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沼中的Paolo Pellegrin:兼论摄影报道有多难

   一 , M社在罗切斯特

“一大房间的照片”(House of photos)这是去年四月,马格南图片社在罗切斯特的一个联合项目,十几位摄影师白天拍照,晚上在大房间里编辑照片,彼此交流,也同时和城里的居民以及摄影系的学生交流。

选择罗切斯特是因为这里是柯达公司的总部所在,胶卷帝国的岌岌可危与一群活跃的报道摄影师,但有点儿自嘲,其中也五味杂陈。活动发起人之一Alec Soth说本来的计划是要去底特律,但考虑到那里已经被太多摄影师报道,罗切斯特则对摄影师来说,更有一种故乡的感觉。

马格南摄影师们意图要脚踏实地的关照现实,但他们所生产出的那一大房间的照片里,现如今却出现了个错误。

  二,一组得奖无数的照片

Paolo Pellegrin是罗切斯特小团队里的一员,他来这里绝不是来浮光掠影走一圈儿。Paolo Pellegrin发现了一个新闻点,罗切斯特有一个社区叫做“Crescent”,这里都是低收入者,居民大多数是黑人,治安也比较混乱。在大概是一个月的时间里,他跟随当地警局的警察出警,报道了发生在这一区域的各种毒品、枪支与犯罪事件。

在拍摄手法上,Paolo Pellegrin秉承他自己一贯的视觉风格,重口味的黑白影调。

这组报道在德国一家杂志发表之后,就有一个关注摄影的政论博客作者Jim Johnson,对之予以了批评,他本人也正好也在罗切斯特教书,Jim认为这组照片非常陈词滥调,并未告诉读者太多事实,只是继续强化了已经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白人警察,黑人罪犯。

“The Crescent”在今年年初在几大摄影比赛频频获奖,其中包括:荷赛一般新闻图片故事二等奖,美国POYi摄影比赛社会问题报道组照二等奖,摄影师本人则获得了年度自由摄影师称号,这组照片也在他的个人作品集之中。

  三,一张有问题的照片

与最初发表在媒体的组照不同,摄影师得奖作品中多了一张,也是唯一的一张主角不是黑人的照片。图片说明是:“一位手拿武器的前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罗切斯特,美国,2012年。”

关于这张照片所交待的事实,被一个政论博客引爆。一篇名为《当事实不够戏剧:一张荷赛得奖照片的误导》(When Reality Isn’t Dramatic Enough: Misrepresentation in a World Press and Picture of the Year Winning Photo)让摄影师Paolo Pellegrin陷入争论的漩涡。

事情经过如下:BagNews的撰稿人Michael Shaw接到了一封来信,是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IT)的新闻摄影老师Loret Steinberg写来,信中则提及她的一位毕业生Shane Keller的困惑。这位Shane就是照片的被摄对象。Shane Keller认为这张照片给自己的身份带来了误导,求助于这位曾经教他新闻伦理的教师,他认为图片说明有两个错误:第一,他根本没有居住在Crescent地区,他所在的地方非常安全,甚至可以夜不闭户。第二,他本人不是狙击手,他曾在伊拉克服役,是随军摄影师。

对于Shane来说,他更为苦恼的是这张照片带来的暗示,仿佛他是拿着武器被抓拍下来的,充满危险。他提及了拍摄经过:他被RIT的一个学生找到,说这位马格南摄影师想要拍一些枪支拥有者的照片,并且要拍他们射击时候的照片,他们一起来到了Shane家放武器的仓库里,就在Shane拿出枪一起准备去射击场的时候抓拍了这张照片。Shane对这个拍摄过程充满疑虑,因为它完全是在摄影师的主导下发生的,但又不是以肖像的方式呈现。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篇报道所配发的那段文字说明,是来自十年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只是做了一点点修改。

四,Paolo Pellegrin 的答辩

就在BagNews的文章出来当日,Paolo Pellegrin就在纽约时报的Lens博客以及美国摄影记者协会网站上做了自己的答辩,他对该文章在发表之前没有做任何与他本人的沟通,以及也没有采访过和他一起工作的社区警察表示质疑,随后就照片中的事实错误,做了这样一些答辩:

1. 把Shane错写成“狙击手”是他的错误,但是他在采访中听到对方描述自己是狙击手,也许是Shane说错了,也许是他听错了或者理解错了,但是对方不止一次提到狙击的事情。

2. 对于当时在Shane家拍摄的那个场地,他不是很有把握那具体在哪里,到底是不是Crescent他不太清楚。他认为这篇报道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地理概念上的Crescent,同时也是心理层面上的,所以这张照片就放进去了。况且他在图片说明里并没有说这是Crescent,而是标注着——罗切斯特。

3. 关于图片说明,这是摄影记者的一个惯例,他们会把一些简单的文字总说明提供给媒体,作为背景,而媒体则会再让文字记者重新进行采访写作。这些文字只是参考,他引用的也是纽约时报那篇报道中提及的一些数据,同样的文字也出现在当地公益组织的网站上。

五,Paolo Pellegrin错在哪里?

