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适的前言

最近,一些年轻朋友做了一个展览《篝火》,我写了一个东西,其实我的要求是把这篇文章放在最后当一个后记,但是没想到做了前言,看到Dysnomia提到“不合适的前言”,他说的是对的。同时,我对这个展览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贡献,给我加一个“学术指导”的名头,是不合适的,我也不能接受。当然,我也感谢他们真挚地邀请我参与。

之所以不希望这篇文章做前言,是因为我实在无法写出我的感觉。我记得在街角的那间咖啡馆里写这篇东西,枯坐了五六个小时,不断写不断删,太阳很强烈,晒得我浑身是汗。

当你把这些照片拿出来通过一个画廊展览的时候,就决定他们不是拍给自己的,那观众应该是谁呢?

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但我偏巧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执着。

这也是我写“不明的风景”的动因。我不喜欢他们的态度不明。这不是一个具体的艺术创作理念的问题。

在我看来,走所谓“艺术摄影”只有两条道路,要不就是一个纯粹的和体制决裂的人,清白的,完全避世的,永远是“业余”的;要不就是一个与制度合谋的,所谓积极推广自己的职业艺术家。这之间,没有中间道路。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关注现实就是纪实摄影了。我不这么认为。艺术家的作品是在拿针扎世界,戳穿这个世界的谎言。在三番Moma看 william kentridge 的展览,政治、人性、贪婪、不平等、疯狂,我觉得自己在发抖,要哭泣。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也是扎自己,但那也要扎得狠,一定要扎出血来。在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中间道路。

真正的艺术家是疯子,偏执狂。纯粹为理想生存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你不可能坐视现实不管,瞧瞧这个已经破烂如筛子一样的世界 。

但是,这里的很多人都选择了一条中间的态度。当然,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一条中间的道路,我也一样,我们号称自己内心纯洁,外表与常人无异。这个社会流行中间态度,一种独善其身的态度。因为我们早就发现螳臂挡车注定是失败的?

做“伪艺术家”比做“职业艺术家”更糟糕。

我在文章结尾加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我犹豫了一下,这样显得非常做作。但是我希望拿这句话鞭策我自己,因为不寻找答案更糟糕。

还是要祝这个影展成功。

不明的风景

参与这个展览的所有摄影师,大多数我都没有见过,但所有的人却都似曾相识。正因为这样,当他们把已经组织好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不满意——这不是他们。

我不知道这些年轻摄影师为何选择“风景”这个主题来呈现他们原本多样的面貌,但他们自己构思的这个主题,以及所设定的这种围坐在“篝火”旁取暖畅聊的状态,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帮助我解读他们的作品。

作为在工业时代,以及互联网虚拟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风景其实已经与他们的生活远离。他们作品中城市景观与自然风景晦涩的混合,以及其中体现出来的出奇一致的冷静、无动于衷的表达,在阿诺德·豪泽尔研究视觉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议题中,兴许可以找到阅读的线索。在豪泽尔看来,“印象主义可谓是一种城市艺术,是通过城市居民的眼睛来认识和理解住在这些新的现代都市中的新的社会阶层,在他们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孤独、避世的经验以及过度敏锐的感知能力。”这一代摄影师所持有的这种“城市居民的眼光”,是和他们父辈最大的不同。经济的发展和平稳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快乐。这些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长大的新一代,他们的镜头对准风景,却与风景无关;貌似写实,其实或许也可以称之为一种“印象主义”,投射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是孤独的怀乡思绪,却也同时是对喧嚣现实的一种妥协。

我在阅读他们的照片的时候,时常会痛恨作品中弥漫的这种粘稠的,态度不明的语言风格,我希望他们能够尖锐起来,却又发现,这是夹缝中的这代人的无奈。

他们处于一个变革的中国,消费文化席卷全球,整个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及其带来的压迫,使得理想成为奢侈之物。但对一种“纯洁”之物 的渴望,却是每个年轻个体在成长道路中必经的阶段。相机对不明风景的定格,是他们对自身处境的下意识表达,是藉由相机的一种反抗,却也是藉由相机的一种逃避。

他们还面临着另外一重尴尬,这是网络世界中的理想国与现实的反差。

中国没有完善的艺术教育体制,他们的摄影教育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网络打开了新视界,这不仅使他们稔熟各种摄影流派与大师、最新的艺术资讯,也让他们得以通过博客构建自己的领土,并且彼此“链接”在一起。在这个世界里,网名替代了真名,可以相互取暖,相互鼓励。

