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往美好,就能看到美好

我从来不怀疑李宇宁对军人这个身份的感情。平常朋友的闲谈中,但凡有关军人过火的玩笑,都会被他善意地中止。

“军人也是职业,只不过职业操守不同,精神大于物质。所以,如果没有精神和理念,很难坚持。”这是他在今年我策展的“下一站鲲鲤”展览中的一段谈话。

当时展出的就是他拍摄的《女兵》这组照片。这组照片即是在探寻一群处于青春灿烂时期的女孩儿,她们在可能会略显乏味的军营中的坚持,以及她们丰富的内心。

这组照片成型于2010年我和沈玮所做的工作坊中,随后李宇宁又陆续做了一年多。我觉得他拍得越来越好了,从35毫米数码到120胶片,这不只是介质的改变,也是一种观看态度的改变。他说自己会观察很久,而且拍摄很慢。这种越来越慢也来自于双方关系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只是把她们作为拍摄对象,后来则作为朋友”,彼此越了解,他的拍摄越审慎。而这种彼此的信赖也体现在另外一个事实中——女兵们都和他签署了肖像授权协议。

这大概就是李宇宁这组照片出现在“凤凰网”的图片专栏“围观”中的一个原因,我是说,如果是我,可能不会把照片轻易拿出来在大众层面传播,因为大家都知道有关军队照片的刻板印象,也应该知道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正是因为这组照片诞生在一种信赖关系之中,蕴涵着感情,李宇宁也信赖照片的读者,相信读者能够从照片中感受军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照片沟通情感的价值。

但你现在已经在凤凰网上找不到这组照片,它们被撤下了,在这组照片的后面,网友的留言并不善意,很多人根本不看照片,仅从“女兵”两个字,就无端猜测和想象。这些评价被放大,导致李宇宁受到领导的批评。昨天早晨,我收到他的求助:

“紧急求助,各位朋友,我因为凤凰网转载的一组图片,《围观》第27期:捕捉90后女兵的内心世界,受到领导的批评,请大家围观,并给予这组图片正确的评价。”

我立刻去发表了留言:“这些照片让军人的形象更立体。”

长久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宣传味道浓厚的军人形象,这种不畅通的信息传播、一面之词,反倒成了让普通人对军人充满猜忌和偏见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尊重军人,却未必一定要仰视他们。李宇宁照片里这些女兵对美的向往,她们的友情,孤独,甚至是伤感,让我更加愿意亲近她们,并进而理解她们的付出。

对于这组照片,李宇宁自己的阐释是:
“我并不是要告诉外界这群女孩是如何生活的,或者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表达的是我个人对时光和青春的感触,是她们的精神状态,如果用文学来比照的话,我认为这些影像更接近于诗歌。我希望观者能够静静地和我一样凝视着她们,进入她们的精神世界,体味她们的欢乐和痛苦。”

这个年代还有诗人吗?一个基于人与人之间信赖而良性发展的社会,正在被一点点扯碎。

“我下午去看那些孩子们,看到她们窗外的杨树又发芽了,又一年了,真快啊。我听姑娘们说已经开始倒计时了,现在距离退伍还有260天。”这是摄影师在访谈中提到的,这真让人心里疼疼的。

我匆忙写了这篇文章,是对这组照片获得一个糟糕的理解的挽回?亲爱的!我们真的越来越难看到有感情的真挚的照片了,难道你不能感受到这照片里的美好么?其实你向往美好,就能看到美好。
即使我们什么都不能挽回,这也没有什么,用李宇宁自己的话做结尾吧:“在我看来,摄影是用来对抗时间,时间反过来也能证明影像的价值。所以,不着急。”

Comments (40) Write a comment

  1. 当真实被掩盖的太久,突然暴露在公众面前,公众会觉得接受不了。
    就好像很多人都觉得狗肉很好吃,但给他们看杀狗的画面,却再说:“太残忍了,太暴力了。这是不对的,要改。“然后继续吃狗肉。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
    便是掩盖真相的人。

