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图片编辑

上周提到的那个拍奥运冠军的倒霉的法新社摄影师,有关他的事件仍然在发酵中。发酵这个词儿多好,你仿佛立刻能够看到一个鼓鼓囊囊的大面团,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有一个已经快被网友唾沫淹没的声音——来自法新社。

法新社博客Correspondent / behind the news的编辑Marlowe Hood写了一篇博客为自己的摄影师正名,这篇名为《像素和虔诚:拍摄奥运冠军偶像》(Pixels and piety: Photographing Olympic icons)的文章,一开始便写道:

“我第一眼看到Joe klamar的美国奥运运动员的照片,并不明白人们的怨气从何而来?至少就我所见的,Joe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带来不加掩饰、并且有洞察力的照片,他在用他的相机观察,并非只是拍一组体育图片。”

这位编辑在博客上配发了一组照片,姑且将之看做是法新社的图片编辑编辑过的照片,如下:

对比网友的编选,你该从中能看到一些端倪:

一篇名为《为什么奥运冠军官方照片这么糟糕》的网文所配发的组图

在网上被人骂的半死的摄影师Joe klamar,他拍的照片让人又气又笑,而经法新社的图片编辑之手,它们再次亮相的时候,你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愚蠢的摄影师,而是一个幽默的摄影师。(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这组编选过的照片,这组幻灯片的打头照片,照片的顺序和节奏,都颇费心思。)

哎,当初那些图片编辑都哪儿去了?

文中,摄影师也站出来对拍摄过程予以陈述:“我以为自己就是去记者招待会抓拍一些台上的运动员,拍一些头像供图库当作资料使用。我不知道应该准备影棚。这是法新社第一次应邀拍摄奥运会媒介峰会。我非常尴尬,我不太会用影棚。”

这位摄影师带去三支镜头:17-35, 70-200 和 300,另外还有一支闪光灯。后来,现场一个官员帮助他协调找到一个摄影师,两人共用一个影棚空间。

看到这种情况,我不禁还想问,图片编辑都哪儿去了?

图片编辑应该派遣合适的摄影师去合适的现场,还应该适当做好拍摄之前的沟通。这位摄影师却只是得到一个简单的指令,就那么一头雾水地出去开工了。这恐怕也说明,在这些通讯社里,恐怕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图片编辑存在。

一组照片可以被编辑成一朵花,也可以给弄成一堆牛粪,我说的别惹图片编辑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图片编辑也要有职业道德,摄影师自己也应该对图片做适当的编选,确定自己的意图传达。

另外,看了那些网友的评论,深深感到,他们也不能惹。

一个哥们说,看看镜头就知道他完了,应该带85mm,1.2的镜头

一位自称是Flickr Pro的人出来说话:

我不是职业摄影师,但我是Flickr专业用户,我在那儿得了上百个奖项。我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照片糟糕极了。如果我被邀请肯定会比这些照片拍得好。即使只有一支闪光灯,因为我常常上strobist,我的闪光灯肯定会用得好。

谢谢你Flickr Pro,谢谢你们!纸上谈兵的网友们。

Comments (20) Write a comment

  1. 再看编辑过的片子,确实与之前的大相径庭。。。坦率地说,通讯社确实没有正经严格意义上的图片编辑,大家做的都是caption writer的工作,以及指挥记者的工作。因为总的来说,通讯社提供的只是半成品,没有版面/页面,就谈不上图片编辑。一组图片故事,费力地将图片顺序排好在稿件前面标好标号,最终在媒体那的呈现却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这是我在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尴尬。法新、路透、美联发照片从来不给一组中的照片编号,因为没有意义。但这个图编确实有点大意了,没有提前搞清楚状况就派人。anyway,感谢那些纸上谈兵的朋友们不断地监督我们的工作,哈哈~

    Reply

    • 图编估计也是忙昏头了,法新社这样日理万机的地方,每天面对全世界无数突发状况,把某个摄影师错派也是可以理解的。

      Reply

    • 确实,可以证明Bohan非常繁忙。在不断打电话和回邮件中度过一天。

      Reply

  2. 总觉得不从记者做起的编辑不是好编辑。于是某社冠名“图片编辑”的这些人,其实就是一帮翻译匠,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策划方案只需要写“一个题目+需要负责的分社”即可。。。虽然这些题目完全是他们自己YY出来的……我已经被折腾过一回了,实在是对这样的“策划”感到太……惊奇了※%4#◎×( [:Orz:]