但是,网络发达的信息却同时也使他们成为处于西方话语主导的艺术世界,与仍然蹒跚学步的中国艺术发展现状的夹缝中的一代。暴露在他们面前的这个完全西化的艺术世界,和中国的现状格格不入。

在Alec Soth这个在艺术界迅速蹿红的新一代摄影师身上,似乎也寄托了中国年轻摄影师的梦想:羞涩内敛的摄影师,大画幅相机的冷静,沿密西西比河独自前行,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Alec Soth背后还有另一串关联词: 惠特尼双年展,马格南,高古轩画廊,策展,评论。而另一方面,Alec Soth的博客已经荒芜很久;他的新作以一部比一部更为快的速度仓促出炉。

透过网络世界所看到的,是世界虚拟的一面,在其和现实世界的咬合过程中,犹如拨开洋葱后,一层一层逐渐被氧化,清白迅速被玷污。当下的中国,没有平台,没有评价体制,当下的艺术界,被金钱和名利把持。

于是,面对这个从网络中走出的展览,我被一大堆问号所折磨,他们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从网络回到现实,他们则必须和体制交锋,这个体制包括中国的旧体制,由经济利益操控的画廊体制,由西方人把握话语权的艺术评价机制。

他们要给自己以更清晰的身份定位,还不得不应对这样一些问题:这些自发的摄影,如何才能转变成职业的摄影,甚至是否有必要成为一种职业摄影?

他们还要面对我们周围日益残酷的现实风景,那已不再是他们镜头中的静谧气氛,城市无限扩大,推土机翻卷出一片片尘埃,故乡已经沦陷,你捧着种子无处安放。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回答这些问题。这个影展,它是一个宣言,还是仅仅只是一场聚会?

我期待他们的答案,也希望能够和他们一同携手寻找答案,并希望那将不再是不明的风景。

Comments (49) Write a comment

  1. 关注过几位参展摄影师的博客和作品。
    从这篇前言中真挚的行文以及不加掩饰的疑问可以看出,您至少对参展作品和摄影师们有胜于“似曾相识”的认识。

    “这个影展,它是一个宣言,还是仅仅只是一场聚会?”

    “这些自发的摄影,如何才能转变成职业的摄影,甚至是否有必要成为一种职业摄影?”

    希望展览能够有所收获,希望参展摄影师们能在篝火熄灭后找到一些答案,最后希望这篇前言能够真正成为展览上的最终版本!

    Reply

  2. 很久以来这里看到的算是来劲的一篇文章啊!可惜短了点儿,找机会再深挖啊任大小姐!
    中间道路……ho ho ho ho

    Reply

  3. 和“不合适的前言”相比,我更倾向是展览策划者选了不合适的前言作者。

    另,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已经扎出血了。

    Reply

  4. ” 在我看来,走所谓“艺术摄影”只有两条道路,要不就是一个纯粹的和体制决裂的人,清白的,完全避世的,永远是“业余”的;要不就是一个与制度合谋的,所谓积极推广自己的职业艺术家。这之间,没有中间道路。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关注现实就是纪实摄影了。我不这么认为。艺术家的作品是在拿针扎世界,戳穿这个世界的谎言。在三番Moma看 william kentridge 的展览,政治、人性、贪婪、不平等、疯狂,我觉得自己在发抖,要哭泣。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也是扎自己,但那也要扎得狠,一定要扎出血来。在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中间道路。

    真正的艺术家是疯子,偏执狂。纯粹为理想生存的人。 ”

    真的文字!深刻!谢谢任悦给我的提醒。 [:Yeah:]

    Reply

  5. 任老师,终于等来您的讨论了:)谢谢您对这个展览的关注。我写到这篇前言不合适,首先要声明是我个人的意思,和其他策展人参展人无关,我相信都有他们有他们的意见和理由。比如为什么是这些人参展,这些无职业目的的人为什么目的在摄影,又在摄什么影,这次的展览中为什么是风景而不是其他,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我觉得,都是应该在观众看展览之前有个大致印象的。我觉得您的这篇文章作为观展后的评论再好不过,但是作为前言,在策展人的介绍就不明确的基础上,又提出这么多问题,如果换成我是观众,在本来就不明的情况下,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展览,结果只会更加不明所以吧。这也是我说不合适最初的意思。作为评论来说,我很喜欢您在文章中提出的那些问题和意见,这几十个人几年中所做的事情和他们的变化是什么,既然无职业目的,那用职业艺术家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是不是合适。您说的两条路中间的道路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比如什么样的可能性,或许展览就是一个抛砖引玉获得讨论和意见的机会,大家都疯的过程中在寻找答案不是么:)

