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素描

那日松办了本新杂志《像素》,我在其中写了一篇小文,也在这里发一下。

日本摄影师杉本博司作品的收藏者,邀请他坐私人飞机到法国尼斯游玩。这倒是符合了我对收藏家最初的印象。

参加国内第一次摄影作品拍卖会的时候,我最关注的是台下的举牌人——他们大概就是那群被称作收藏家的人。我很好奇,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在传言里,这些人被归类为“有钱人”,或者是“投机的商人”,仅此而已。这倒真的让我觉得悲哀起来,难道艺术家不在乎吗?作品的最后归属,是这样一个下场。

我到纽约之后,最为吃惊的并非是这里的各种摄影展览,讲座,以及与艺术家的近距离接触,而恰恰就是作品的收藏。

我所见到的第一个被称作收藏家的人是一个年轻中国留学生,从事金融工作。我们一起去看一个他喜欢的摄影师的展览,期间他带来一本他收藏的艺术画册,小心翼翼地展开给我看,脸上是一幅爱惜的样子,惹得我翻书的时候都要分外仔细。他关注的是那些带有很细腻情感的摄影作品,很谦虚地向我请教,说自己在作品收藏方面是一个新人。后来,他终于买下自己喜欢的一位摄影师的几幅作品,我知道他在此之前已经考察了很久,并多次和这位年轻艺术家见面聊天。我似乎能看到他将作品带回家后的样子。

劳伦是我在美国见的第一个网友,他和我一样,沉迷于博客。不过,比我更加专注,他博客的内容全部与收藏有关:摄影展览、作品拍卖会、摄影画册。我一次在博客里链接了他的帖子,他立刻给我发来邮件,说很关注中国的摄影作品,但对此却一无所知,希望能够从我这里了解一些资讯。

“我个子很高,穿西服。”这是我们见面的暗号,有意思的是,这也是我在美国近距离接触的第一位西服革履的朋友,这倒又符合了我对收藏家的刻板印象。

但劳伦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在吃饭的当间,他拿出来一张打印的纸条,上面是最近几年各大拍卖行中国摄影师作品拍卖的记录,他逐个询问我,这些摄影师在中国都有怎样的评价,并且希望我还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名字。“你知道吗?上个世纪,上个世纪,中国的摄影作品在拍卖行没有任何拍卖记录,但是仅仅这几年,就突然出现了二三十个!”他不断追问我,究竟哪个摄影艺术家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中国的”摄影师,又有谁在用一种真正原创的摄影语言说话。

我对劳伦讲,西方买家追捧的某些中国艺术家,只是在兜售所谓“中国”的概念,当他们一味讨好西方买家的时候,已经完全失去了立场。借着这个话题,我们一起讨论所谓画廊、策展人、评论家形成共谋的腐朽的艺术体制,以及收藏家在其中的作用。

“这是我做网站的目的,我希望能够给收藏家提供一些中立的信息。”劳伦的博客颇有科学精神,很多帖子上都有这样一个符号: JTF (just the facts)意思就是:“纯事实”。我们见面之后,他又奔赴纽约一个摄影作品交易会,估计不久就能在他的博客上看到现场报道了。

记得当时我很好奇地问劳伦 “你是全职在做这个博客?”
“怎么可能,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还要去工作呢。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写东西并不花时间,我有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哪一天应该写哪个展览,哪一本书,都有计划。”

我完全被劳伦的收藏热情感染了。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画廊里看一个名叫“小作品”的展览,都是纽约大学艺术系学生的作品,尺幅小小的。很多作品都贴上了售出的红点。在我走出去的时候,一位白头发的老太太正在和一位年轻女孩悄悄地谈论作品,“我很喜欢这个,瞧它有多美。”

此时,我忽然觉得收藏变得并非是一件陌生的事情,藏家也并非与金钱直接划等号,我完全忽视了收藏的另一重含义,真正的含义——对艺术品的欣赏。

但这恰恰就是中国国内所缺乏的。当我在博物馆看到成群结队的学生在这里上课,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竞相举手向老师汇报他们从油画中观察到的色彩、光线。而反观国内,在我们还没有达到对“小”作品的欣赏能力时,就一步跨入“大”作品的买卖。

听一个讲座,画廊经营者,收藏家一起探讨年轻摄影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那位藏家不紧不慢地发言,说他并不在乎摄影师的名气,他收藏自己喜欢的作品,但是在此之前,他会做大量研究,思考作品的艺术内涵,而那才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我常常在看展览的时候偷听观众的耳语,时常发现他们比我懂得还要多。如果将艺术家创作艺术品也看做是一种传播行为,遇到一个好的收藏家,对于艺术家来说,就仿佛遇到了知己,所谓“收藏”,即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快乐。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我们还没有达到对“小”作品的欣赏能力时,就一步跨入对“大”作品的买卖。
    [:Admire:]

    Reply

  2. 请问:
    1.摄影收藏领域的主流仍是介质为胶片的作品吗?大概占到多大比例?
    2.摄影收藏领域中介质为数码的作品有增长的趋势吗?
    3.二者在收藏领域的消长趋势如何请老师预测一下;
    4.如果收藏对象也有数码作品的话,它们是以何种形式被收藏的呢?是通过喷墨打印输出吗?
    谢谢!

    Reply

  3. 劳伦的博客上几乎没有评论,或者很少的评论,他还能继续写下去,这种动力是哪里来的呢?

    Reply

  4. 记得当时我很好奇地问劳伦 “你是全职在做这个博客?”
    “怎么可能,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我还要去工作呢。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不过,我觉得写东西并不花时间,我有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哪一天应该写哪个展览,哪一本书,都有计划。”

    我完全被劳伦的收藏热情感染了。

    我也被感染了! [:Admire:]

    Reply

  5. 遇到惺惺相惜的“知己”一样的快乐应该是估计摄影师继续以自己的方式拍摄自己喜欢的题材的动力之一吧!

    Reply

  6. 《像素》是本好东西 但我实在讨厌田太权的作品登在上面

    我确实经常怀疑能有多少人收藏的是真心喜欢的东西,往往听到的是边骂边买,时机到了马上出手。

    Reply

  7. 摄影艺术作品消费将来肯定会有大的增长,这个将来在中国可能是10年或20年,艺术品在西方是居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那个邻居的大房子里没有艺术品,是很丢人的,是吧?任老师,这种多层次的艺术品消费是健康正常的,而国内艺术收藏偏向于暴富后的投机,收藏家被误读不奇怪。
    摄影师能健康的进入艺术市场很重要,不同的天分进入不同的层次,最次就是装饰画么,如果批量销售也有你的位置,澳洲就有这样的风景照片销售店,如果非得成个什么家才卖照片,就痛苦去吧,
    任老师,你收藏了么?

    Reply

  8. to Aaron 我这篇文章题目叫素描,就是因为我是一个收藏的门外汉,看到的是一些外在的故事。关于收藏的话题我不是专家,自然也无法预测,抱歉。不过针对数字影像有很多作品以艺术微喷等制作方式出现,也已经被藏家认可。

    Reply

  9. 你說得好:收藏的….真正的含义——对艺术品的欣赏。我曾有過一個不悅快的經驗,就是::在一個小型攝影展覽中,喜歡該套作品,我問攝影師這些展覽的作品展覽後賣不賣,他說賣,還立刻開了價錢,我覺得價錢合理,真的想收藏,就回答,我要了一整套,然後,該攝影師就當場的反悔不賣了。這是我第一次想買香港攝影師的作品收藏。 [:Cry:]

    Reply

  10. Pingback: 1416教室 » 五千个大佬

Leave a Reply to Aaron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