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40个字:NO.12《乡愁》

作者:罗希

关于大屯煤电公司,那是个我自从出生就注定离开,现在有点像家乡却又无家可归的地方。

为何说有点像家乡,难道它不是吗。我父亲是当年上海插队到此的知青,在那认识我母亲,我的童年在这个矿区成长,有时寒暑假也会随父亲去上海,当时说的是“回”上海,不是“去”。于是上海成了我的第一个家乡。“不好好读书以后就下井挖煤去,不回上海了!”我们这批孩子也常被父母这样恐吓教育,尤其是在那里的上海人,离开的欲望更强烈些。直到98年我初中毕业考了上海一所技校,终于“回去”了,如今在上海已13年,这13年让我体会到上海不是当时想的那样。大屯矿区到底对我来说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产生了。

说来说去,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家乡,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乡愁,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有的能看透,有的不明不白。可能从小在同一个大城市长大的人拥有的更多是怀旧,而怀旧和乡愁的情绪是不同的,乡愁同样包含怀旧,但一个愁字让人如何尝尽。

我是至今不能看透,不明不白的那个。我一直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关键词,来形容大屯矿区这个地方对我的影响,问了一些那里儿时的朋友,他们也总结不出,甚至和我一样其实是不了解那里的,但通常他们都比我看的更实际些,对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产生的分裂和巨变,像很多人一样习以为常的适应了下来,当然我也适应了下来,但我无法沉淀,无法在心里搬开乡愁这块沉重的石头。

2010年,我之前有2年没回去过年,由于种种不便,我也只能过年偶尔回去,那年回去我开始拍些照片。

我问表弟借了辆自行车,和以前一样骑着它在镇上转,但我常去探索和找拍摄欲望的,基本是过去从来不太会去的区域,周边的村庄很多我都没好好去过。我们那里狗肉很有名,但我从没见过怎么杀狗,于是骑车在当地一个叫魏营的地方找到一家卖狗肉的正好在屠宰,其实他们还是很忌讳拍这些的。

有一次坐车去县城,看到某商场门口手机促销活动,请来了几位走穴艺人,其中有一位不知是男是女或是男扮女装的艺人,在零度以下的室外穿着一身艳红的裙纱,用几个震耳欲聋的音箱唱着节奏非常明快的曲子,吸引了一些路人围观,我也在此驻足围观,一阵劲歌热舞过后,又用方言演起了一些荤段子。

自从07年外公去世后,和我直系的祖辈就只剩外婆一个人了,外婆也80了,天生药罐子身体不算好,我们春节给外公上坟时,同时看见了外公旁边紧挨着的是外婆自己的墓碑,她面对自己将来的归宿,其实看不出一点所以然,似乎很坦然,甚至她还在聊怎么买这墓碑的一些琐事,我低头看着那些烧完的灰烬,我们也就是这样吧。

外婆是个很喜欢摆弄照片的人,她把过去的相片都用相框裱起来,家里挂满了她和外公的部队老照片,她拿给我看她将来的遗像,她很满意这张遗像,是她特地去上海找她心里一直最认可的南京路上王开照相馆照的,我让她穿上和遗像中一样的衣服,给她和这张遗像合影。

当自己又一次乘坐摇晃的列车,去往那个不是家乡,又却是家乡的地方。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爱你的母亲,但她是养母。看着车窗外,飞驰的景物似乎比过去更快了,比起以往长途漫漫,这种浓缩后的归途,仿佛能更高效的抹去人的乡愁。从踏出家门到再次踏进家门,依然有爆竹在耳鸣着,这两百多个小时所有的记忆都稍纵即逝,回到现实中还是一如往常,为了生存产生的规律生活,让人没有能力去稀释它,仿佛也无关紧要。

Comments (2) Write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