    您在前言和这篇回应中不断重申了喧嚣现实和破烂如筛子一样的世界,那中国是不是只有这么一个现实,为什么城市中的人就一定要关注这个现实,我们除了投资四万亿,出了外环,关了推土机以后是个什么样的现实?在我们等待到陈胜吴广自我关注之前,谁来关注那个现实,为什么那个静谧的现实就不是现实了呢?无论大环境怎么江山巨变,它最终会投射在每一个小人物身上,投射在一草一木一条河流里,一个普通人下班路上的风景,扫墓路上遇见的风景,那些骑着摩托放牧的牧民,对着江水发呆的三峡居民,象海洋一样的大兴安岭储木厂,不也是现实一种么。所以我觉得他们不是逃避现实,而是跳出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跳除了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去关注更多的现实了呢。

    这里也在讨论,欢迎您的加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014834/

    Reply

  6. to eris 嘿嘿。
    “我觉得您的这篇文章作为观展后的评论再好不过,但是作为前言,在策展人的介绍就不明确的基础上,又提出这么多问题,如果换成我是观众,在本来就不明的情况下,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展览,结果只会更加不明所以吧。”

    是的,我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实际上我没有参与这个展览,所以我也不应该以参与者发言。

    另外,我说这些话,也不是针对你们中的某个人。而是试图去讨论这样一个群体。

    我说的尖锐,并非是一种照片风格的尖锐,或者说是愤怒。而是一种态度。我说的关注现实也并非就一定是纪实或者就是老少边穷。你对现实的认识应该在你心里。

    我去豆瓣看了。不过,我不太习惯和别人在网上这么讨论,因为网络是展示意见的地方,不是争论的地方。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也有自己的判断。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Reply

  7. 我知道的,:)我们都希望这种角度多一点,能在1416多看到更多角度的中国摄影。

    Reply

  8. 嗯,,我说几点,不到之处请任老师批评指正
    1、我喜欢这篇“说明文字”,字里行间情真意切,满是业界前辈老师对于后生小子的殷切期盼之心,或曰恨铁不成钢之心,结合这些再看前言还是有收获的,至少对于当今我们这代摄影人的工作困境能理解得更为透彻;
    2、但我还是要说,这里面的道理其实谁都明白,只是笼罩在这一代摄影人身上的那种无奈和失语过于浓重,妥协也罢逃避也罢,这些其实都并非自愿选择,而是这个体制以及诸如此类的外在因素和自身原因所强力赋予的这代人的特质。。。
    3、但是否也能这么认为,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些“粘稠的,态度不明的”风景也自有其迷人和独到之处,从表面上看,这些风景照片消解了社会性的成分,但其实这些照片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更为深沉,从表面看,这些照片消极无聊,但其实这些照片背后所透露的信息恰恰是积极而有为的,是一种“言之有物”的风景(虽然相比之下,“言之无物”的“风景”会更让我具有一种幸福感,嗯,我终于忍不住要在“风景”这两字上加个引号了);
    4、试问一下,指向模糊、暧昧、“尴尬的”、“粘稠的、态度不明的”等等这些,难道不正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国家风格”的真实写照吗?不正是当下国民的集体潜意识和生存状态的真实表述吗?“关注现实就是纪实摄影”这点我也不同意,因为就上面这个角度而言,这些“风景照片”正是绕过了“纪实摄影”这道仿佛绕不过去的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现实”(呵呵虽然我并不完全认为关注现实就是艺术家天职,但我无比尊重那些真正秉承这一摄影理念的牛逼的摄影师),用体制所赋以我们这一代的特质来对这个体制下的风物进行表述,从一个侧面来追问这个时代的外在症结乃至民众的深层心理,我认为恰恰是这些作品的独到之处,这可能是一个希望通过一组精神病人、街头艺人等等这些“关注现实”的照片来拯救这个“破烂如筛子一样的世界”的摄影师,或者一位玩命扎自己希望扎出大把银子来的“艺术家”所鄙夷的,但也正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说这些照片中有逃避和无奈,那也恰恰是一种珍视未来、正视自己内心和我们生存现状的、迎面而上的逃避和无奈;
    5、“当你把这些照片拿出来通过一个画廊展览的时候,就决定他们不是拍给自己的,那观众应该是谁呢?”这话问得好,既尖锐又很现实,我仿佛又听到了某家“由经济利益操控的画廊”对我所发出的提问,其实很简单,这些风景照的内容是“中国”,观众还是“中国”。我始终这么认为,摄影师通过作品提出问题,观众自由选择解答或者沉默,而语言风格的“态度不明”也有助于拓宽观众思考的维度;
    6、诚如以上第一、二点所言,任老师文中所言及的这代摄影人的困境我当然承认,这其中有我们自身的问题也有外在因素强加给我们的,但用“拿针扎世界,戳穿这个世界的谎言”来要求一群至今还在艺术和生存、“伪艺术家”、“职业艺术家”、虚幻和现实这些夹缝中挣扎的摄影人是否有点过高了或者说有点过于迫切了?
    7、宣言?或者“还是仅仅只是一场聚会”?我的倾向是一场难得的聚会,不过翻翻艺术史会发现,一次舒服的、志同道合的聚会往往是一个宣言的前戏;
    8、“这些自发的摄影,如何才能转变成职业的摄影,甚至是否有必要成为一种职业摄影?”(问得好,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些作品是一种“自发的摄影”,更准确地说,这些作品已经进入了“自觉摄影”的阶段),这些我、或者说我们也常常自问,至今尚无答案,也许这也是这些风景之所以“不明”的原因之一吧;
    9、最后声明下,以上文字全是我个人意思,和其他摄影师无关。

