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奥巴马

办公室的气氛有些不一样,几个人正在折腾投影屏幕,前台姑娘捧着几大盒 pizza,“香槟准备好没有?”有人在问。我这才意识到,今天是奥巴马就职的日子。

香槟+Pizza,一群人围着电视。房间的灯都关掉了,屏幕很大,人们坐在黑暗里。画面中是华盛顿的人潮。我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以前科幻小说的作者们,是否在他们的书里描述过这个场景呢?

奥巴马开始演讲,直播中穿插现场观众的镜头,竟然有一位打了个哈欠,全办公室的人都惊叫起来。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视觉文化》一书中将戴安娜王妃的死亡看作是全球视觉文化登基的一个标志,提出了“像素星球”的概念。戴安娜生前已经成为“视觉商品”——她的视觉形象具有多重表征:女人、性、王权、旧制度的颠覆、流行文化,这一切在她死亡之时达到巅峰,透过电视直播,全球观众从不同角度悼念他们心中的王妃,尼古拉斯将这场葬礼干脆看作“像素化星球的登基典礼”。

而奥巴马的“登基典礼”则证明这个“像素化星球”正在更加疯狂地运转。

《华盛顿邮报》所刊发的奥巴马宣誓的照片让我惊讶地发现,在这个神圣的时刻,身处现场的观礼者仍然迫切地希望以“机械观看”(拍照片)而不是眼睛观看的方式来参与。瞧瞧离奥巴马最近的那个人,以及后面人群中的拍照者。

没有人能够计算清楚,这场典礼究竟生产出了多少张照片,《华盛顿邮报》把收集到的读者的照片集纳成了一张马赛克图片。

这张照片的寓意似乎是,这些成千上万的照片可以拼贴出一个人民心中的奥巴马形象。奥巴马登基也是一场媒体的宣传战争,在这方面美国媒体一点儿也不逊色于中国。《纽约时报》网站今天上午(奥巴马上任后的第一天清晨)的首页照片是白宫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一个非常陈词滥调,但是又效果鲜明的视觉形象。

我最喜欢看的还有纽约时报“读者的照片”这个栏目,仿佛有一种观看新闻联播的感觉,纽约人民在庆祝,波士顿人民在庆祝,土耳其人民在庆祝,阿富汗人民在庆祝,孩子,老人,社会各阶层人民都表达了喜悦的心情。

而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欢庆场面的核心就是“电视”以及“电脑”,人们热衷于和电视画面合影,仿佛这并不是一个像素图像,而就是他们心中的奥巴马。

Flickr变得越来越有意思,“we watched”集纳了flickr用户们上传的各种电视观礼照片。

calculator摄
关于这场典礼,你想看到多少照片就有多少照片,纽约时报甚至动用了卫星图片

这是典礼现场的卫星图片,黑色如蚂蚁的就是攒动的人头。

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看得更多,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看得更为真切,相反,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预言像素星球登场的同时,也指出摄影同时已经死亡。他所指的死亡,并非是摄影的消失,我想,他说的是,摄影语言将不再是对现实天真的拷贝。他在书中引用了罗兰巴特的一句话:照片因而成为一种奇特的媒介,一种新的幻觉形式,在感知的层面上是虚假的,在时间的层面上又是真实的。

Comments (0) Write a comment

  1. 拍照与其说是机械的观看,不如说是一种互动
    人与器械的互动,拍摄后我的照片与他人照片的互动,
    照片并非是记录真实,只是在一定科技水平范围内对现实的记录
    现在的视频让这种记录上了一个层次
    科技的下一个瓶颈突破后,会有另一种对真实的“记录方法”
    仅此而已,
    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没有什么会死亡或者消失

    Reply

  2. 的确 有单反之后 哪怕只是旅游走在外面的时候 心理负担变大不少 乐趣少了很多
    究竟值不值呢

    Reply

  3. 太治理了!!!!
    我那天看的时候,当时让我喷饭了一个事儿,我们一个老师用自己也就30万像素的破手机拍电视里的奥巴马。。。。。。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