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话题:苦难还是艺术?

“Emilio Morenatti的照片《蚊帐下熟睡的小孩》是一件纯粹的艺术作品”马格南的摄影师Dennis Stock在五月26号的《Lens》里对这张照片做出了回应。

一位自称是Phil的读者对此提出了质疑,“难道我们可以从人类的苦难中去创作艺术么?”

摄影人之间一场有关人类苦难摄影和艺术本性的争论就此展开了。Lens的编辑认为应该让更多的摄影界人士加入这场讨论中来,因为这是一个深远而又不可穷尽的命题。1416的联合翻译小组:Bo,丽君,一辉,Tiffany,逆光给大家翻译了这个帖子,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看法,也欢迎留言。

Dennis Stock
下面是Dennis Stock 本人对 Phil 的回应

“首先”他说道“在那张精彩的照片里我没有看见痛苦的小孩,我只看见了‘天堂般的瞬间’。摄影师总是想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我一直强调说,当内容和技艺完美结合的时候,报道就很容易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照片是二维的而且是被压缩的,必须超越这些限制才可能取得成功。Emilio正是这样做的,如果我拍到了那样的瞬间,我会非常骄傲。”
Stock先生后来还补充(加到了博客的评论里):“摄影师的目标就是做到强有力的视觉陈述。如果拍摄对象是在苦难的环境中,最可取的做法就是用尽你的浑身解数去记录。我们摄影师就应该真实、透明的去报道,不管这算不算艺术。

Mary Panzer
潘泽尔女士(Ms. Panzer)是位策展人和众多摄影图书的作者。她与Christian Caujolle合作的《事如其实》(Things as They Are)2006年由光圈基金会出版。潘泽尔在这个讨论中写到:

“Phil问,用相机把苦难中的孩子变成所谓‘艺术’,这种事对吗?(一些博物馆的收藏展中显示绘画和雕塑几百年来其实都是这么做的)Dennis Stock说照片要有强有力的视觉陈述,以实现信息的传达,但Emilio Morenatti的美丽照片是否真的把意思说清楚了?这种所谓“纯艺术”的照片是否在剥削被摄对象并欺骗了观者?如果是的话,代价何在?又是谁要为此付出代价?”
“没有图片说明,这个可爱照片中的贫民窟中的沉睡着的孩子似乎无需说明。Phil的意思是说,应该有一张更值得接受或者说更道德的照片让我们认识到这里的苦难。但是,照片本身能做什么呢。每张照片都需要用文字来阐释照片自身无法说明的问题和信息。没有说明,所有照片都不能负责任地报道那些恶劣的话题。没有说明,即使是那些刺目的影像也会是个谜。”
“Dennis Stock暗示说没有标题的照片更值得观看,而且更能够成为一件艺术品。按照他的逻辑,你最终就会走进纽约的切尔西画廊区,那里已经有不少没有说明的新闻摄影作品在被欣赏并出售了。那显然是摄影师、画廊主、策展人乃至收藏家的另一个合谋。”

Michele McNally

“你必须记住,图片越强大就越伤人。”纽约时报图片总监米希尔•马克娜莉如是说, “当一张反映恐怖或者苦难的场景或现状的照片内容意味深长并颇具形式感的时候,它往往更容易引起观者的注意。这类照片也将会更持久地留存在你的脑海中,因为所有的因素一起加强了作品的陈述力和激情。

Santiago Lyon
Lyon是美联社的图片总监。

“新闻摄影工作有许多部分,开始于摄影师辨认出一个特别的场景并创作它,然后精确的在最恰当的时机按下快门。随后就是一个编辑过程,即在许多其他拍摄同一场景的照片中选出最独特的瞬间。
“以上两个过程都有很强的主观性。
“摄影的主要动机是给观看者以信息,用不同的方式和他们产生联系来解释事件。如果观者尊重这样的视觉信息并把摄影作为艺术,摄影师在某种程度上就获得了成功。
“但是把视觉信息降低到仅仅在美学的范畴里能令我们接受么?
“如果摄影能够给观者的心灵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并且使他们记住并思考某一个特别的场景,那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如果摄影把一场人类真实的话剧曲解为一幅让人遗忘的图片,我的回答会是否定
“任何一种情况下,回答的方式都取决于观者的眼睛。”

Tyler Hicks

来自泰晤士报的Hicks经历过许多战争和社会骚乱,其中包括最近在阿富汗Korangal山谷的塔利班伏击。
“每天有几千张的照片拍下世间苦难”,他说。“这两场战争(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已经打了将近十年,还有许多的小规模冲突,自然灾害,饥饿,虐待也在发生。如今摄影师已经把越南的视觉色系换成了伊拉克的荒漠或者阿富汗的山峦。我在这些国家做过大量工作,我可以证明那里正在进行的战争也同时存在令人惊异的美。我很欣赏摄影师在那里拍出来的作品,很多都美得难以置信。”
“作为摄影师,经过这些景象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放下我们的相机? 因为被摄者正经历着苦难,因为一张“漂亮”的照片是否会冒犯被摄者?但是,不论我们在哪里完成任务,具体情况又是如何,我们去拍照片,就是因为它具有视觉吸引力,这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因此,走开不只是不道德的,也是对被摄者的不尊重。”

Andy Levin

Andy Levin是互联网杂志100Eyes的编辑和记者,他这么看待Phil的观点:

首先,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要从这张照片中得出结论说,这个小孩处于痛苦之中。
但是就这个的问题而言,艺术家和摄影师应该有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当摄影师在一场战争甚至死亡的痛苦中看到了美,那完全是他的感知,我不认为应该设立任何限制。尝试去考量摄影师的动机也一样是很棘手无法实现的。
作为人类一员,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作品会如何影响到其他人,我们要明白为何我们会被允许去拍摄这些恐怖的,或者一个人一生最痛苦的时刻。假如我们的目标是为了唤起对生命珍重,那么这是有意义的。
但是,对于把一些照片当作艺术品去出售,作为限量作品,而且作品的价值是随着照片的恐怖程度而增加,这种经济模式是限制那些能够看到这些照片的人数,这些现象让我很不舒服。20世纪那些伟大的摄影报道作品的观念都是尽量把这些视觉形象传递到更多人的眼睛中,即使在照片发表之后,照片仍然在各种途径传播。
一个死亡的阿富汗士兵,变成限量版照片——对我,这已经完全越界了。我认为,使用大画幅相机,限制照片的数量,是荒诞和利益驱动的。我们不能把事实商品化。商业和知识是相互排斥的观念,是的,书籍、杂志甚至圣经都是要花钱买的——但是它们从来都不是限量版的。

Ruth Fremson
和Hicks一样,Fremson也为泰晤士报工作,她的作品穿越边界,记录了以色列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一次危险的旅程。

“我从来不是为了艺术的目的而去刺探他人的痛苦”,她说“我是为了讲故事而出发,为了解释一种境遇,为了让读者了解周围世界发生了什么。”
而摄影记者把严峻的事实带回家,尽可能让读者去理解,他们所能采用的方法是,要拍到关于一个场景最精彩的画面,一张让读者为此能够停留的瞬间,让他们为之思考。
是的,摄影记者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视觉构图方式,使用光线色彩,捕捉决定性瞬间,这使得他们的照片可以被形容为“美丽”——或者是艺术——即使照片的主题是一个人的痛苦。
有意思的是,全世界的博物馆也充斥着形容人类苦难的艺术品,它们也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我想知道,读者对这些现象又怎么看呢?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1416的文字,去看其中的链接……
    在此要特别谢谢你和你们的译文,给我带来方便,对我很有启发.

    Reply

  2. 我不知道自已是否把拍摄别人的苦难的照片当成一种艺术品,但是,每次拍摄类似的照片时,首先伤害到的是我自已.

    Reply

  3. “另一个合谋”说得好
    借用曾经看到且有所认同的一段话,权做个人评论
    “自由主义也许被击溃了,但它的文化表达却存活了下来。主流纪实摄影已经获得了合法性,并且拥有了一种明确的仪式般的特质。纪实摄影从富有光泽的杂志和书本开始,接着又被搬进了画廊和美术馆,从而变得愈加昂贵。自由派纪实如同抓痒一般抚平了观赏者心中那一丝搅动的良知,又在同时提醒着他们相对的富有和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特别是后者。”

    Reply

  4. 艺术家和摄影师应该有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
    摄影师在拍摄瞬间的冲动与敏感源自眼球的视觉冲击,而苦难这些道德因素则是观者强加的感受。无论被摄者的处境如何,摄影师有必要也有义务让人们看到世界的每一面

    Reply

  5. 马格南的摄影师常说让艺术走开。纪实类摄影作品能打动人的毕竟是特定环境下的人,所谓的视觉冲击力还是人,人的情感,人的表情,甚至是眼神。漂亮迷人的影调或层次色彩,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Reply

  6. 不要 吧 “艺术 ”行走在云里雾里的境界 ,生活的点点滴滴 都是可以艺术的 ,单反经过人手再组织的 东西要想有价值必须要 “艺术”,这个艺术就是最 踏踏实实的艺术 ,跟那些龙飞凤舞的 艺术 没有关系 。
    不承认最朴实的摄影需要 艺术,那真的就只剩下按快门了 。
    任何一个摄影师任何一个报道都不可能是 真正的“纯粹和客观”的 ,只要经过人的 转手,转眼,转耳,,,经过任何一个人的意识过滤的东西就一定是主观的东西 。
    读者没有 必要 那么固执的刨根问题的追寻所谓的 真理和客观。请 平静下一课心去真正享受 每个摄影师的 “忽悠”。那才是真正阅读的真谛。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不管是真艺术,还是 真记实,在我看来如果 任何的报道形式带有个人LOGO 的话,实在是无趣。不 有一种可能也是有趣,就是 让时间的长河来慢慢冲刷出那些 真的就是记录而非摄影的片子的价值。。。。。 [:^^1:]

    Reply

  7. “首先,我不认为我们一定要从这张照片中得出结论说,这个小孩处于痛苦之中。”
    这句话很有启发~我们不能总以自己的经验去评判别人的生活,即使大环境是苦难的,也不能抹杀他们在某一瞬间达到的近乎平静幸福的状态~

    Reply

  8. 拍攝人跟拍攝物不一樣,面對這張照片,觀者能與里面的人物有什么交流呢?攝影師又與他拍的人物有什么交流呢?
    照片照的美,題材選的好,大伙的評論也棒,但是這一切有什么意義呢?

    Reply

  9. Pingback: 1416教室 » 小小通知

Leave a Reply to suli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