    Reply

  9. 如果中国人能走出去,亲眼见见真正的疯子,偏执狂。纯粹为理想生存的人的作品,或许能明白为了自己这点磨磨唧唧的小情绪拍出来的东西算什么,通过网络看到的作品就是那几百K的像素就像在动物园里看狮子和在非洲大草原看狮子的区别,太安全,太方便……太没有力量。表面的东西能模仿,力量是抄不来的,只有装!!!!

    Reply

  10. 同意任老师的观点,说出了心声

    更象是朋友间的一次聚会,提点知名度,怎么着也都办过展的人了.凑一块儿做个拼盘,但菜品又都差不多

    不过圆一句,尝试总是好的

    Reply

  11. 谢谢张渊的到访。前面加任老师(以后我考虑弄一个新网名叫人老实--拼音可以直接打出来)后面说完全个人意思,都太谨慎了。其实没关系。大家说话可能气味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吵架。

    其实,我写这个“不合适”,并非针对eris和大家的不同意见的一种反驳。因为不合适也是我自己的感觉,正如你在上面谈到的---语气和所谓“期待”太重了。反而忽视了对这个影展里每个摄影师个体的审视。放到前言里面可能不能给观众带来看照片的语境。

    你对不明‘风景’的解释也很有道理。风景可以是不明的,但是态度不能不明。如果创作者在主观上存在这样的:以消极对抗消极,以无奈对抗无奈,用体制所赋以的特质来对这个体制下的风物进行表述,那我也要为你们鼓掌。

    另外,我在文章中列的问题,也纠结了我很久,我无法回答。不过,我们都可以慢慢回答。其实,或者也可以不回答,因为如果有方向,你就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一种回答

    Reply

  12. [:Cry:] 作为后辈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无语中。。。期待更深入的讨论。。。。

    Reply

  13. 现代摄影的游戏规则就是“占山为王”,拉一伙人制造足够大的声音。胜者当然为王,败者也没什么大损失,自称娱乐就好了,:)

    Reply

  14. 也搞个实体沙龙吧 maybe中国的马格南就从这些人里出现 为什么跟着西方的语境走呢 真正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场域

    Reply

  15. 从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长期接触这个群体和作品博客的观众的角度来说,我很不喜欢这些东西,没有力量,没法打动我,就像上面有个人说的“磨磨唧唧的小情绪”。从一个创作角度来说,作品的一个清晰有力的结构和气质的建设,要远远比琢磨所谓的暧昧,含糊,不明这类形容词难,我是觉得这些摄影爱好者一直没有进入艺术创作的法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少压力,一个很大的压力,逼迫你去拍,去思考,不是那种所谓的“逍遥”状态,说白了,搞艺术就是要玩命,不然就当个博客好了,随便你选择,无所谓。
    还有上面有人讲语境,这个现在根本就不是这些摄影爱好者应该考虑的

