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吻的故事

元宵节据说是中式情人节,这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关于罗伯特﹒杜瓦诺拍摄《巴黎之吻》的故事。

这张“吻”的照片完全符合众多人对巴黎的想象,巴黎,不就是浪漫么。其实最流行的照片往往是离摄影最远的,这绝对不是杜瓦诺最好的照片,或者说,这照片其实就是杜瓦诺当初干的一个“行活儿”

那个数字让我难以想象,如果为巴黎本地媒体拍照,杜瓦诺能赚45美元就算是幸运的了——这个价格和中国国内摄影师给杂志卖照片价钱差不多。而给老美拍照片,比如《生活》,这本杜瓦诺时期最著名的画报,价格就可以增加20到30倍。所以摄影师能够拿到《生活》的任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巴黎年轻人的爱情——这就是当时杜瓦诺需要为生活画报完成的任务,一个滥俗的故事。杜瓦诺深知巴黎人不可能轻易被记录隐私,于是就找了一些模特到处去“吻”,地点有塞纳河、爱丽舍宫、新桥、协和广场等等。

生活画报在发表的时候,起了个题目叫做“速吻”,这个报道深受美国人欢迎,他们纷纷给编辑部写信。后来消息传回了法国,法国报纸又转载了这组报道,还起了个特别搞笑的题目叫做“让美国人高兴的文章”。

生活画报隐瞒了杜瓦诺的照片是完全摆布拍摄出来的细节,而当这张照片大范围流行之后,人们似乎也不在乎这是否是摆拍的了,因为这照片太巴黎了。

斯图亚特霍尔将这张照片的特征命名为平民主义范式,这种范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普遍性

2, 史实性

3, 日常性

4, 移情性

5, 平民性

6, 单色性:形象以单色出现。

这种所谓的平民主义的范式,其实在中国也有出现,比如安哥的作品,而曾经名噪一时的广东“中国人本”的展览,寻找的就是这样一种摄影范式。

Comments (4) Write a comment

  1.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那个吻,并非如你所见

Leave a Reply to 逆光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