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140个字:NO.10《拍摄外公外婆》

作者:周仰

十月份在家里住了一个月,再次回到这种与父母、外公外婆同在一个空间的状态,简直跟一年前刚回国的时候一个样。只是,外婆的老年痴呆进展神速,整天说着我们无法解读的话,好像不着边际,又好像是潜意识里对年轻时受到的刺激的迟到的反馈。我才发现,她的很多过往,我们都不知道。那个时候正好小她十岁的妹妹——我的姨婆——来家里住一阵,我便去问,才了解了他们在土改时期的一些经历,但再要深入,却也缄默了。我本想在拍摄中寻找家族的历史,可昔日却不可追寻,而回到现实,情况也大大不妙。

外婆开始失禁,母亲性子急,几乎每天家里都充斥着她的吼叫。空气里总是紧张。我一度深深困惑:怎么继续拍摄。面对这样的状况,我若旁观而不去帮助,恐怕已经落得个不懂事的责骂,若再举起相机,那简直是添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平衡。后来,好像是十月中旬的时候,一个晚上我加班回到家,发现家里还没睡着。外婆从床上跌落,磕破了额角,面对外婆的血,母亲边擦边啜泣,念着“怎么办”。其实她是表面强悍内心柔弱的,我默默地帮她一起收拾,忘却了拍摄的冲动。之后,外婆在医院住了一阵,母亲每天都要去,而我改变晚起的习惯,几乎隔天都去看望。在他们都失去耐心的时候,我突然耐心好了起来,面对外婆的不知所云,我抚摸她的头发和手。如何表达爱和亲情,其实我们从未学习过,一直以来我把镜头当作与他们沟通的唯一途径,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别的方式。

有一个早晨我带了相机到医院,正逢她需要做检查。我帮助母亲一起推轮椅、排队,在空隙的时候按快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这就是我需要找的平衡。我一直为无法记录那些充满紧张的场面而烦恼,但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那些不是我需要的影像。之前我过于看重场景,总想把所有的情形都记录下来,而实际上,这拍摄肩负别的重任。

母亲一直在为送不送养老院而无法决断。送,是因为她的力不从心和担心拖累外公;不送,则是亲情和责任。外公和外婆结婚半个多世纪,他一直很照顾她,近来也有些不耐烦。他随口的一句话,泄露了不耐烦的原因:“这么好一个人,怎么会变成这样?”我才意识到,他们这些不耐烦源自他们无法接纳现实。有一个瞬间,我感觉自己的神圣职责,是用拍摄让他们学会接纳;又有一个瞬间,我感到那也无能为力。

底片冲出来,里面的外婆眼神清亮,与往昔无异。现实与影像,到底谁更有欺骗性?

(图游记:超过140个字,一个摄影师 这两个系列都仍然在征稿,欢迎投稿啊:ofpixcamp@gmail.com)

Comments (21) Write a comment

  1. 窃以为,亲情题材的拍摄,照片最好的呈现是作为感情的衍生物,记录,职责,现实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吧。
    喜欢这组照片细腻,自然的情感。

    Reply

  2. 有时候有些场景总会以镜头的视角去注视,却迟迟拿不起相机拍摄,不仅仅是惰性,还有很多顾虑。前不久父亲病危住院最后离去的日子,也时常有周仰同样的矛盾。太冷静,会感觉淡漠;太情绪化,又会拿不起相机。

    拍摄别人的悲痛和艰难,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一个瞬间,保持了一种情感的距离,显然要容易的多。

    当拍摄涉及身边的亲人朋友时,或许更愿意拍摄那些开心的快乐的事情。拍摄更多地会作为一种记忆存在。连自己想想以后将会重温这种记忆,心里会有些发颤。

    Reply

  3. 周末我在nyu的老师Gerry要过来做个讲座,题目是photography
    is performance. 我想这大概也可以给你一些启发,你的确“没有在拍照片”

    Reply

  4. 看着身边的各种鲜活的案例,觉得自己也许不会像他们那样对无法自理的父母有所厌烦,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对于多数人来说你的不离不弃已经算是一种很好的孝道了。。。。

    Reply

  5. 看了你的文章,第一感觉是你不了解老年痴呆的可怕,你没有真正脚踏实地地照顾过老人,所以才有如此诗意的描写。你妈妈了解这种病的可怕,所以才会如此“无望”。用无望还不能完全概括这种感觉,应该是恐惧。我应该和你差不多年纪,但已经历过直系亲人(你是隔代,与我不同)得老年痴呆。在痛苦折磨了两年后,放弃。

    有机会独自照顾你外婆一个月看看。我相信你妈妈和外公比你更爱你外婆,所以他们更着急,不爱你外婆的人才不会着急呢。

    Reply

  6. 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人太老了,记忆变得不好,每次重复问同样的问题,让人觉得,到底怎么了?
    后面的日子,外婆肯定让人觉得怪烦的,可是等到出殡的那一天,家里上下几十口人,无一不悲痛流涕。
    死亡埋葬了琐碎的回忆,让人们只记得她的好。

    Reply

  7. 就这么些图片吗?总体感觉,文字>>图片。
    撇去题材给我们的先入为主,或许你拍这些图片的感觉和我们看这些图片的感觉存在着断裂。用文字来弥补这样的断裂显然是不恰当的,可能你也没有想过要这么做。但你在图片里倾注了的爱却未能完整的传递给屏幕前的我,或许继续观察,找到那个足以引起我们共鸣的点,就能够使图片本身足够强大。加油! [:Yeah:] [:Yeah:]

    Reply

  8. 补充一点,最近拍摄了一系列的印度电影在中国的活动,其中有独立电影或者纪录片的放映观摩,也有策展人、导演和中印学者的讨论与交流。给我一个启示是,有些题材在表现上视频确实比照片要更合适一点。虽然这两者从技术和表达手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就某些个特定题材来说,不是照片不能表达,只是视频更容易说事。你的这个题材你可以试试看用视频来表达,或者是照片和视频的结合。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效果。
    最后,还是祝愿你外婆身体健康吧。 [:Automan:]

    Reply

  9. 写得很感人啊,当图像定格在岁月与责任的交集时,一切都显得那么深邃

    Reply

  10. 我曾犹豫不知时否能在别人的痛苦面前仍然精心计算拍摄,现在看来决不能是这个样子。如果没有共通的体验和情感,那照片再漂亮也是没有用的。

    Reply

  11. Pingback: 1416 教室 » Blog Archive » ofpix+photo camp17在线影廊:周仰

  12. Pingback: 周仰:《日托》构建立体的老年光景 :: 中国三明治

  13. Pingback: 周仰:《日托》构建立体的老年光景 :: 中国三明治

Leave a Reply to 罗宾 Cancel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