    Reply

  16. 很真诚的前言啊 ,很有勇气地,,说的实在 [:Automan:] 焦虑的评论是有惯性的 ,如果一切完备,明晰,不在粘稠,完善的体制,有更尖锐的主题,更连贯的作品的时候,评论还是会继续,,那时思考什么呢,,,批评者与教育者是有共性的,但往往惯性的思考与阐述会掩盖我们本体的主观感受,淡化意义的同时可能新的角度自然产生了,也许更能看到行为的最本质属性:就是发生了,仅仅是个美好意愿的展示是可以代替严重思考的,任老师其实是更多的想告诉策展,参展人在”做”之前的思考吧(个人理解),态度不明其实也就是当下他们的状态呢,,,确实好多人不明晰,每个人都在寻找,,,个人觉的参展人有的有主题 ,可好多风格跨度大,倒是策展的问题了 。有问题是好的。上学的时候这句好像是原话:“真正的艺术家是疯子,偏执狂。” [:Yeah:] 后来自己做教育的时候得出:偏执是本质问题,不是教育能产生的,身份的思考确实是善意的提醒,但说白了还是做东西的人的自己的事, [:^^2:] 前言里的勇气让我欣赏! [:Yeah:] [:Yeah:]

    Reply

  17. 拍什么,为什么拍
    这是始终萦绕我心头的两个问题
    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答案
    感谢任老师,这篇日志给我指明了新的思考方向

    Reply

  18. 弗洛伊德有一个精神分析法,大概就是通过和患者聊天,唤起患者的生活历史细节,帮助患者打开一个“结”,这个“结”之前患者是不知道的,通过弗洛伊德将其揭示出来以后,患者知道以后就能够自愈了。

    所以,如果我们不自知一种体制或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会无法选择的做下去(因为我们不自知)。然而当我们已经知道“体制以及诸如此类的外在因素和自身原因所强力赋予的这代人的特质。。。”后,如果还是“无法选择的做下去”,那其实就不是无法选择,而是故意选择。

    Reply

  19. 透过网络世界所看到的,是世界虚拟的一面,在其和现实世界的咬合过程中,犹如拨开洋葱后,一层一层逐渐被氧化,清白迅速被玷污。当下的中国,没有平台,没有评价体制,当下的艺术界,被金钱和名利把持。

    说的好!痛快!明了!
    尽管看不到展览,但能够想象到展览中照片的情景和气氛。

    我想:
    这些风景所要表达的,正是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模糊的,混沌的,忧伤的美感。
    用照片表达内心世界,并无坏处。
    只要这些照片能引起人的共鸣,能引起一部分人的感动,就是好的!

    或许有些悲观:
    让摄影像针一样刺透这个世界,改变这个如筛子一样的世界。
    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主义,但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摄影不是救世主,摄影就是摄影。
    耶稣佛主降生2000多年后,我们的世界却并未更好或许更加糟糕。
    我们只能提出观点,我们无法改变世界。

    摄影就是摄影,本质无法改变,不要赋予它太多的角色。
    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好你自己,了解这个世界,提出观点。

    Reply

  20. 欣赏逆光的痛快和勇气,观点明了,逻辑清晰,难得好文!
    呵呵,忘说了,补上。 [:-_-b:]

    Reply

  21. 嗯,谢谢任老师的回应。其实我那几些字也是赶上班前匆匆写就粗看了下就发了。。现在看有许多地方词、句均未达意,,个中鲁莽之处还请多担待则个。话说回来,其实大家的意愿都是好的,争鸣不是为了分对错,艺术并无对错之分,而是为了下一步该怎么走,可惜这个圈子有质量的争鸣实在太少,大多盼前顾后,内心里则曲里拐弯,狭隘的对话空间和氛围使摄影越来越单一越来越趋向标本化,这些对摄影的发展尤其对我们这等后生晚辈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期待中国摄影能出现一个真正多元的格局。

