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我们拥有的已经超过我们所能拥有的——这是人类的贪婪所就,本周消息树主题是“物尽其用”,那些被闲置的东西,它们如何才能“尽用”?

1. Flickr重装上阵

上周,Yahoo隆重宣布他们重新重磅推出Flickr,这个已经被逐渐遗忘的摄影社区,能否再现当年风光?

新的Flickr最为引人的就是它的1TB免费空间,Flickr在官方通告里这样描述1TB的意味:“如果每小时上传一张相片,1TB可以让你连续上传40年,一张也不会流失。”

老Flickr用户一定回忆起当年的痛苦经历,他们必须购买专业用户身份才能改变存储空间老是不够用的尴尬。Flickr给这些付费用户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Flickr Pro。但面对新的1TB免费空间,“专家”不存在了。

Yahoo的CEO对此的解释是:“再也不会有所谓的Flickr Pro,因为今天有那么多人都在拍照,所以也就恐怕再也没有所谓的专业摄影师存在了。(只有水平的差别)”

被Yahoo购买之后就一蹶不振的Flickr这次被重新包装,互动界面更友好,还推出了Android版的app,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很显然,商人们已经瞅准了在这个“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中蕴藏的商机。

我最喜欢Flickr里面的公权照片集纳,值得探访。

2. 我们是否还那么珍重照片?

新版的Flickr会超过instagram们么?把商人的策略放到一旁,当下的我们浸在照片里,是否还会拿照片当回事儿?

英国的卫报最近专门就此做了一篇文章,题目为:《摄影的力量,时间、死亡和记忆》,文章访谈了一些作家和艺术家,对他们发出提问:摄影与你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从受访者挑出的照片中看到,那些非摄影师们反而对照片的看法更真诚,并无太多做作的态度,他们恐怕才是最能尽用照片的人。作家Blake Morrison谈到,他似乎一直对拍照有所抗拒,因为自己没有耐心去对付那些光圈、快门、构图等等,尽管他的父亲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他更是看到,在全家的旅行中,父亲总是“缺失”的,因为相机夺走了他,让他变成一个躲在取景框后面的人。

但最近,Blake离摄影近了,他开始拿手机拍照,他想的是,这些琐碎的照片留下的将是一部关于一个人人生事无巨细的生活档案。

Blake Morrison8岁时候海滩度假的照片

3. Snow Fall不能被“你”所用

纽约时报前段时间重金打造了一个特别报道:《雪崩》Snow Fall,这则被称作“新闻报道的未来”的报道赢得了2013年的普利策奖。

雪崩真正实现了媒介融合,读者在拖动屏幕阅读报道过程中,各种多媒体工具自然出现,文字和影音图表的结合丝毫不让人感到生硬。

互联网专家Cody Brown,,本人也拥有一间互动设计公司,他和自己的团队花了一段时间研究《雪崩》,还原了制作过程,并设计出一个程序,可以轻易实现《雪崩》的效果。他们把这段视频放到一些社交网站上,下面的文字是:“纽约时报花了上百个小时制作雪崩,我们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拷贝。”

这样的言辞自然会引起纽约时报的不爽,发出律师函勒令其停止这段视频的传播。当事人非常委屈,认为他们这样的做法目的是让更多花不起大笔投资的中小媒体也能体验“新闻报道的未来”,科技界也就此再度掀起关于这种拷贝能否算是侵权的讨论

纽约时报是否拥有这种报道模式的版权?在保护这种创新的同时是不是也限制了它的传播和发展?当然,更好的方法似乎是,双方都退后一步,让雪崩尽用。

 4. 摄影书之尽用

最后,介绍一个摄影书的app——Shashasha,由日本一间公司开发,给读者在pad上阅读摄影书的机会。目前,这里主要是日本摄影书,并定位于推介亚洲摄影书。和图书馆一样,读者可以在这里挑选摄影书,只要花1美元就可以阅读。一个缺陷是,这些图书都不能下载,只能在线观看。Shahasha有不少名家之作,比如Araki的Sentimental Journey以及Daido Moriyama的Shinjuku

 

Comments (4) Write a comment

  1. 你好,请问能帮我找到Joe McNally吗?我得知他来北京了,邮件他回复了我, 但是没有具体联系方式,麻烦你了。

    Reply

Leave a Reply to 信-有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