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40个字:No.16《胡言乱语》

杉本博斯在日本摄影师中,對時間的理解是第一位的

作者:吴傑

“可疑”的攝影在我看來是真正的攝影。能講出構圖意識,所謂的表達囿於一定模式的“明確”攝影,與工業生產無異,那就不叫創作,那是模式化,是僵化限定。

西方的攝影,特别是學院化攝影體系,是一定要講出你的創作意圖,你怎樣通過構圖,光影,色彩等手段來表現你的意圖。是一定要完全能闡釋的。否則便認為你的創作是不成功的。有許多東方的學生,在西方接受攝影教育時因很難接受這一體系而中途輟學。這與東方人的右腦感性意識强是分不開的。西方人善用左腦,講究理性,東方人善用右腦,崇尚感性。從這一點出發便能大致看出攝影理念之不同。

也看符號學,語言學,後來更轉向本土的文化,曆史,道,佛,世俗,文學。感覺是人類創造的東西皆有彼此相通之處。所謂工夫在詩外,跳出來看,或許悟得更快些。左腦與右腦都不是王道,在思維過程中,他們是緊密合作的。宇宙也真奇妙,造的東西都是互補,男女,中西,左右,理性與感性。關鍵在找到自己的那個黄金分割點。但就怕錯位。錯位在我看來是很尷尬的處所。

看完成現代化的日本,他們的攝影百花齊放,姿態萬千。日本雖然走的是西方現代化的路線,但本土文化非常完整,根基牢固。他們扎根自己的文化,再結合外來的東西便顯得從容不迫。他們是日學為體,西學為用。有自己的基本點,做起來便個性十足。他們的照片與西方的照片對比之下,更多的是不講究。不講究構圖,不講究理性,走的多的是感性第一。看看森山,細江,荒木,就是一個杉本還是日本人對時間的理解是第一位的。反觀我們,現代化未完成,老傳統又丢掉,完完全全是一個錯位的時代,並不說錯位時代有什麼不好,但就是尷尬。老是反复,原地踏步,腎虛,浪費時間。可喜的是人不是那麼容易被異化掉的。許多人在尋根。實實在在的尋根。探求傳統,探求世俗,探求容止生動是一個什麼樣子。

看看近年來的春晚,連老人都說没意思了。文化的貧瘠是多麼的可怕。現在的春晚只剩下那一台子的LED大屏幕,炫麗燦爛的燈光,五顏六色的服裝。人呢?人在哪裏呢?技術的過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在技術面前的萎縮。技術越進步,人越高大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數碼比膠片要快捷的多。許多膠片會嘲笑數碼無含量,這是他們的短視。膠片制作好像明顯要比數碼蘊含的人的技術含量高得多。關鍵是數碼裏人的含量在哪裏?也說我用PS啊,那是含量啊。是這樣嗎?真是這樣嗎??確定真是這樣嗎???

留一個思考的方向吧。

欢迎与吴杰@:wjs20011228#sina.com继续交流有关摄影的理性和感性问题的理解,也可以在这个帖子后面留言谈谈你的想法。

超过140个字是一个读者来稿栏目,没有主题限制,只有字数限制——必须超过140字,来稿请寄ofpixcamp@gmail.com

Comments (11) Write a comment

  1. 可以如果照片能表达出这种错位的尴尬不也很棒吗?摄影毕竟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无论主体收到哪种影响,能酣畅地表达出来就很棒了。

    Reply

    • 我觉得,不应该说 “也是很棒。。。”
      这个境界应该是驾驭在 “顺应”事情本题,所谓真实还原的基础上 更高的层次吧。

      人文摄影为啥那么喜欢表现悲剧色彩,关怀情怀,黑白照片。。。。?

      不是这个社会 这个世界这些东西太多 。而是这些东西 ,都太好表现了太容易和读者沟通和煽情了。。
      那么多 喜剧的人生,美丽的画面,,丰富多彩的生活 ,彩色人文摄影的力量那么少人拍?

      那真是因为这些东西很难出彩 [:Bow:]

      Reply

  2. 數碼比膠片要快捷的多。許多膠片會嘲笑數碼無含量,這是他們的短視。膠片制作好像明顯要比數碼蘊含的人的技術含量高得多。關鍵是數碼裏人的含量在哪裏?也說我用PS啊,那是含量啊。是這樣嗎?真是這樣嗎??確定真是這樣嗎???

    说的真好 !!!