    Reply

  22. 如今,这个“前言“的效应似乎要比这个展览还大,这似乎说明了什么。 问题不是这篇文章的位置,问题在于这个策展的方式。如果仅仅认为策一个展览只是把几个好友拉到一起,那的确只能说是一个聚会,一个篝火聚会。任悦的文章对这样一个展起到了警钟的作用,这比吹嘘式的前言要来的更有意义。

    Reply

  23. 旧家具,主要是这些人都没有在国务院工作,关于拯救地球的大事一直插不上手,只能小情绪了。看见您的留言把我逗乐了,怪不得美国抓着人权死咬着不放,咱们个人都渺小了,那啥是大情绪呢。我原谅张艺谋在奥运开幕式上都弄团体操没有个独舞什么的。您说的压力,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压力吧,还是实现理想的压力?谋生的压力,发稿量的压力,今晚吃什么的压力?至于这些没打算玩命的逍遥的爱好者始终没能打动您,是因为大家当初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忘了把这么大的事情考虑进去了,真的是我们的不对。

    Reply

  24. 哎呀~~插句嘴~~虽然我感觉到挺累~~
    在中国,批评这俩字,要么是以“伪批评”的形式出现的,要么就是以居高临下的角度打压式的,(批评到动肝火而开始互相攻击侮辱的暂且不算)而那种不算计不畏惧的“放肆”批评何其罕见!姑且先不分析其成因了,但可以明确的是,真诚的批评何其可贵。
    我就觉得无论是谁,人人平等,人家对你批评了,甭管是对是错,至少人家在关注你,对你还是有热情的,那么我觉着就应该敞开胸怀,先把人家的话接着。我觉得这是文明的。
    暧昧的状态当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暧昧的产生必然是当事人你情我愿的,既然是你情我愿,似乎别人的评论都是多余的和一厢情愿的了,我猜这大概是人不爱听意见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这暧昧只是初级阶段的正常表现,那么我相信多数人都会为之祝福美好未来的。
    至于这次展览我感受到的参展者以及组织者所表现出来的信心,我觉得挺令人感动的。不过话说回来,所谓热爱摄影终究是一件私人的事,打架才讲究人多势众。

    多说了几句。看着不顺眼尽管批评我。我欢迎批评。

    Reply

  25. eris,只能说你悟性太低 思考太少 既然这样别说“创作”2字
    压力当然包括你说的那些,包括晚上吃什么,懂吗?明白吗?好好琢磨,别他妈自以为聪明的调侃

    Reply

  26. 这可真是对“创作”2字深深有体会的 旧家具兄 的一次难得的真心话大放送~
    我这有刚发的500RMB杭州市教育培训券,请问旧家具兄有没有兴趣再去附近的职业什么技术学院再好好打造一下呐

    出来叫谁“妈妈”可真就是一个很是综合素质与仪表的问题啦 ~

    Reply

  27. 言辞可以激烈,但是别伤身。 [:Bow:] [:Bow:] [:Bow:]
    观点总是有不同的,就别为之伤神啦。 [:Wakeup:]

    Reply

  28. 打压年轻人。以艺术的名义打压,只有两条路?二元划分世界?就像世界上只有两个厕所,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为什么要“明”呢?艺术比起革命口号来,当然是“不明”的。我们需要鲁迅,但也需要张爱玲。

    用针扎世界?用针扎自己?假象世界是自己的敌人?世界上并不缺乏尖锐的艺术作品,但你不能因为你看到一团棉花,就认为它是没有力量,柔软、黏稠和冷漠同样有力量。

    Reply

  29. 反正这些年轻人也没什么名气,写个不公正的前言也得罪不了谁;还给自己增添一份愤世嫉俗的自信。换个人,比如沈伟你怎么写?他那些中国风光、人像还不是默默唧唧的?

    Reply

  30. to flash 你这种“打压年轻人”的说法,其实就好像你说的二元世界的划分:打压vs追捧,老派vs新派。只有这样一些态度么?

