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苹果树

采果子

今天的消息都是从别家树上弄来的。你要是也经营果园、菜地,生产新鲜水果蔬菜,不妨告诉我一声,我立刻就提着菜篮去。

1,从第十个家的天井里摘来的:

第十个推出新博客, New York life style ,不过,不少人恐怕更熟悉他的“城市偷窥照片”,我来纽约之前曾经认真学习了一下,试图通过其闻闻纽约的味道。

第十个的新博客专门放他在街头偶遇的“时尚人士”的快照,似乎应该归为“街拍”这个类别,但是街拍又应该怎样定义呢——著名的摄影博客写手 Jörg Colberg觉得还挺难寻其根源。不过,他的这篇博文倒是为爱好街拍的小朋友做了一个导航,这几个地方你也不能错过:sartorialist, afronova, tuebke还有反映东京街头时尚的Fruits magazine

不过,要是让我也投入街拍工作,我会拍那些穿得非常差,却又非常自在的非时尚人士,就比如我这边儿地铁口晃的无家可归者,裤腿吊吊在那里,带着奇怪的帽子……

2,从RD种的菜地里摘来的

Revol Drib那儿我一度日日追随,我觉得在他家里似乎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机器,能够采摘全世界最有意思的摄影文章,吞吐量巨大。大概是因为神奇机器也跟不上他大脑的转动,长文章逐渐变短,最后竟然消失了。我遗憾了好久。

RD经常参加我的联合翻译活动,上次做多媒体记者的后摄影时代的时候,他透露自己开始翻译TED上面的一些和摄影有关的讲座——这下被我抓住了他的新动态,分享给大家:这里是国家地理杂志图片编辑的讲座,看之前请选择中文字幕。一个小按钮就实现了知识共享,而背后则是RD这样翻译小蜜蜂的功劳, 呵呵。

3,从南村居士家后花园采来的

上周和陈伟斯邮件来往讨论摄影图书的问题,他就是这个南村居士博客的主人。

如果你喜欢报道摄影,赶快去他的花园里找个地儿去看书——他把Howard Chapnick的这本《Truth needs no ally》的第一章前三节翻译出来了。伟斯说,这是一本看了就让人冲动想去当报道摄影师的图书。

这本书出版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西方报道摄影研究的一本经典专著,书中没有技术、诀窍、谈论的是摄影师的道德与责任——而这大概就是这种书无法在国内引进的一个巨大障碍——每次去国内的书店,面对充斥着ps技法和风光摄影的摄影书专架,我都觉得很绝望。

4,从右脑的左侧里探测来的

台北的Poe发给我这个链接有一段日子了,这篇博客记录了马格南摄影师张乾琦在四月台北的一次讲座中的答问。
比如:

A:你覺得台灣還會出第二個張乾琦吗?
C:我們聽下一個問題是?

就在这几日,张乾琦前后花费十七年时间所拍摄的《唐人街》正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

动感马格南栏目里也新发布了他的《逃离北朝鲜》的多媒体报道,里面的录音录像都是他一个人完成的,很值得一看,尤其是那个“眨眼间”的视频的切入,写到这里,再给大家提供一段我和他的对话:

R:你用什么牌子的录音笔?
C:录音笔?(惊讶乃至蔑视的眼神)

哎。我也不知道怎么会提出录音笔的问题,大概是上一次,Patrick大叔要我带他去中关村买录音笔的印象太深刻了——看来,马格南不都是“大叔”。

周一早安各位,想到这个周五晚上camp4就召开了,似乎愈发思念北京。能来的都来吧。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任老师的后援团都是实力派人物啊 TED会议大卫·格里芬的发言看过英文版 这次译成中文感觉更亲切了
    上次留言预约联合翻译文章的事再跟各位约一次哈 具体联系我再给任老师邮件哈 [:Admire:]

    Reply

  2. 我还是喜欢张乾琦那些经典意味的作品,《链》或者是《唐人街》。前两天看了最新这个《逃离北朝鲜》,不是不好,只是感觉仿佛走下了圣坛。

    Reply

  3. 以前一直有订阅revoldrib的文章的,赞一个 [:Automan:] ,当初还是通过那里看到了1416教室。
    周五会专程提前到北京参加camp4的活动,期待

    Reply

  4. to 天空,这个和那个当然不能比,一个是自己的项目,另一个是assignment,就是活儿。这和你的作品与你接杂志的工作之间的差别是一样的。摄影师要说自己想说的,也承担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工作,就后者来说,我觉得这个逃离北朝鲜的故事还是讲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