Paolo Pellegrin答辩词的第一句就提出,批评方显然不喜欢自己的照片,这当然是他们的自由。估计所有的摄影记者都已对此已经身经百战了,因为,当被摄对象在一个负面语境中被描绘出来,肯定都是一万个不乐意,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可大可小。

从总体的回答情况来看,Paolo Pellegrin并不承认自己有错误,将之归于观点立场不同,但我觉得他可能还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这样一些事实错误:

1. 对一个被摄对象的身份核查,这是最基本的事实,据被摄对象的说法,这位摄影师根本就没有要他的名字。

2. 对拍摄地点确认,这也是最基本的事实。

3. 文字说明的写作,不能几段背景资料就完了。他应该向自己的前辈,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布列松学习,布爷爷当年的新闻摄影照片,文字说明不但句句确凿,而且还会再三强调,必须发表的时候要配发他自己写的说明,不许修改。

最后一点说到文字说明,我们可以顺着这个线索去读一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萨考夫斯基在《摄影师之眼》(1966年)里面的一段话:“摄影从不擅长叙事……除去附加的文字说明,它们都没能解释究竟在发生什么。这些照片的功能不是说清事件,而是使它真实。”

这段话非常耐人寻味,可以解决一些存在于新闻摄影报道之中的困惑,当我们之前在探讨新闻摄影的话题之时,很多人都对此表示质疑和失望,指出照片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脆弱的,也是有强烈主观的,那么它凭什么使得我们相信?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萨考夫斯基对此做了两个回答,第一,更多是文字赋予了照片以报道事实(叙事)的功能,第二,视觉存在的必要性,就是使得事实“可见”,这原本是一个中性的存在,意义都是在此之后附加上去的。

这两点都给摄影记者以工作上的启发,他们必须要写好自己的文字说明,采访扎实,要尊重镜头中的事实,使得读者通过这些场景去接近事实。

请不要在这里纠缠“真实”以及“客观”,这两样东西当然都不存在,是以,它才是我们一直追求并渴望的东西,我们需要对新闻照片保持警醒和批评的态度,但同时也渴望并需要有值得信任的报道让我们了解真相。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个功能性的问题——人类的生活中需要新闻摄影图像,因此,还不能像哲学家那样不食人间烟火。

报道摄影的困难所在,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想要做好这样工作,就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是一个记者和摄影师二合一人物,他是一个记者,他同时又能将采访到的事实用视觉的方式呈现,他同时做两样事情:文字与视觉,使之融合——在工作过程中,在工作的成果中。

啊,我都不能给你形容这会有多难!

Paolo Pellegrin不能承认他的错误,我很能理解。因为过去我们从来都没有对报道摄影师有着记者的要求。但显然,这个行业的难度已经增加了,对于未来的一代,对他们不能只有“好眼力”,还要有宽广的眼界和学识,如同一个记者一样。

最后,我依然认为Paolo Pellegrin和他所在的马格南值得尊重,我所看重的批评并非是以把某个人、某个组织(包括荷赛)拉下圣坛为目标,因此感到爽快,我希望看到的批评是要能够指出制度漏洞以及系统问题,并给出解决的方案。

这个问题依然想听到大家的讨论。

Comments (8) Write a comment

  1. “摄影从不擅长叙事……除去附加的文字说明,它们都没能解释究竟在发生什么。这些照片的功能不是说清事件,而是使它真实。”
    这话说的太好了!而长久以来确实是大家对报道摄影不了解导致的。我们系也只是要求我们去得到拍摄对象的基本信息而已,比如名字、专业、头衔什么的。

    Reply

  2. 个人以为Paolo Pellegrin属于M社里至今还陷在画面形式的泥淖里不能自拔而且似乎也不想自拔的那一拨──虽然他目前的这种境界也非常难达到。

    Reply

    • wpp也是一样的观点,作为摄影师职业联盟,自然应该站在摄影师的立场上说话。我也认可不能因为PP的这些错误就将之完全否定。就是PP不认错的态度稍微有些让人失望,可能也是压力太大的缘故。其实这些错误都是可以改正的,是一些工作方法的问题,他本人也并未想着要故意欺骗读者和评委。

      Reply

  3. “报道摄影的困难所在,你可能已经看到了,想要做好这样工作,就意味着这个人必须是一个记者和摄影师二合一人物,他是一个记者,他同时又能将采访到的事实用视觉的方式呈现,他同时做两样事情:文字与视觉,使之融合——在工作过程中,在工作的成果中。”

    Reply

  4. 其實,有一個方法可以改善。
    那就是,在基礎攝影教完和教授圖片編輯課之前,
    讓學生們去錄影、剪接。之後再回來學圖片編輯。
    不採訪或不敘事,想剪出一個story幾乎不可能。
    但很詭異的是,你竟然比較可以在這方面「偷工減料」
    而能完成一個圖片版面。
    這方式不符合「正常」的課程安排吧,我想。
    但最後才排圖片編輯實有深意。等你用錄相敘事時,
    其實也會有對影相有游移不定的感覺。
    因此我個人覺得錄相和圖編有相互校正彼此問題的功能。
    (說不定我上所言錯誤,因為做好採訪功夫的訓練才是正途。)

    Reply

Leave a Reply to Chengqiling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