    我在这里回flash这个帖子,也是想要告诉各位,1416只是一个博客,我不管别人怎么看,这里就是一个博客。而这个博客的主人,我,也只是大学里非常普通的一个老师而已。

    我没有觉得能够在博客写一些字,就拥有可以打压别人(或者吹捧别人)的有话语权的人。

    我写这个博客的初衷,在about me里面,我想现在我仍然是这个态度。

    我非常感谢你能在这里毫不掩饰地提出你的反对意见,但是,请你把我和你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Reply

  31. 抱歉,我不够礼貌,也许说“打压”有点过了。
    但是您两片篇先入为主的文字“不明”的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既然您也反对二分法,为什么又要用“两条道路说”给民间的、非正统的、无法归类的年轻人面前设立一块暴力的路标?难道只有把人弄哭的艺术才能感动你?只有疯子或推销员才是艺术家,那些平静的、冷漠的观察者就无路可走?

    另外,您也不必谦逊于您文字的力量和大学老师的身份,虽然我们都说判断一个人要看他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感谢您的回复。

    Reply

  32. 我认为摄影区不需要分区域的,什么样的摄影是西方的摄影?什么样的摄影才是中国式的摄影?
    社会在向前发展,而发展的代价就是:我们会消磨掉我们身上的尖锐,这不是无奈,这是必然。
    运用摄影这种媒介不管你先前的设想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深刻,最后的成品都不可能会与之前的设想效果相吻合的。照片是一种物品,作为物品你会对它持怎样的态度呢?狂热的喜爱或者视而不见。不管怎样,你所说的那种摄影都只是其中的一种态度而已,不代表所有的人,或者只能代表他们自己。如果因为决定性瞬间很经典就只,创作那样的照片是很糟糕的事情。多样化的摄影才能够满足不同的精神粮食需求,摄影才能够健康发展。更何况在这个时代里,谁能够说得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只不过都是些“我”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罢了。

    Reply

  33. to flash 人生有很多片段,大概总有一个片段是极端的,你在这个片段用极端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是极端的。

    其实这篇文章我在初稿的时候就发给篝火的成员(不是所有)看过,因为我担心他们会觉得言辞激烈,不合适用。我们的交流很诚恳,如果不合适不用,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是他们还是用了。

    在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以及博客激起讨论之后,他们自己也有所回应,有不少人文章的开头都是“任老师出于好心,但是。。。”我并非是要证明我自己是个“好人”不过,上面这个句式的前后都非常重要,有前者,我们才能探讨问题,而后者,也证明了他们并非如你所说的这么轻易就被“打压了”

    我写这个东西,完全是我自己当时的心情,除了这个我写不出别的文字来。我知道,这文字里面有着漏洞,逻辑肯定遭到批驳,但是这是我的感受。很抱歉,我还是没有觉得他们这个展览让我觉得感动,让我能够一张一张看过来,仍然回味无穷。或者说,这些照片就代表了中国年轻摄影师最好的水平。

    至于你说的“平静的观察者”,我也没有从这个展览中得到这种结论。这篇文章并非是对某个人,某张照片具体的评价,是我对一个整体的印象。而且我对“平静的观察者”和你定义不同,这也是一种极端的态度,是在对“我”有着百分之百的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稳定地毫无变化地“看”世界。

    再回到极端的问题上来,在我看来,极端就是一种态度,如果面对任何问题,都不表达观点,而是含糊妥协,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实话说,这是我以前惯有的态度。我尝试变得犀利一些。当然,态度鲜明了,就肯定会遭到反对态度。这个也没有关系。争论也会让态度越来越鲜明。我倒真的希望,我写的这个“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文章是错的。而且,如果我是错的,那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

    Reply

  34. 1.我觉得所谓极端所谓玩命所谓偏执不是因为这个人追求如此,而是因为不得不如此,本来如此。
    2.如果一个人真的表现得“极端玩命偏执”并且做出了好作品,那这三个词,在他的体验里真是表达同样的意思么?
    3.极端玩命偏执就能出好作品么,不极端玩命偏执就不能出好作品么?这里有一条“好作品”的生存线的划定,但每个人划定它的位置都不同,甚至划定它的平面和空间都不同。如果要交流,大概首先要从这条线怎么划开始交流,否则只能吵架。

    Reply

  35. to任悦,“在我看来,极端就是一种态度,如果面对任何问题,都不表达观点,而是含糊妥协,问题永远解决不了。实话说,这是我以前惯有的态度。我尝试变得犀利一些。当然,态度鲜明了,就肯定会遭到反对态度。”
    一直在看你的博客,很高兴看到你在改变,变的犀利鲜明,支持。

    Reply

  36. Pingback: 1416教室 » 有我的风景

  37. Pingback: 有我的风景 « Dreamlv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