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战争与照片传播的口语时代

OK ,我说了要闭口不谈Instagram了么?我要反悔,因为情况有所变化。

我在instagram上follow 了年轻报道摄影师Ed Ou的帐号,两个小时之前,他发布了一张地理位置标注为“加沙地带”的照片,画面里是天空中直升飞机留下的痕迹,十四个小时之前,他帐号里另一张照片显示,几位摄影师正在一个屋顶拍摄。

当我在手机里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喔,Ed Ou用手机拍了这张照片,Ed Ou在手机的另一端,他就站在战火纷扰的加沙地带。” 但是,倘若你把这些照片搬运到平面媒体,或者是作者拿它们参加摄影比赛——让人啧啧称叹或者引来诸多纷争,在这些场合下,照片恐怕都不会引发这种感觉。手机摄影那种不可替代的信息实时传播的氛围,很难将之转移。

这就是我最近的体会——手机摄影就是一种口语传播,它说出话来被听到,然后消逝,这就是它们的生存法则。

所以,当我看到Ed Ou的照片,就好比他在加沙地带和我说了一句话。

谈到这里,其实我们还没有进入正题。宣传机器也想用这种方式喊话,于是,在最近加沙地带的纷争中,手机摄影的参与使得对战争的报道又有了新的变化。

我建议大家去阅读这篇文章“Instagram战争”(The Instagram War: Gaza & Israel, 2012)作者 John Edwin是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一位老师,文章开篇是这样的:

“战争除了炸弹和子弹还有更多,语言和照片也是武器。它们是宣传的材料,常常用来支持己方,消灭敌人的士气。宣传是有史以来所有战争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通过战争中的各种职业人士来散播——战地医生、牧师、记者、摄影师、官员与政客。如今,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则让业余大众也参与其中。”

John Edwin的博客文章检视了最近激烈的巴以冲突中insagram上普通人的表现,他发现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被传播出来,会在照片上加上#加沙和#IDF(以色列国防军)的标签,照片的内容则鲜明地表达了他们对己方的支持。

但非常显然,以色列因为经济发达网络通畅,他们发出的照片最多,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一方则罕见有普通民众发声(有一些埃及帐号在转发图片支持巴勒斯坦)。普通人的手机摄影都非常日常和生活化,这使得以色列一方的人性化色彩在战争宣传中占尽上风。

上面都是以色列普通人拍摄的照片,上传到Instagram,标签是IDF(以色列抵抗军以色列国防军)

 

注意上面的第二张照片,显示了一个孩子在废墟中哭泣,图片说明是:无辜的孩童如果受伤害……

在这场手机摄影宣传战中,孩子成为最好的道具,无论是官方还是民众都以此为宣传的重点。另一位研究者Micheal Shaw援引了两张照片,都来自官方信息源,一张是站在巴勒斯坦立场上的BBC的记者发布的照片,另一张来自站在以色列立场上的IDF的官方发言人帐号:

以色列IDF发言人发布的照片

BBC记者发布的照片

这些大同小异的孩子的照片,都在争取读者的怜悯之心和愤怒之情,关于被利用的孩子,最近一张饱受争议的照片是下面这张巴勒斯坦一方发出的照片,画面里哈马斯官员和来访的埃及总理在医院里抱着一个被以色列空袭杀害的儿童:

这张照片也在社交网站上疯狂被转载。

但是很快就有巴勒斯坦当地的NGO组织出来澄清,说这个死去的孩子实际上是被哈马斯的火箭炮误伤。

关于这张照片事实的真伪问题,目前仍然疑云重重,但华盛顿邮报的一篇分析报道颇为令人深思,文章最末尾这样指出:

“看来,一些孤立的、受伤或者死亡的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纯粹、干净和风险极其低的方式去谈论那些已经非常复杂根本无法直接面对的问题。这是一个赢得关注的方式,却根本不能平息争端。”

口语充满感性,照片也很“感性”,两相联合,自然对激发观者情绪直接有效,但手机摄影这种口语传播方式在赢得赞赏的同时,恐怕也要接受质疑——它是不是太表面了?话会不会说得太快?

