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1963年,自焚的僧侣

越南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僧人释广德,1963年6月11日,为抗议南越吴廷琰政府对佛教徒的高压政策在西贡街头自焚。照片广为流传,社会舆论对吴廷琰政府带来压力。

美联社摄影记者Malcolm Browne周一去世,他所拍摄的越南西贡街头僧侣自焚的照片在1963年分别获得荷赛年度照片和普利策奖。

Malcolm Browne的去世使得不少媒体对他职业生涯最著名的这张照片予以回顾,这也正好是个机会让我们转到照片背后去看,也许经典照片很可能只是一面之词。

时代周刊的博客发表了一篇去年对这位摄影师的访问,作者本人的口述还原了他拍这张照片的过程。以下就是这篇访谈录的编译:

Patrick Witty(记者): 当时你拍照的那天情况是怎样的,你是如何拍到释广德自焚照片?

Malcolm Browne: 我在越南已经呆了几年,越南的局势变得非常糟糕。我开始关注越南的僧侣,因为他们似乎可能成为局势的变革和推动者。我和其中不少和尚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他们中有人就是这场行动的领导者。

1963年的春天,和尚开始暗示他们可能会做一些非常过激的反抗行动,其中一个和尚有可能自尽或者献祭。当时和尚们给西贡的外国通讯社打电话,说有重大的事件要发生。但很多记者对这事儿都有些厌烦。我则预感到可能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因此那天我是唯一一个到现场的西方记者。

PW: 你是那里唯一的摄影师么?

MB: 绝我所知,应该是这样。当时也有一些越南人自己拍了照片,但照片没有传播出来,他们没有通讯和传输设备。

PW: 当你透过取景器朝外望去,你心里在想什么?

MB:我当时只想着画面主体是一个自焚的人,因此曝光应该是——哦,好像是f10,或者别的什么我忘记了。我用的是一个非常廉价的日本相机(Petri),我对它已经用得很熟, 但当时我还是要不断确定相机的设置正确,对焦精确,同时也要过片迅速。因为不停拍照,我大概拍了10卷胶片。

PW:你是什么感觉?

MB: 我脑子里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要赶快去发稿。我意识到到这是非比寻常的事件,我必须要迅速赶在政府魔爪伸过来之前将之送到美联社办公室,我也知道这在西贡也是非常困难的事。

PW:你如何处理这些底片?

MB: 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胶片送到中转站,胶卷在那里用货运或者其它方式运出,这可以躲过审查。随后我们有一个信使,他会将胶片带到马尼拉,在那里有传输设备将照片传送到各地。

PW: 你说的信使具体指什么?

MB: 信使就是在平常航班上的普通乘客,你可以说服他带一点点东西。因为时效性非常重要,我们很快就把这些胶卷运到了马尼拉。

PW: 当胶卷送到之后,美联社是否有人通知你,说照片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表?

MB: 没有。

PW: 你真的不知道?

MB: 不,我们不知道。这就好像在一个黑洞里拍摄。我们就听说照片已经到了,并且也来了一些祝贺,说是发稿的照片非常精彩。照片也不是每一家都用了,《纽约时报》就没有刊登,因为他们觉得画面太血腥了,不适合一份在早餐桌上阅读的早报。

PW: 我正在屏幕上看这张照片,告诉我一些我看不到的——你听到的,闻到的。

MB: 最浓郁的气息是焚香的味道,除此之外是汽油燃烧和肉体焚烧的味道。周围的声音是和尚哭号和哀悼的痛苦的声音,他们都和这个自焚的和尚共处多年。还有就是消防员透过喇叭的高声叫喊,他们试图过来扑灭男人身上的火焰。所以现场是一片混乱。

PW:我听说肯尼迪总统曾经评价你的照片:历史上没有一张新闻照片能够在世界范围激发如此之多的情绪。

MB: 是的,可能是从白宫里传出来的话。

PW: 你认为这张照片是你自己在新闻业的一个成就么?

MB: 它吸引了很多注意力。我只能这么说。这还不是我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报道,但它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Comments (10) Write a comment

  1. 和Greg Marinovich一样,当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就是“f5.6大概是对的。”
    这算是职业图片记者的素质么?

    Reply

    • 看到这句,我自己也一愣,不过,这恐怕是一个记者最本能的反应,因为摄影记者在那一刻要将之当作一个任务来看待,如果脑海里飘过董存瑞黄继光,伟大祖国,人类神马的,那才叫奇怪。关于事件的新闻价值判断他在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已经做出判断了,他那时要做的就是把照片拍下。

      看完这段访谈,我觉得这是一个诚实的记者。

      Reply

      • 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客观和及时的告诉别人发生了什么。违背了这一点,就违背了职业精神。 律师也要尽心为坏人辩护,这也是公认的职业精神。有时候,职业精神是残酷的。

        Reply

          • 可以料想到如果这段访谈放到微博上去会引起多大的争议,以“尊重生命”为理由表示反对的声音估计少不了。
            不过即使是抛开职业精神这个理由,记者事前已经知道了要发生的事情的大概,可不可以理解为是他对“自我献祭”这一宗教行为的尊重呢?

    • 就传播速度来看,摄影记者手上的机器已经滞后了。
      但微薄之类的传播手段,暂时无法产生摄影记者与图片编辑合作产生的高质量的精彩新闻图片。

      Reply

  2. “我当时只想着画面主体是一个自焚的人,因此曝光应该是——哦,好像是f10,或者别的什么我忘记了。”
    听的惊心动魄,不过我想,也应该是这样,这,拍摄的过程也挺残酷。

    Reply

  3. 快50年前的事了,如果还能清楚记得当时用的什么光圈,那么摄影师一定拍不出好照片,心思都花在拍摄数据的调整上了。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