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小心地滑

Bruce Gilden《底特律:危机重重的城市》 “Detroit: The Troubled City”.

曾在1416教室里讨论过一阵街头摄影的事儿Bruce Gilden式样的街头的舞步也引发了诸多争论,这位重口味街头摄影师声称街头就是他的战场,认为这里的危险程度不比真正的战地差。

对于那些敏感、忧郁和孤独的街头摄影师来说,街头就是一场肉搏战(身体或者心理),并非躲在街角偷窥这样简单。

较之六十年代,那个街头摄影师繁星闪烁的时代,今天的街头摄影变得有些没落,这可能是因为街头本身的乏味——人们越来越如行尸走肉般地茫然和陌生,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摄影形态缺乏学术味儿,登不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而被学院派抛弃。

所以,当我看到“Alex Webb教你街头摄影十招”,以及“Martin Parr教你十招”这样的标题的时候,觉得有些穿越,这些大师和街头摄影也有渊源?这些文章来自一个街头摄影狂热追求者Eric Kim的个人主页,他在UCLA学社会学,却最终成了一个街头摄影专家,而他的工作轨迹大概正是街头摄影的真正含义所在——摄影与社会的化学反应。较之在书斋里做摄影的人们,较之把作品项目化的人们,那些始终对“社会人”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摄影师,恐怕都有街头摄影的基因。

Eric Kim的这个网站有非常丰富的街头摄影资源,强烈建议你去探访,尤其是“start here”这个单元,里面有街头摄影的网站、博客、法律知识、团体、社交网站上的聚落等等各种资源。

现在来说说本篇博客这个古怪的标题。它的意思是,较之当年布列松在街头拍摄时的优雅——在一个纪录片里,他老人家在人群中缓慢穿梭,悄悄掏出相机,踮起脚尖,卡嚓一张,那种小心翼翼,缓慢滑行的状态,恐怕难以在今天,尤其是中国的街头再现。

如今的街头到处都是雷场,你要时刻小心滑倒——要留神一些“个人形象维护者”跳出来,斥责你侵犯他的肖像权,这还是小事儿,还有一些整天做坏事儿的人们,鬼鬼祟祟地走在街头,总觉得你要揭他的丑,就好像前两天上海的雍和鲁海涛被打的事件,你的快门总会触动他们那已经不堪一击的神经。

我知道很多人有志从事报道摄影的家伙,其实都怀揣着一个战地摄影师的梦。那么,如果我告诉你今天的街头如同战场,如果你能看到街上人们心中一座座理想之城轰轰倒塌的样子,你会躲起来避雷还是会拿起相机冲上街头?

(明天我们来听听Alex Webb和Martin Parr的街头摄影秘笈。)

Comments (7) Write a comment

  1. 街拍摄影师肯定都超爱生活、超寂寞~

    这两天在学校里帮人做一个街拍活动,原以为十一点半下课的时候会很多,但往往几个人走在一起,想要拍其中一个的话就会被拒。越开阔人少的地方越容易成功。黑脸的人不敢去问,但我总怀疑他们内心其实很羞涩。不知道为什么不愿意,还有些你都停下来问清楚了活动性质也还是不肯,甚至撒娇卖萌。摊手~当然文里说的街拍肯定和我们这个不同啦。

    其实街道什么的应该是最有趣了啊!!!

    Reply

  2. 我最喜欢街头,街头发生的事儿是你怎么都排练不出来的。
    而且 街头作品 你离事发地越近 那种照片所表现的趣味性就越强烈。
    街头摄影还能锻炼自己预判事情的能力。
    虽然,拿着相机上街的时候,对心理有极大的挑战,但是回看的时候,会觉得特别棒。

    Eric Kim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他会把街拍的过程录下来,放到网上。你可以看到他拍照时跟人们的交流。

    Reply

  3. eric kim的博客我也一直有关注 我怀疑他是不是最商业的街头摄影师 居然能以此为生 还活得很滋润。。。 这点很羡慕 不过有人喜欢必然有人恨 也有很多人觉得他的博客充斥着商业广告 很多文章也只是吸引眼球 然后也有说他街头摄影时与人的交流也显得比较虚伪 我保持中立态度 觉得有些文章很受用 [:^^3:]

    今天街头拍照时就不小心踩雷了。。 刚好看到任老师这篇特来感 [:Cry:]

    Reply

  4. 我就习惯带着不起眼的50定焦去上街,找个位置固定下来角度,拍不同的路人,这样是最低限度惊动别人的做法了。
    有时候带个24-70一类的镜头,都会引起围观,感觉很不舒服。
    [:^^1:]

    Reply

  5. “我知道很多人有志从事报道摄影的家伙,其实都怀揣着一个战地摄影师的梦。那么,如果我告诉你今天的街头如同战场,如果你能看到街上人们心中一座座理想之城轰轰倒塌的样子,你会躲起来避雷还是会拿起相机冲上街头?”
    同感!

    Reply

Leave a Reply to lyinker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