    Reply

  2. 中国军人要是真的有职业性质就好了。中国军人一直不属于职业范畴,而是被异化的工具。就凭这位摄影师被领导批评,人们也该多开一些军人的玩笑,因为“立体”的军人形象早被“屏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了。
    其实对这组(是否全部)影像来讲,我倒觉得摄影师太过于主观地观看,这些影像也就算“立体”的一个切片而已,即便在如此的社会下,我也不信女兵们缺少笑靥。就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都是知足乐天者!
    还有,军人确实也是人,复原军人犯罪不是个别现象。由此看,身在军营(摄影师是否也是军人?)不去“观看”大多数男兵,而去拍少数女兵,让影像围观者把这组“女兵”影像看做摄影师的噱头,也是自然的。我并没看到“凤凰网”的专栏。
    不揣冒昧了!

    Reply

    • 摄影师也拍过男兵。
      能理解你说的意思,有一定道理。不过,既要要看到女兵作为大多数的笑颜,又要看到男兵的个别现象,这种求全也可能会导致空泛。
      你说的对,摄影师提供的是一个主观的切片,但是立体不是靠一个人来构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切片,世界才能立体。

      Reply

    • 我想说,为什么一定要拍男兵呢,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看的视角,都有自己看问题的切入方式,何况这些场景和人物的确客观地存在。我们为什么非要面面俱到,世界不就是由每个人的视角组成的吗。噱头只是心有不甘者的话语,能发掘新视角的人是值得赞扬的。

      对于凤凰网专栏的事情我不评价,我只想对这个专辑说说自己的看法。

      Reply

  3. [:Wakeup:] 有些网民其实已经不知道为什么要衷心赞美别人了,在他们眼里网络就是一个骂人发泄的地方。

    Reply

  4. 由此你可以看到,体制多么的草木皆兵和弱智愚蠢,这个社会已经彻底坏掉了,一切不协调都被定义为对抗和反动~漫布的暴戾之气,貌似批判,其实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没有价值观~

    Reply

    • 痛快!
      对作者在军中的领导以及大众能接受与理解这些照片并不乐观。这个国家装得太彻底,以至于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不会被骂,甚至博来“阵阵叫好”“感动网友”的又是什么照片呢?大家肯定见过,天安门前冒雨站岗美女为其撑上雨伞、洪水中背着老乡过河⋯⋯ [:Orz:]

      Reply

  5. 在大众层面上来讲,看图的初衷可能更多是猎奇,就像是追求各种饮料刺激的口感而不去体会茶的韵味,所以基于对饮料的认识和习惯不可能给茶以正确的评价。更多的人对照片的认识就是在画面上,好看不好看或者刺激不刺激,从每一个细节揣测出满足自己的观点。对于摄影师来讲势必是孤独无助的,摄影师在面对各种拍摄环境、细节、人物时其内心可能都是美好诚恳的,但是却不被大众所理解。也许这种理解和支持目前只是行业范畴和小众范畴,但我相信摄影师可以理解这一点并会坚持下去,就像一个懂茶的人,不会为一些评价饮料理念所左右。很喜欢他这组作品。至于什么领导处理之类的,都是他妈扯淡的玩意,在一神奇国度说真话向来是要被处理的,既然选择做一个诚恳的人,应该把这些置之度外,活出一种彪悍的姿态,至少是彪悍的心态,让我们共同翻阅水浒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Yeah:] ”

    Reply

  6. 这是一套20年后再看还会感动的片子
    其实这就够了:)
    希望战旗一直拍下去,我们也一直会在这里听他说话 [:^^2:]

    Reply

  7. 本来摄影就是小众文化
    而且你能从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拿着单反的人摆着各种夸张的动作拍花花草草,拍自己的鞋子,还有各种40岁以上的老头们围着一个裸模各种疯狂拍照,呵呵,对了,还有各级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毫无道德的随便找一个穷脏乱差的边远地区找几个满脸皱纹的农民围成一圈在狂按快门。以上就是中国主流摄影圈的现状。
    而像李宇宁摄影师(包括国内一些视觉摄影部比较突出的平面媒体的摄影记者们,经常来1416的网友们,还有类似于这样的人)能够拍出或者欣赏一些国内外好的作品的摄影师只是现在国内摄影圈的小众,也就是非主流。
    所以非主流们不能要求你拍一组作品就一定得到别人的认可,各个层次的审美标准都不一样,只能做好自己吧,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Reply

