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消息树

1. 普通故事

StoriesFrom是一个故事平台,世界各地的普通人在这里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拉脱维亚即将退休的电话接线员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一位巴勒斯坦游泳运动员的奋斗,阿富汗和美国费城的中学生互相到对方学校的探访…… 故事来自一些公益组织的项目,组织者让普通人拍下照片和视频,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这些站在普通人视角对自己社区生活的观看,自然且温情。

随着这类影像发声活动日渐活跃,如何让这些作品进行传播,平台的建设变得重要。

StoriesFrom起到了一个集纳的作用,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公益组织的项目都可以在这里展示,观看者可以分地域、分主题、分项目等以不同的分类方式去检索和观看这些影片和照片。

随便点开些故事,那么清淡,没有煎炒烹炸的馆子味儿,让人有些不习惯,但转念一想,这好比去人家里做客,吃家常菜,那该是怎样难得的机会。

2.骄傲自大的奥组委

伦敦奥组委干脆就和照相机商家过不去,逼着消费者都转投iphone怀抱,之前曾在博客提到,伦敦奥运会禁止观众携带专业相机(任何可以更换镜头的相机)以及录像和传输设备进入赛场。

最近,英国摄影杂志采访了奥组委的官员,希望他们进一步明确究竟哪些相机能够准入,因为根据其声明,不但所有的单反相机,甚至现在正在流行的无反光板的微单相机貌似也被禁了。

奥组委的官员回答含糊其辞,说是专业摄影师们自己心里应该明白规定指的是什么,并声称他们会发布一份名单,里面会详细列出哪些相机哪些镜头可以或者不可以。(呵呵,这真让人好奇啊。)

奥组委的同志还语重心长,说你来看比赛就要享受赛场气氛,别老拍照片。但底下有一位留言是:“我们来现场就是为了捕捉瞬间,不让我们拍照还怎么活。” 拍照是现在一切活动的核心,这些官老爷们都落伍了。

奥组委的骄傲还体现在另外一条规定上,有网友发现,伦敦奥组委官方网站对于其它人的“超链接”有这样一条规定:

“要是对我们的描述不正确,导向错误,态度不好,不许链接奥组委的网站。”

3. 当男人认为女人爱上摄影

美国PDN摄影界新闻网站最近新推出一本电子杂志PIX,声称其定位专门面向女性摄影师。杂志第一期在PDN网站上已经可以看到,据悉第二期将在年底推出,会放在itunes上。

一位女性摄影记者看了这杂志却发出感慨:“我很失望,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我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圈子里工作,这种类型的杂志却只能进一步加深女人无法从事严肃摄影的刻板印象。”

这位女人为何不满,看看这杂志的目录吧:

  • 怎样化妆可以保持在镜头后工作一天不脱妆
  • 本季流行平底鞋——工作的时候让你的双脚舒适,安全且可爱。
  • 拍摄新生儿,独一无二的经历
  • 如何装点你的工作室
  • 如何装饰你的镜头
  • 夫妇两个,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  结实又漂亮的相机背带

哦哦,哦哦。

4. 摄影节

以下资讯来自赵燕娴,她想给大家分享点信息:

Chobi Mela 是亚洲最早的国际摄影节,始于1991年,创始人是Shahidul Alam,第一位非白人荷赛评委,同时也是著名的国际摄影师。 这个摄影节在过去十年里都是亚洲最盛大的摄影节,每一次都有上千位摄影师投稿,超过300位摄影师参展,遍布全球32个国家。不过遗憾的是,这个摄影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摄影师参加,甚至连投稿都没有。第七届的摄影节开始征稿,希望有兴趣的中国摄影师可以尝试投稿。这个摄影节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到时候Robert Pledge,Morten Krogvold 等等著名摄影师和策展人聚集在这个摄影节里,会是一个很好展现作品的机会,而且组委会还会免费赞助一些参展摄影到达摄影节现场。详情可以在这个链接里找到,截止时间是7月31号。

 

 

 

Comments (4) Write a comment

  1. 虽然说现在照相这个事儿的确比较影响到观赏(不管是奥运会,恭王府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但是奥委会用这种方式简直是引起公愤,还真是英国人的作风……

    对于PIX,我只想说,我从来都觉得装饰我的镜头是非常必要的,直到我膝盖中了一箭。还有就是,每次提到摄影节我都遗憾的发现,我都基本上没有作品。。。还是先把手头的七八卷冲了再说吧。。。

    Reply

  2. 3真是快要笑死了,忽然觉得其实这本杂志完全可以作为宾得的官刊。
    至于2,记得LOCOG之前曾派人来我国经验交流,咋不学点好 [:Wakeup:]

    Reply

  3. 当年马格南拒绝伦敦奥运会的大活儿好像也是因为其苛刻的近乎无耻的要求。

    Reply

Leave a Reply to 诺斯布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