人。我们不能以他为标杆。”他都不理解,那是不是错的?“我只能负责任的说,只有观看者本人才能有发言权,我们有时候会相信“连XXX都怎么了……”这样的思维定式,而让别人的判断左右我们的判断,在这一刻,我们会感觉到一种虚弱或懒惰,对思考和提出观点的逃避。

    摄影其实是个很简单的操作。因此它恰巧是需要谈论的。因为,形式上的复杂叫技术,譬如精密控制,需要记住很多斩钉截铁的已定知识和按钮操作。形式上的复杂会让事情变得简单,也会对人的要求简单。反之亦然。

    只想再举一例结尾。如同饮食之需,老牌小店,卫生极差,但菜品上乘。那边是豪华酒店,菜品上乘,还要环境卫生气氛。需求不同,则不能用同种方式计量。小店是吃,大店为品,如同马斯洛需求三角。如果没有了差别以及差别所带来的”需求差异“层级,那人类社会还有什么意思?哪里来的斗争、哪里来的阶级?奋斗为何、思想为何,都是在期望进入一个人不同于狗的阶段性的追求世界,狗仅仅是人的一个思考对象,而不是我们的导师。

    本来只是向做个简单的回执,但还是延长了讨论,我的真实感受是,楼上王笑飞同学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我双手赞成并支持你的表述权利。我们先不说围绕摄影的”没有目标和范围的谈论“有没有价值。随意批判定论别人的喜好,有此权利但却不太恰当。你可以拿出论点去说服别人如何连犬都不如的观点,一个人有自己的观点是个非常难得的东西,需要有力的论证。

    从本贴我的第一个回复开始,赘述了许多,只是希望1416不是个喊口号和打招呼的地方。

    依照前文观点,可设问如下。
    1、有没有摄影讨论的必要?如果没有必要,请论证。
    2、如果有,什么是如犬和超犬的谈论摄影?
    3、为什么说摄影是支画笔,它有什么特性?

    是以结尾,不要求回答:)。

    Reply

  14. busoni 别看你写的多,其实一点意思都没有,内容一点都不吸引人,让人越看越烦躁,典型的中国教育体制的迫害者。。。。。。

    什么才是经典的?? 用 一句话说明所有问题,才是牛比

    busoni你很无聊,,, [:^^2:]

    Reply

  15. 中国教育体制确实造就了很多迫害者,有一些也很典型。我接受你的观点,我也确实没有能力一句话说明所有问题,非常惭愧,这个评论的Feed我停止订阅和回复,大家都去做些更有实际价值的工作吧。

    Reply

  16. 把 “摄影 ”看的开点,广点,自己站的高点 ,回头微微俯身看摄影 ,啥个ps 不ps ,啥这个那个的 ,真没有意义。
    不是一个境界的人,互相争论啥阿 。
    我现在看着报社的那些人,认真的 煞有介事的维护自己图片的‘真实‘我都觉得好笑。
    自己玩自己的完了 ,除非还成心参加啥 报社比赛阿,协会比赛 ,和ps较真的杂志发稿 ,被撞的一脑袋包,那纯熟自找。 [:^^2:]

    Reply

  17. 看到列位前辈谈话 俺都不敢吱声了

    正反几个方面都被讲透了 只剩下一个字:干!

    所谓干,就是老师再给我们些养料,学者再给我们些支撑,政客再给我们些娱乐,商人再给我们些市场情报,创造者再给我们些享受。。。。。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岂不美哉:)

    所以“…..很没意思”真的很没意思,有反智主义倾向。busoni老师没必要跟这样的人(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人)较真的,笑笑算了。

    Reply

  18. 下午心里面还是很不安 因为我提了一个不成熟的问题 让认真的busoni老师被蜩与学鸠之徒冒犯
    希望在这个地方发言的人能遵循起码的网络礼仪–尊重自己 尊重别人
    特别是杜绝人身攻击的言行 当面争论时口不择言本来正常 但是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特别容易引起反感和激烈争吵
    而且 这也是对这块“地盘”的主人任老师的不尊重和冒犯
    但愿在这个教室还能畅所欲言…..阿门

    Reply

  19. 哈哈哈
    busoni,真服了你。
    不跟你接茬了,我的比喻被你偷换概念为狗的层次底,没办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尤其如很有优越感的学院派的老师们,
    可是说话说成这样,跟孔一己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境界?有德的替听者考虑的人是一个境界,自己陶醉在自己的语境里,带着显耀的说话真是不中听。
    我不认为那些屁股上的泥还没擦净的小资很有境界。
    境界是大爱,是谦卑的胸怀,我是没有。

    Reply

  20. 几天没来,这里的气氛好活泼啊.那我也瞎说两句:)

    虽然busoni的观点是反对“介质崇拜”,但在字里行间还是能感受到对数字“一面倒”的观点。

    说到暗房的不逮,也许大家都忘了一个人:杰里·尤斯曼(Jerry Uelsmann)。不过这么考人的功力,自然不如数字技术易于大众化。

    世界是多元化的。如果大家都是直线,或都是曲线,那这个世界也太无趣了:)

    Reply

  21. busoni很有意思,也一点也不无聊。

    无聊没意思的倒是王笑飞之流,照片拍得难看不说,说出来的东西也和他的照片一样没意思。

    Reply

  22. 。。。。。又出来一堆

    莫名其妙 我不知道上边的各位互相有什么积怨,或者这片江湖里藏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才会产生如此的尖酸刻薄与冷嘲热讽(不同于互相尊重前提下的唇枪舌剑)

    如果没有利益纠葛,那可能是因为“摄影”如今的确太大众化了,以至于这处叫做“教室”的地方竟然容不下稍许“学究”的探讨(一种从理性出发、注重过程和方法、尊重对手的交手,就象围棋或者柔道一样),相反却用粗暴的反智的文革般的或者炫耀的自我满足的言行干扰阻止别人的思考(就是笨蛋思考和说话你也该有足够的耐心和尊重吧?!)。更何况,事实上没任何人逼着任何别人听,不喜欢的完全可以只是走过路过的!

    而且,似乎每个人都要把心里的恶气出完、心理占了上风才肯罢口,这样的心胸是否能够创造出好的作品?(搞商业的除外)

    王老师我看过以前您的贴子觉得您说出了很多大家不爱听的事实,象那个皇帝新装里的小孩子,又象是位成功地出社会淤泥而不染的的理想者,甚至都认真考虑过要拜师学艺,但现在,你似乎一夜“成熟”了,变成了一个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的那种中年男人。

    sigh…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