  8. 摄影,展现真实却又被真实搞得无法言语,所以,有份量的图片是要用时间来麿砾的,再过几十年,或许视觉修养都很高的人们,不再把这些视为洪水猛兽,那时,领导已是平民了,就更能接受了,只是,摄影师必须要先承受还有很多未明的困苦,拿相机拍照就认了吧.

    Reply

  9. 1416也是一个传播很强势的地盘,会不会这些图片传播再次加强李宇宁的困苦,请任老师三思

    Reply

  10. 希望摄影师能把每天拍摄的笔记以及类似于各种观看的成见、反应也记录下来,甚至有可能继续拍下去,继续思考,过程即是一个整体的作品。 [:^^2:]

    Reply

  11. 我在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大展的评选中看到这组照片。我投票给它的基本理由是:这是一组有温度感、有人情味、视觉表达比较到位的照片,与那些从上个世纪至今一成不变高大全的概念化军事摄影相比,这组照片更加真诚而可靠。在我看来,一支正义之师必先固守人性之本,才能真正有力量对抗残暴与丑陋。

    Reply

    • 想了好久,才猜到您的名字。您所著的《纪实摄影》一书,我反复看过多遍,收获巨大。只是现在很难再卖到了。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看看。 [:Sao:]

      Reply

  12. 感谢各位的支持和理解,虽然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个人对于结果已经无所谓了。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连累我所拍摄的那些孩子们和她们的连队干部,如果她们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处理,会让我感到真正的心疼。 [:Orz:]

    Reply

  13. 何其恶,诛连术一直在继续,扼杀真,扼杀爱,扼杀善,扼杀美,然后没有人性,没有合作,没有善待,没有信任~砸烂这个就世界,马勒隔壁的!

    Reply

    • 也不是这样,只是不理解而已。毕竟环境不同,要求也不同。不要失去信心。我觉得希望还是有的。 [:-_-b:]

      Reply

  14. 这也是我喜欢的照片,我也为自己毕业后进部队不能拍这些感到遗憾。
    但有点部队体验的我了解,部队很重视服从,不管规定多么没道理、没人性,因为部队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服从会死更多的人。
    而服从要从小事做起,于是拍照也是。

    于是我越发觉得国防生之后,朋友们很难再见到我现在风格的东西了。
    心里蛮复杂的。

    Reply

  15. 女兵本身就是温而厉的吧,只不过少有镜头去表现“温”的一面。很喜欢这些生活化的镜头

    Reply

  16. 军人,首先是人。这组片子是作为人,仅仅是人的存在的展示,应该得到肯定。不是吗?

    Reply

  17. 有些网友没有仔细去体会照片就滥发评论,这对当事人是很不负责也不公平的。

    Reply

  18. 作为一个只是爱好摄影的我认为,作者的细腻和扑捉光影的能力都是我的标榜,但作为一名现役,我想说这并不是他们的全部,作者刻意的表达了一个侧面,会让引导他人走了一个极致,我反而会问,为什么他们不会笑吗?因为我所知道的女兵,他们会受班长的气委屈的躲着哭泣,也会受班长的鼓励关心高兴和战友分享,会在话务台无聊的照着镜子,也会在训练场上欢声笑语。所以,我觉得作者发表在大众层面的非部队主流的作品,是不可取的。

    Reply

    • 作者还拍了好多照片,照镜子,哭泣什么的也都有。就我所见,他似乎正是想要表达你说的这个事实,可惜有很多人认为女兵必须是严肃统一的模样,才会产生这样的争论,也有一些照片因此得不到发表。

      很高兴能够看到你也关注这个话题,也希望你能帮助把更多关于女兵非常有个性特点的照片在大众层面,非部队主流的媒体发表出来。!

      Reply

Leave a Reply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摄影如奇遇
Top