在我看来,理性的、用严肃的方式书写留存下来的书面语在传播中的地位仍然重要——它们的作者,职业作者,其存在的必要性仍然不能抹杀。

 

 

 

 

 

Comments (12) Write a comment

  1. 在进入繁荣的电子化传播时代,这种口语传播的形式已经一定程度上冲破其原有的局限性,网络确实把每个人的距离拉近,但其转眼即逝的特点却木有变化,可能嚷了几天就被其他信息其他照片所覆盖掉了。

    Reply

  2. 假如来自战场的一句话,被收听者认为和从其他纷乱场合(如娱乐圈)传来的声音没有本质区别,会使职业传播者的存在缺乏支撑。以为表达过怜悯就可以轻松生活,至少这样的我难以直面严肃的观察者。

    Reply

  3. 老师,IDF是以色列国防军吧。顺便说句,面对中东这场跟我没关系的战争,我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支持犹太人。如果让我去中东,我想我会无法避免地站在犹太人一方来拍摄和报道。于是我想,摄影师在战争中,也在扮演另一种士兵,没有人能完全客观吧。。

    Reply

    • 老师又出错了~上面还是对的,怎么下面就错了涅,谢谢!主观永远都是存在的,不过,如果有很多不同立场的摄影师,他们又能在照片中容纳足够多的事实,那么也仍然会给读者从这多种声音中去寻找他们自己的答案的可能。

      Reply

      • 恩,作为报道摄影师,在无法避免的主观之余尽可能容纳更多信息吧,就像老师之前文章里说的,摄影师就是邮差,邮件的内容是固定的,摄影师把邮件送到对方手里,把问题留给对方。

        Reply

  4. 大家现在几乎都有机会用照片说话,然而一时愤怒的言语似乎没什么人能记得住,但照片不同。

    Reply

  5. 关于站在哪一边报道战争,根据我采访的一些战地摄影师的经验看,这有偶然性的存在,比如当时我采访的VII的莫里斯老爷子,就是和新华社等通讯社一样被卡扎菲征服邀请去的利比亚;而今年尤金史密斯上获得青睐的彼得同学则是通过美军随军报道的系统前往了阿富汗等地报道;但是观察两个人的照片,再对比其他人同时期的摄影报道,你会发现,尽管所站位置不同,但是这两个人的作品对自己所站的一方都怀有一种疏离和冷静的旁观。所以,我揣测,照片所表达的常常是和你的本心相关,而不是你站在哪里。我一看到Ed Ou的那组直播,就想采访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我觉得手机摄影的天然好处,就是能够更真实的还原(当然真相永远是无法完整再现的)。甚至,他拍的一张停火之后,清晨那场雨,虽然照片效果一般,但是在那种境况下,看到这样的照片和简单的文字,还是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这或许对习惯手机媒体的读者,有一种很绝妙的传播效果。前几天,和连州摄影节大奖得主陈晓云聊天,艺术家先生说了一个事情,我觉得很绝,他说,当你五十年后再想通过照片寻找历史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每一天每一秒每一个地方,都会有无数人在按下快门或者手机触屏,记录那一刻发生的事情。所以,咱得抓紧时间熟悉这个新的电子传播时代啦。想起,当年我们做那个“基地追踪”用hip软件手机拍摄战争的美国摄影师,大家还仅仅是觉得新奇,这才几年,外国职业摄影师们都开始用这个来进行专业的报道了。震撼啊。

    Reply

    • 技術手段擴散越來越快–不論是是使用新技術還是新形式。至於冷靜嘛–越是靠近越是激盪式的辯證;歷經了震盪後(複數),愚意以為他們的神經非常強大。混亂、生死,抉擇、判斷、運氣、理性,時時刻刻都受到考驗,艱險的經驗值使老鳥常常是怪物級的。照片與歷史。搜尋引擎跟點閱率說不定才是形塑歷史的重力。在到達歷史之前,傳播的戰鬥跟詮釋的喧囂和搶奪已發生了無數次。

      Reply

  6. 科技给予人的应该是更多的选择,传统胶卷也好,手机也好,都是在丰富表达的可能。这不是赛跑,冲在前面的人,守在后面的人,同样值得尊敬~

    Reply

Leave a Reply to 糖匪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