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光大师班招生启事

杨老师的笑容还是时常会从我的记忆中浮现。

这个由杨老师的朋友和学生发起的讲习班,是最好的纪念他的方式。

请关注!

纪念永远的杨晓光教授

杨晓光,1953年7月22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80年代初期,杨晓光教授自学英语,并获得奖学金,得以赴美深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视觉艺术研究生专业。在圆满完成学业后,杨晓光教授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开创了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现称为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并在接下来的近20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懈的努力,让该学院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国际知名摄影院校之一。杨晓光教授在1988年-1990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研修。在伯克利大学,他开始接触并着迷于纪录片制作。归国之后,他把影视纪录片学科融入到了大连医科大学的摄影本科教育当中。

杨晓光教授是中国摄影界、摄影教育界以及流媒体方向的先锋专家,他曾为中国与美国众多电视台共导演过30余部纪录片,足迹遍布北美、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诸多地区。在纪录片与流媒体领域,他享有盛誉。2008年10月7日,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脚下,在指导学生流媒体创作的途中,不幸遭遇严重车祸去世。

杨晓光教授离开了我们,然而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对工作与摄影的激情,对外边世界的冒险精神以及他的微笑,永远伴随着我们。

招生启事:

2008年,是世界传统报业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天。

面对广告收入近半的缩水,面对读者们纷纷离去与因特网的巨大挑战,传统媒体消亡的言论,屡见不鲜的出现在各种评论文章之中。专家估计,5-10年的时间内,纸媒就将消失。那么下一个未来是什么?

流媒体视频技术与网站被认为是传统纸媒的出路。

如今,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等等老牌报纸,半数摄影记者都需要去面对在新闻现场完成拍摄照片之余,拍摄流媒体视频并上传到网站,如果摄影记者不懂得流媒体的运作方式,面对不景气的纸媒环境,失业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对于一名传统的摄影记者,面对流媒体这样的一个新的传播方式,它要求我们去丰富更多的表达形式,要求我们去丰富我们表达、传递的信息,不但只是静态照片、动态影像,还有高质量的声音录制。

在中国,摄影记者们也在讨论网络时代的到来,它能让我们走什么样的路?能走多远?

我们需要开拓一个新思路。

主办: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英国伯顿大学 中英摄影硕士班

一、教学内容

在四天的流媒体工作坊中,将着重介绍和训练摄影记者如何成为一名流媒体记者:

1、国际纸媒流媒体发展的现状;

2、未来视觉采集者的工作及流程;

3、如何制作新闻流媒体;

4、画面语言与流媒体软件;

5、声音的掌握等等课程;

本大师班学时4天,免收学费。

学习期间,获得资格的摄影师将由佳能公司提供Eos-5dmark2相机及电脑用于教学和操作使用。

完成4天完成课程的学员,将颁发英国伯顿大学,中英摄影硕士班的短期流媒体培训结业证书。

二、参加条件

首次开班时间2009年5月2-5日,面向全国招收24名摄影师,授课地点:杭州

1、 申请者需要有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软件技术

2、 渴望学习流媒体的工作方式。

3、 工作在新闻一线的在职摄影记者

4、 有英语基础者,优先考虑。

5、 学员自担到讲课地点的交通费,住宿及餐饮由主办方负责。

三、需要提交的申请资料

1)工作履历表一份(附一寸照)

2)使用器材情况

3)需要准备个人作品电子展示册

内容包括:

新闻图片故事两组;单张照片(不多于5张),报纸曾发表版面5张,(全部照片不超过40张)排版编辑成为个人展示册。推荐PDF格式。光盘不予以退还。

4)如有英语基础,请提供相关语言证书的复印件,或电子版扫描件。

四、报名时间、地点及方法

报名时间:2009年04月1—21日

报名方式:请将个人简历和作品发送至

大连市甘井子区,七贤岭爱贤路28号,大连医科大学 中英摄影硕士班收。

邮编:116027

联系人:王溪

email:wonderland8377@gmail.com

五、主要讲师简介:

大卫克拉克博士,现就职于英国伯顿大学摄影硕士学科(MA Photography),他拥有10余年摄影记者的经历,同时也是国际著名的流媒体专家。他曾经为今日美国,金融时报等等国际知名媒体拍摄流媒体专题。克拉克博士曾在世界顶尖的WPP、孟加拉Chobi mela摄影节等等世界知名的摄影学术会议发表重要演讲。同时他还为荷赛大师班,越南British Council(英国文化协会),菲律宾亚洲新闻记者中心培训摄影记者流媒体的使用。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很关注你们的流媒体研究,目前我们报社也正大力发展,只是海没有实践,不过一定只能摄影记者参与吗?我看不见得,多数摄影记者不知道该拍什么,要不就是拍大路货,要不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喜欢摆拍。我预计流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从有摄影基础的文字那里实现突破,就好比一个片子需要一个好编导,而不是一个好摄像把空一样。一家直言,得罪了。 [:Orz:]

    Reply

  2. 我是代发这则启示,因为没有参与,所以很抱歉不能回答你们的问题。但是文章中留下了王溪的联系方式。我想他一定会很认真地回答你们的问题的。

    Reply

  3. 专家估计,5-10年的时间内,纸媒就将消失。

    这是真事还是吓唬人的?不过看报的人确实少了,但是杂志不会消失,不然这评职称的论文发哪里呀?哈哈 [:Automan:]

    Reply

  4. 引jeepman留言句子:
    「我预计流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从有摄影基础的文字那里实现突破,就好比一个片子需要一个好编导,而不是一个好摄像把空一样。」

    其實馬格蘭的成員中,也出了導演呢。
    當然這只是印像,我忘了有多少位。
    不過對於攝影工作者轉到導演位子,
    這我比較有把握:的確是有這種情況的。
    攝影記者最後做到總編輯,
    有這種情況嗎?
    答案是:很少,真的非常少,但事實上也是有的。(主要在雜誌)

    而且這些極少數的人,在他擔任攝影工作上的表現都相當的優秀。
    同時他個人的興趣和跟專業上的嚐試一開始就相當的廣泛。
    同時他的文字能力也和同期的文字記者同事只強不弱、至少相當有論述事情的基礎。

    也就是說可能這極少數的人一開始就能力多面、態度認真個性積極,有說服力組織能力,又有好運氣,所以能在規模較小的雜誌中最後到達掌握全局的位置。

    那流媒體、多媒體的時代,
    如果同時訓練一位文字和一位攝影,
    他們誰最先能掌握製作技術,又同時有機會做到編導的工作或位置呢?

    其實機會我目前感覺是相對平等的,
    「只要你不排斥你不熟悉的影相、聲音、或文字論述工作」。
    把不強的地方補強就變全面了,可是蠻難的。

    有一種看法是:電視台來做網路,
    有其作業技術跟製作習慣上的優勢。(相對於平面媒體)
    以其說「从有摄影基础的文字那里实现突破」,
    電視台的新聞工作者更佔優勢呀。
    但這一切都漸漸拉平了。
    也許是誰適應快,同時把資源整合的最好,
    誰就能快速跟上。不論個人或媒體單位應做如此觀。
    以上是在下的一點淺見。

    Reply

  5. 又及:攝影及聲音工作者在論述權跟主導權上的弱勢,
    很多來自於編輯部流程。
    有技術上實務上的客觀情勢造成影相聲音部門的相對「技術化」,怎麼做新聞或故事方向,
    很多時候不到他們說話。
    但我不認為這是必定如此的。
    只是問題較為複雜就是。

    Reply

  6. “我看不见得,多数摄影记者不知道该拍什么,要不就是拍大路货,要不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喜欢摆拍。我预计流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应该是从有摄影基础的文字那里实现突破,就好比一个片子需要一个好编导,而不是一个好摄像把空一样。”
    你还没有了解流媒体
    流媒体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Reply

  7. 这个 怎么听怎么没谱

    流媒体 就是摄像专业啊?

    用高清EX3 也是全高清 高感光度肯定不比无敌兔差 而且自动对焦 比单反相机方便多了

    我很尊敬杨晓光老师

    但是我很怀疑他身后的人能否把他遗留的事业办好

    Reply

  8. [:Yeah:] 任老师,您过来吗?我报名参加了,学习学习,在学校的时候零零散散接触一些,还没真正上过这门课。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