    Reply

    • “翻译匠”有点夸张,真正需要用到中英翻译的业务部门中的很多编辑恰恰是某社摄影部采编业务能力很强的一群人。做不做摄影记者和能不能当好图片编辑真不是一码事,国内外有很多不拿相机的好编辑的例子。那一句话是落实到纸面上的,但真正操作起来,一些编辑会和记者来回打电话沟通很多次,甚至与记者一同工作,不断修正以达到最终的结果。盲目袒护固然不对,但以偏概全也不是很高明的做法。

      Reply

  3. 支持bohan老师。法新社的图片编辑先前忽略了一些份内的工作,之后又做了一些份外的工作(撰写了一篇回应的博客并精心编辑照片),前后落差与波澜种种,可能恰巧印证了,“通讯社提供的只是半成品”。

    那位焦头烂额的摄影记者大约没有修好棚拍这门课,但如博客中所述,他赶到拍摄地点(心中暗骂“喂不是吧!”),先得到了一位新闻官员的同情,又得到了与另一位无比善良的摄影师共享小小影棚的机会,把握有限的几分钟。他或许走运了一把,但没人能一口否定,他身上那些专业摄影记者的本领没有起积极的作用。

    AFP的这位编辑在他不太官方的回应博文中摆出的最有力的回击论点,我想可能是:法新社的数十家大客户,如CBS.com,大量选用了这些照片(奥运选手组照中的27/32张来自这位摄影师)。他在博客中说,“显然客户们认为摄影师做的没错。”

    显然网友们同时认为,摄影师这么干,没戏。在Flickr达人与CBS,全美三大广播电视集团之一,的网站编辑之间轻易选出一位优胜者,是武断的。妄加推测,欣欣然选用这些照片的第三方编辑们,并不是出于“这组照片是所有同类中最好的”这样的理由,当然也不会是因为“我们唯一能搞到的就是这些玩意”,而是因为,法新社播发的这些照片,满足了客户对于通讯社的新闻图片产品的基本需求。而正如任老师所说,藏在照片背后的摄影师的幽默感,编辑的功力,都为这组照片,或是这套商品,提供了美好的可能性。

    摄影记者说,“我以为自己就是去记者招待会抓拍一些台上的运动员,拍一些头像供图库当作资料使用。“它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通讯社的特点:为媒体提供”保底”的原材料,缺少更大的自由度。法新社的编辑宣称,这组照片”代表了美国运动员毕生的荣耀”。但奇怪的姿势,突兀的广角,皱巴巴的国旗,这些也都客观存在。我们不应孤立的看问题,但如果照片本身示弱的话,孤立也不应当做借口。

    这些都是幕后故事。99%的观众了解不到幕后故事,因为对99%的新闻图片来说,幕后故事都是奢侈的。摄影满足了一些人的虚荣心,填满了另一些人的饭碗。我们都应该反思,同时期待法新社的同仁,坚守住他们所信仰的,有关新闻摄影的一切,即使委屈,即使疯狂。

    Reply

    • 啧啧,啧啧:
      99%的观众了解不到幕后故事,因为对99%的新闻图片来说,幕后故事都是奢侈的。
      [:Bow:]

      看这种评论也是奢侈的……

      Reply

    • “这些都是幕后故事。99%的观众了解不到幕后故事,因为对99%的新闻图片来说,幕后故事都是奢侈的。” [:Bow:]

      幕後沒故事。。。。。

      Reply

    • 其实这种幕后和花边故事是很有意思的,也会令人学到很多东西 [:^^2:]

      Reply

  4. 很多泡摄影社区和论坛的摄影爱好者,总是以为职业摄影师的工作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好做,他们不知道接到指令,赶到现场,匆匆开工,被催着收工交货,这个过程是什么样子。
    恩,图片编辑去哪儿了,随口一说最近跟一个行业杂志合作,遇到了两个挺好的图片编辑,我说挺好的意思是,他们都能很快理解我的意图。

    Reply

    • 唉,摄影师有摄影师的郁闷,图片编辑有图片编辑的无奈啊 [:Orz:]

      Reply

  5. 我個人並不認為有甚麼「派錯人」。
    應該是有人在聯絡時沒搞清楚這「記者會」的活動內容。
    責任應該在於把攝影通告傳到「圖編」或攝影主任的那個人。
    (個人並不清楚即使在通訊社內是圖編就是指派攝影任務的人還是有攝影組主任這種職位;
    我個人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工作內容。)

    85mmf1.2,哈哈哈…..我笑了。

    照他的拍法應該是45mmPC鏡才是王道呀~你以為只有你是器材狂嗎?哼哼

    Reply

  6. 感觉AFP编完的菲尔普斯还是怪怪的……
    看完这一篇儿突然觉得压力颇大啊……sigh…… [:-_-b:]

    Reply

  7.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当博客开始寻找图片编辑

Leave a Reply to 褚涯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