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盒子的奇遇(3):纸上展览

盒子成为“还乡计划”作品的栖息之地,纯属偶然。

还是去年,和奇遇花园的詹老师闲扯,他说想做一个盒子,里面放一堆设计作品。成长在物资匮乏年代的孩子,可能都有这样的梦想——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是取之不竭的玩具和物件儿。

在我最初的想象中,还乡计划应该是一个在线展览,以地理位置划分各位还乡人的位置,其中的照片还可以逐年增加。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是,并非所有人都按拍摄提纲完成拍摄,而且在后期的同主题Photocamp幻灯会的作品放映征集中,我又收到不少有意思的作品。手头的照片一下子让人有些眼花缭乱,这时候我想到了詹老师提到的盒子计划。

盒子帮们一拍即合,工作室变成了临时编辑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盒子编辑部忙得一塌糊涂。这个微型组合——五人小组,分别承担了出版人、编辑、美术编辑、流程编辑的工作。但因为经验不足,常常会搞出错误,比如忙到快下班的时候,却发现设计文件没保存,然后重新返工弄到晚上。我们都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所以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搭进去了。

4月5日,我在浙江做工作坊的时候,盒子第一批打样出来了,詹老师很兴奋地发给我壮观的打样成果。眼见这些零零碎碎但机灵可爱的纸制品,那时候原本已经因日复一日乏味的排版和编辑工作而有些懈怠的心思开始重新振作。

很多册子都经过几次修改,用纸和设计都做了调整。

但非常遗憾的是,最终的版本里还是有不少文字上的错误,比如在一处把盂县写成了孟县;盒子摄影师名单里,有几位的邮件地址也写错了。(详见勘误表

这两天,我一直不能正视这些错误,看到这些错误我就心疼,恨不得动手去修改。

当然,我们必须承担错误,但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虚拟世界里是“没有错误的”,因为那里没有被固定下来的物理的身形,只有一个不断变换的虚拟形态,各种力量都可以介入,它的“妖气”让你难以把握。所以,这个有各种错误的印刷版,它不可以修改的实质,这种“固定”可能会使其更容易成为一份能够解读并产生对话的文本,这是印刷的意义。

我们把这个盒子称为移动的纸上展览,我想着触摸仍然是一件重要的事儿。说到底,我们就是试图做一些有形的事情,也没有太多的雄心。

还乡盒子里一些是作品的合集,一些是个人的单独作品,今天最后介绍的是摄影师的个人作品集:

《七台河》作者朴日权,摄影师多年以后重返故乡的小城,拍下这些照片。

《大屯》作者罗希,册子里是他对旧时光的追寻。

《祁东》作者樊竟成

《盘龙江:一条河流的名字》作者程新皓,摄影师沿着昆明的河流行走,藉由这条河流展开对这个城市的观察。

《阿嬷的物件》作者朱蓝蓝,捧在掌心大小的折页,打开之后是阿嬷和她的旧时光。

Comments (8) Write a comment

  1. 真是想参加啊,任老师的活动及OFPIX一直只能有混北京的摄影师们参与,害得我最近和朋友开始计划在咱们这个小城弄一个很业余的CAMP

    Reply

    • 欢迎在任何地方“拷贝”camp,而且也希望你们把自己的camp故事和我分享。

      Reply

  2.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盒子的100种用法 NO.2

Leave a Reply to 李宇宁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