    我要是报社领导 ,踏踏实实办个ps 的学习班,这个学习班还绝对不是那种草草了事的补习,扫盲性质的,要认真学一年,直到各种蒙板,各种细分专业技术(比如,单独修棚片人物皮肤质感,各种环境下扣图,各种复杂条件下,添加,删减元素需要前提拍摄的概念。。。。等等)。

    学到这个程度了,报社的摄影同志们再平心静息的开会讨论下,新闻摄影的后期到底是什么状态。。。

    大放厥词的拒绝ps 的新闻摄影 ,注定这辈子就摄影而言就这点格局了。

    “必须要拥有大马力的车,纵然我90%的时候会温文尔雅,懂得礼让的开车,但是我需要他能豁 ,能狂野,能反击的时候 ,他的动力储备必须要随叫随到。。。。”

    最怕开一个改的乱七八糟的,虚张声势的小动力的车,还在马路上,乱得色,乱钻来钻去。。。

    没有储备的前提下说三道四的中国新闻摄影 ,怎么就满摄影界的说三道四,就敢满马路上画龙得色呢?

    超跑我不喜欢 ,我们一般人也追求不上 ,那是好比天才。 所以我只喜欢德国高性能的汽车,只有这些外表貌似张的和满大街流行的桥车一样的个别派,只有谷子里拥有了少为人知的恐怖实力,他们时常能作出让超跑都汗颜的成绩。

    [:Yeah:]

    Reply

  3. 本文第二段和第三段似乎有矛盾?

    其實我覺得俄羅斯在樸實堅韌曠闊野性霸悍中有他的靈性巧妙,
    德語系文化有他的靈性、北歐設計有它的靈性,
    英國也有他的靈氣,更不用說法國有他的氣質(特別是冠絕天下的法國女性),
    日本有日本的靈性巧妙,
    美國做的東西大大方方又功能好,也是一樣有他的靈性,
    所以總歸來說,
    我個人是不太相信那個文明竟然感性特別高於理性或反之。

    我常想,
    把各種文明的產物也就是各文化環境成長的人,
    丟到新幾內亞去,
    我實在不認為他們會比新幾內亞人對色彩配色或文化能有更高明的表現。
    頂多就是一樣好,更大的可能是大不如新幾內亞人。

    個人的感覺是日本的攝影已經慢了下來,當然他們是百花齊放又水準超高的。
    不過有時我想,他們也就是那樣了:
    做到了極致,但沒法像中國那麼的層次複雜豐富,
    沒辦法。

    Reply

  4. 東方與西方都有建立系統的傳統,但西方更注重系統的完整性。一旦一個系統建立完成,這個系統就僵化了,死了。為什麼?可能性没了。看看電影就是這樣。好萊塢是個完美的系統,一個完美的產業。但是,他最稀缺的是什麼?恰恰是第三世界没有完美電影技術的活力。没有元氣。看看制作的東西一般都很水光溜滑,但欠缺的就是質感。是不是個諷刺?以我們後來人的身份,我覺得特别要警醒這一點。我們當然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但我們活力的源頭不能丢掉。

    Reply

  5. 關於攝影理念,我倒是認為西方攝影教育這種“崇尚理性”的精神應該是必然的,學院化的模式使得藝術教育也必須遵循一些規章,比如制定計劃、預測結果,但是顯然,這些“規定動作”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成為一個攝影師之前所需要的培訓。

    我並不認為東西方存在什麽崇尚理性或者崇尚感性的區別,目前在攝影教育上存在的差異,其實主要體現在中國本身的攝影教育不是在“夯實基礎”而創造一種以理性為基石的可能性,而是在框定界限範圍,拒絕富有情感的、尼采所謂的“酒神式”的創作理念,這才是最可怕的。

    日本的攝影藝術確實蓬勃發展,但我覺得什麽傳統文化之類的,雖然確有影響,但更重要的是,日本這個國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上世紀日本的經濟復興造就了一種與現代化結合得良好的日本獨有的現代化性格。舉個例子,日本文藝界的人士會關注日本的災難,不論是阪神地震、奧姆真理教事件或者是近來的福島核洩漏,他們都有一些類似于日本國民批判的思考,村上春樹就通過小說尋找“因為多災多難而顯得既脆弱又堅強、既沉寂又瘋狂的矛盾性格”,而我所知道的細江英公,他也通過攝影而表現出了這種獨到的東西,比如他拍攝的三島由紀夫,我個人認為就是日本攝影界的傑作。

    反觀國內,對於五一二地震等特大災難,國人對情感一類的東西,眼淚多過思考、憤怒多過批評,因而難於形成一種藝術內容。當然,這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

    Reply

    • 在我看来 真的艺术家是需要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 你如果是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艺术家 出来的作品和代表很多人 某个体制的作品肯定不一样 毕竟后者承载太多。。

      Reply

  6. 虽然我们丢掉了很多,但我觉得应该还会留一下一些吧,就在寻找剩下的“这些”的基础上,学会爱,再从“这些”开始去继续发展,这个可行吗?丢掉的是鸡肋吗?

    Reply

Leave a Reply to 神隐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